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張夢月
界面新聞編輯|崔宇
編者按:“跨境電商”正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1%增長到2023年的5.7%。由于各地的區位優勢、要素稟賦和產業結構等存在較大差異,在推動跨境電商轉型發展方面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界面新聞/界面智庫推出的“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系列報道,將通過案例和數據分析的形式,聚焦重點城市的跨境電商政策體系、發展路徑和企業訴求等,并嘗試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在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合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短短十多年,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就形成了萬億級別的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38萬億元,增長15.6%,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跨境電商已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然而,在快速增長的同時,跨境電商行業整體也面臨著合規納統、繳稅退稅、征信數據缺失、通關便利難題等幾大痛點。因此,以政策引導跨境電商陽光化、合規化的信號越來越強。
深圳作為中國跨境電商重鎮,在引導合規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是全國最先提出“陽光化”概念的跨境電商綜試區,以“深圳速度”落地陽光化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試點不斷取得新的成效。2023年陽光化試點政策實施后,深圳跨境電商納統數據和產業發展顯著增長。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增幅超過95%,刷新同期紀錄。
深圳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非夢表示,當前企業面臨著更高的監管要求、成本增長、數據歸集等挑戰,希望借陽光化申報試點,來解決企業數、稅、匯、貸的合規化問題。
從深圳到全國,陽光化的需求促使跨境電商行業面臨新一次的轉型升級。而監管機構、出口企業、電商平臺和服務商等跨境電商利益相關方,又該如何去認識和參與這一變化呢?
跨境電商合規化:一個必然的趨勢和選擇
2023年被認為是跨境電商合規元年。
整體來看,跨境電商出口主要分三個環節:關、匯、稅;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管理來看,又可以分為業務鏈、資金鏈、票據鏈、合同鏈。而跨境電商合規的底層邏輯,是不同環節的數據、不同鏈條的數據能夠相互匹配、四流合一。
2023年3月17日,深圳公布了《關于鼓勵企業參與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申報陽光化試點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擬探索通過平臺化的綜合服務,支持中小跨境電商企業降低合規申報成本,引導企業自主申報備案。這標志著深圳市跨境電商陽光化改革試點正式開啟。
根據細則,企業自行或委托跨境電商外綜服平臺企業完成相關登記和備案,按“關”“匯”“稅”監管要求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出口各環節可溯可查,即符合跨境電商出口陽光化申報要求。
深圳某跨境電商企業CEO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由于過去跨境電商不夠‘陽光化’, 使得實際數據一直被官方低估,跨境電商行業因而未能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與支持。而陽光化政策有助于改善這個狀況。”
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前后,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從零起步,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逐步成熟的階段。然而,由于稅收、海關等政策制定一直基于傳統外貿形態,客觀上限制了跨境電商合規化進程,同時也使得跨境電商企業面臨著潛在風險。
跨境電商合規問題復雜,也與其行業特征分不開。跨境電商交易批量小、頻次高、品種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多通過“買單出口”等非法方式,難以體現企業真實貿易數據。疫情結束后,跨境電商成為出口亮點,但納統數據不準確,影響國家產業政策制定、稅收以及國際間貿易合作。
“因此,不管是從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環境,合規都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和選擇,所以我們認為去年(2023年)是很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 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方案提供商前海九米董事長劉強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上述跨境電商企業CEO認為,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生業態,未來將在中國品牌出海、中國制造升級浪潮中扮演重大角色。只有合規,才能使得跨境電商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乃至于上市融資、擴大再經營。
