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周三在202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預測稱,今年中國電動汽車產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大關。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反映了國家對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堅定承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迅速擴大,2023年以來,車企價格戰加劇,新能源汽車也未能幸免。4月,特斯拉對旗下4款車型進行了調價,包括Model 3、Model Y、Model X以及Model S,降價幅度均在1.4萬元。5月,比亞迪發布第五代DM技術,并將新技術車型價格拉進9萬元區間,在業內掀起熱議。
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卷",萬鋼表示,這是車企在轉型期的焦慮表現。他表示,企業之間應進行良性競爭,如同奧迪、寶馬和奔馳之間的競爭一樣,目標應該是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而不僅僅是爭奪市場份額。
在回答有關歐盟近期制裁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問題時,萬鋼表示,中國已實現經濟全球化,搞貿易壁壘是不被認同的。盡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但從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雙方應好好進行磋商。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從17.4%到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加上現有的10%的關稅,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48.1%的稅額。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將在11月2日前就此進行表決,屆時可能決定征收為期5年的最終關稅。
“中國發展汽車產業并不是為了與其他國家競爭,而是為了滿足國內群眾的需求,讓汽車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提升生活的樂趣?!比f鋼說。
他還表示,國外市場之所以對中國的電動汽車感到驚異甚至恐慌,是因為目前貿易和投資還沒有結合在一起。他建議中國新能源車企嘗試在歐洲投資,通過投資當地市場,中國企業也可以進入本地產業鏈,擴大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