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又有擬沖刺滬主板IPO的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顯示,岳陽振興中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順新科”)撤回IPO申請,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審計機構為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為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所。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中順新科于2023年6月29日申請主板IPO,一輪問詢都未掛網便撤回了IPO申請。中順新科這是鬧哪樣?此外,前段時間公司IPO就因財務數據更新中止了上市進程,并暴露出多個令人擔憂的上市問題。
實控人持股近9成
公開資料顯示,中順新科于2014年11月4日由陳振興和陳攀父子共同出資設立,是一家綜合型化工產品生產供應商和配套服務商,主營業務為雙氧水工作液組分和各種規格雙氧水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中順新科的股東結構比較復雜,陳興和陳攀父子合計持有公司近九成股份,此外,父子倆通過中順咨詢和其他關聯公司間接持股,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事實上,擬上市公司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在過往并非罕見事件。而現如今,隨著IPO持續收緊,強監管信號越加明確,這是不是導致的中順新科突然撤回IPO申請的“一道檻”?
上市前突擊分紅
根據招股書顯示,中順新科計劃募集資金8.78億元,其中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在此次IPO前夕,公司在2022年進行了多次現金分紅,其中九成以上落入實控人父子的口袋。
隨著IPO上報臨近,與不少IPO企業一樣,中順新科加快了套現步伐,多次召開股東大會并決議進行分紅,控股股東從企業拿走了大部分現金利潤。
招股書顯示,2022年6月,中順新科召開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2021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議案》,以企業2021年全年總股本1.2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10元(含稅),總計分配1320萬元。
緊接著不到半年,2022年11月10日,中順新科又舉行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實施2022年1月—8月利潤分配預案的議案》,以截至2022年8月31日公司總股本1.2億股為基數,向全部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50元(含稅),總計分紅3000萬元。
以當年1—8月為分紅期限,在財務操作上很罕見,如此急迫目的是什么當然不言而喻。經過這兩次實施完畢的股利派送方案,中順新科一共分紅4320萬元。
中順新科2020-2022年營業收入2.568億元、4.08億元、6.19億元,2020-2022年各年末資產總額分別為2.4億元、4.79億元、5.97億元。從營收額來看,中順新科是一家體量較小的中小企業,而募資總額達到8.78億元,遠超營業收入及資產規模,明顯是超標、高溢價。
整體看,這一系列數據引發市場對公司治理和財務透明度的質疑。實控人父子在IPO前夕的高額現金分紅,與公司現階段需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行為,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明確提出“要嚴密關注擬上市企業是否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嚴防嚴查,并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6日,今年以來已有190家IPO企業終止上市進程,其中超過20家企業的分紅行為成為監管問詢的重點,而存在突擊“清倉式”分紅行為的企業更是達到了8家,占終止上市總家數的4%。
新“國九條”明確將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納入發行上市負面清單,對此類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因此,此次中順新科主動撤回IPO申請是否也是與此相關?
毛利率波動較大,研發投入不足
盡管中順新科及其保薦人成功向上交所撤回IPO申請,但多項財務指標暴露出令人擔憂的上市問題。
首先,中順新科的毛利率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出增幅較大,尤其是同比均值波動1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公司在應對下游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波動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挑戰,導致在市場競爭中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其次,作為一家化工企業,科技創新對公司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中順新科的研發投入相對較低,缺乏明顯的技術依賴。
2020-2022年中順新科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29萬元、1595萬元和2264萬元,雖然公司投入金額逐年增加,但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4.4%、3.9%和3.66%。對比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其分別為3.64%、3.59%和4.02%,其中,在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開始跑輸同行業平均水平。此外,公司研發人員的薪酬水平也較低,2022年研發人員的年薪僅為7.2萬元,每月不足6000元。
同樣,公司的研發能力也受到質疑。截止2022年,公司擁有各項專利49項,其中發明專利僅6項,并且在過去10年間僅有兩項新發明專利。
產能過剩
據了解,中順新科此次IPO計劃募集的8.8億元中,除了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外,其余資金均用于擴大產能。
但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應對接下來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的風險?
截止2022年,中順新科的2-乙基蒽醌和磷酸三辛酯的產能利用率均已接近或超過100%,公司計劃再新增3000噸/年的2-乙基蒽醌產能,使總產能達到5000噸,位居行業前三。
當前國內2-乙基蒽醌價格已攀升至歷史新高點,難以再上行,作為上游供應商的中順新科業績增速或因此放慢。
另一方面,2022年以來,雙氧水工作液市場領域擴產加快,許多企業如恒光股份、怡達股份等紛紛布局搶占市場,本身容量不大的行業細分市場,一下子產能陡增,競爭愈演愈烈,市場逐漸呈現飽和之勢。
顯然,未來市場將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戰的風險。屆時,中順新科將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