深圳的陽光化方案:實現B2B和B2C全覆蓋
深圳有“中國跨境電商之都”之稱。2023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326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4%,規模居全國第一。據《深圳商報》報道,深圳跨境電商賣家的數量超過15萬家,共有10家跨境電商企業通過直接上市或者并購重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深圳的跨境電商賣家數量不僅占據了國內外電商平臺的半壁江山,也吸引了國內外電商平臺的持續投入。2023年底,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創新中心宣布落戶深圳前海,這也是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首個創新中心。此外,東南亞蝦皮、俄羅斯OZON、非洲jumia等跨國電商平臺也將中國區總部落戶深圳。在深圳跨境電商行業快速增長的同時,對平臺、物流、支付、結算、通關等環節也提出新的需求。
2022年以來,深圳市商務局聯合相關監管部門、外綜服企業、監管場站、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等開展研究,于2022年6月正式啟動了跨境電商零售出口企業陽光化申報試點工作,并將前海九米、深圳機場國際快件運營中心、順豐控股、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納入首批試點范圍。
跨境電商B2C出口作為跨境電商的最初形態,合規基礎相對薄弱,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出現被市場廣泛接受、便于實操的陽光化方案,直到深圳發布跨境電商9610(跨境電商B2C出口)陽光化公共服務產品(以下簡稱“公服產品”)。
2023年12月5日,深圳市跨境電商陽光化公共服務平臺建成暨9610公服產品發布。這是繼當年8月跨境電商9710(跨境電商B2B出口)公服產品發布之后,深圳跨境電商陽光化試點達成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跨境電商9610公服產品的發布,標志著深圳跨境電商陽光化公共服務平臺完成了全模式的產品開發,實現了B2B和B2C領域的全覆蓋。該產品與9710公服產品一起,成為深圳跨境電商陽光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核心功能模塊,為廣大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關、匯、稅”陽光化服務。
比如,針對9610模式訂單散、貨物雜、收匯少、退稅難等問題痛點,公服產品量身定制了“真實貿易主體報關”“外綜服企業代收匯”“9610退稅資料AI研判”等功能,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合規獲取采購進項發票,提升報關的規范性,實現出口貿易收匯,快速辦理出口退稅手續并合規納稅。
深圳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跨境電商陽光化發展,深入推進陽光化試點是今后一段時期深圳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舉措。對于自愿參與陽光化試點的跨境電商企業,將在產業促進政策上予以重點支持,并協調海關、外匯、稅務等監管部門為試點企業提供便利化的監管服務措施。
對此,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政策目標來看,通過平臺化的綜合服務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降低合規申報成本,引導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陽光化發展,有利于深化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推進深圳跨境電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深圳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
前海是深圳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重要通道,同時具備綜保區、自貿區等政策疊加優勢,以及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為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出口規模,深圳海關在前海合作區內實行跨境電商出口“關匯稅一體”陽光化監管業務試點。
深圳海關通深圳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推進銀行和海外電商平臺系統互通,獲取訂單、收款單和物流運單的原始數據,并規范向海關申報,實現從報關到結匯全業務線上辦理,海關數據和結匯數據的貫通捆綁,促進跨境電商出口收結匯“陽光化”。
“我們依據9610出口申報數據進行規范收結匯和向稅務機關規范申報出口免(退)稅,實現關、匯、稅鏈條貫通,貿易真實性可相互印證。”深圳郵局海關快郵件監管二科科長朱永剛介紹到。
晟灣宏達(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孫佳楠董事長表示:“跨境電商出口‘關匯稅一體’陽光化監管業務促使各個環節聯結和互通,不但對企業自身運營帶來極大便利,也切實地降低了經營成本,為資金流轉和企業生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該模式下,全年企業業務量預計能達到80%以上增幅。”據了解,該模式不僅提升海關監管水平,也使企業結匯周期由3天以上縮短到1天以內,結匯成本下降80%。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深圳市政府還和深圳九米與第三方合作單位發布九米陽光化外綜服平臺。據悉,該平臺打通了海關、外管、稅務、銀行、保險等相關的數據接口,通過采集供應鏈上數據和相關合作方數據,依據這些真實貿易數據,重新整理,向各個監管部門和企業之間形成不同的報文,高速地傳輸給他們。
目前,九米陽光化外綜服平臺已經實現了智慧報關、自動收結匯、在線開票、在線開出口代理證明、在線開退稅、在線開立海外VA賬戶(虛擬賬戶)等功能,下一步還要完善海外物流倉儲、全球收款、海外營銷等新功能。
“目前入駐平臺的客戶基本都是大賣家,因為大企業對合規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我們實質上真正想服務的是中小賣家。”劉強稱。2023年,平臺總貿易額達400億左右。
制度與新事物:給企業更多的時間去擁抱監管
從2015年3月至2022年11月,國務院分7批批復同意在杭州、寧波、天津等165個城市開展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稱“綜試區”)建設。隨著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進一步擴容,各綜試區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推出通關、稅收、結匯等核心環節的支持政策。
在此過程中,如何避免“灰色”狀態業務操作,讓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變得便利、合規、陽光、并且安全高效顯得尤為重要。
王振認為,跨境電商陽光化政策將對整個行業生態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是有利于促進跨境電商行業規范化發展,減少不合規經營行為,降低“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有利于為跨境電商行業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有利于加強政府對跨境電商行業的監管和管理,提高行業的監管效率和水平。
泰和泰(深圳)律師事務所主任黃遠兵認為,跨境電商的陽光化意義重大,非行不可,一方面,企業通過在綜合服務平臺的自我申報、自評,起到了事先防范的作用,能夠將企業還沒有意識到或者即將來臨的風險消滅在無形之中;另一方面,通過陽光化的運作,要求企業貨物流、資金流都必須合法合規,單證齊全,一旦發生糾紛,出口企業可以要求行使托運人的權利,有書面憑證,企業在面臨以后可能發生的爭議中會更有底氣。
但在推進跨境電商陽光化的過程中,仍有些地方需要改進。
在劉強看來,監管部門需要理解、包容新業態與傳統制度之間的矛盾。他表示,現在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既要審慎包容用原有規則去管理和幫助整個產業發展,又要收集大量的數據證據來完善修訂原有規則,打更多的補丁,準備做一個更大的變革來重新制定規則,來適應鼓勵新業態發展。
跨境電商整個業態高度依賴信息化,且涉及的監管部門很多。“這要求我們對業務要有深度的了解,技術開發要跟著業務走,而且每個業務本身很復雜,各業務部門協調起來也比較難。”劉強稱。
“制度與新事物的關系就是這樣,新的業務出來了以后,制度就滯后了,在原有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執行制度的人就要審慎包容,理解立法和制度制定的原意,區分什么是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什么是可容忍的,什么是不可容忍的,用制度促進新業態健康發展和打擊嚴重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了解新業態,為下一步修改完善制度做好準備。”劉強表示。
劉強認為,應該加強跨境電商綜試區聯席會議制度,提高會議頻率和級別,比如一年開兩次會,形成實質性的會議成果并發布、落地。
此外,劉強還建議建立企業白名單,將白名單通告所有監管部門。“對白名單上的企業要審慎包容,給這些企業更多的時間去擁抱監管,對白名單之外的企業則嚴格執法,這樣會令那些不合規的企業意識到積極擁抱政府監管的必要性,會積極地參與到白名單里面,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而在深圳跨境電商賣家睿魔智能相關負責人看來,深圳的跨境電商陽光化政策旨在推動行業的透明化和合規性,通過增加政策透明度和規范運作來提升整個行業的信譽和效率,讓跨境電商B2C出口的企業更合規地獲取采購進項發票,更加規范化的報關,方便出口退稅和出口貿易收匯。
該負責人還表示:“9610的報關模式采用清單申報后再匯總報關單的方式,一般情況下,針對于電商小包散包每月匯總合并申報;而該申報方式對每日小包散包出口單量以及出口國家有相應范圍限制。因此,我們希望政策能進一步調整,減少合并申報的單量及落地限制。”
深圳某跨境電商頭部企業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他們公司從2015年就開始在做合規化,在業內走得比較前。她建議當前的陽光化公共服務平臺需要跟更多的銀行打通數據接口,這樣企業做起合規來會更加方便。同時,她希望政府能把陽光化平臺推行起來,這樣企業能在同一水平線上規范經營、公平競爭。
對進一步完善和推廣跨境電商陽光化政策,王振則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培訓。建議進一步加大跨境電商陽光化政策的宣傳力度,舉辦相關培訓和研討會,幫助企業理解和掌握政策要點。
二是強化政策引導激勵。建議進一步擴大試點企業范圍,不斷完善財政、金融、外匯等產業扶持政策,引導更多跨境電商企業陽光化發展。
三是開展定期評估反饋。建議建立政策評估機制,定期收集試點企業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對于跨境電商這樣一個中小企業居多、在無序中瘋狂成長的行業而言,讓他們從熟悉的江湖廝殺到主動走向合規化,必然面臨很大阻力。然而,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已經走到陽光下,健康、長久的經營,需要企業和政府的雙向奔赴。
相關專題: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