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Manner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Manner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困在系統里的,不止Manner一家的咖啡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定焦 蘇琦

編輯|魏佳

“Manner品牌調性好,性價比也高,你猜是誰在負重前行?”一名已離職的Manner咖啡師,看到近期的Manner事件后,在社交平臺上有感而發。

門店監控視頻顯示,6月17日上午8點,Manner Coffee(以下簡稱Manner)上海浦東某直營門店,有顧客因等待時間過長而有抱怨,店員再三解釋后詢問“是否需要退單”,引發顧客不滿,顧客開始拿起手機拍視頻,最終演變為肢體沖突。

同一天早上10點,Manner上海另一家直營店,一顧客因催單與店員發生矛盾,顧客稱要投訴該店員,隨后店員情緒失控,將咖啡粉潑向該顧客。

6月20日,Manner回應稱兩起沖突事件均已做處理,其中潑咖啡粉的女性員工已被開除,而另一位男性員工,則在相關部門調解下與顧客和解并道歉。

但這一回應引發了網友的不滿,不少網友表示,這場沖突中,員工與顧客雙方都有責任,而一天內發生兩起沖突事件,背后的人效問題更值得反思,網友們喊話Manner“要把員工當人”。

輿論發酵之下,Manner在6月21日發布致歉聲明,稱對當事咖啡師伙伴進行了安撫,接下來會優化門店運營安排,也會加強對咖啡師伙伴的日常關心。

很多愛喝咖啡的人,對Manner是有粉絲濾鏡的。它作為2015年成立的平價精品咖啡品牌,早年因為好喝、便宜、能盈利,以及堅持不做外賣、“不想抹殺掉每一個咖啡師個性”的經營理念,引發了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雙重追捧,也一度被視為瑞幸的最有力競爭者。

但隨著公司跑出上海、進軍全國,開放外賣、拉新用戶,Manner在保持調性和追求規模之間搖擺,在極致的成本控制之下,壓力傳導給了咖啡師:為了區別于瑞幸的全自動,Manner用半自動咖啡機,這需要咖啡師有更高的把控力;為了降低成本,很多門店里只有一個人包攬全場。

Manner的這次事件撕下了咖啡茶飲行業的遮羞布,在快速擴張與極致人效的雙重壓力下,背負重擔的又何止Manner一家的咖啡師?

Manner咖啡師,淪為“工具人”

Manner多次爆發沖突事件,導火索都是用戶覺得等待時間超出預期。那么,Manner咖啡師的速度,到底慢不慢?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有咖啡師透露,Manner會按照門店業績分配人手,日營業額在5000元以下的,一個店只派1個人,日營業額超6000元才會派2個人。

我們簡單算一下,如果要達到5000元的門店單日營業額,按照均價20元、門店每天營業10小時計算,相當于一共要做250杯,一個小時做25杯,即2.4分鐘一杯。

2.4分鐘出一杯或許是可以實現的,但這個數字的前提是一個咖啡師一直“滿檔”。在實際工作中,咖啡師需要吃飯、上廁所,在制作咖啡外,還要承擔點單、清潔衛生、補貨、盤點等工作,這都壓縮著做咖啡的時間。

從業者介紹,不同于瑞幸、庫迪等連鎖咖啡品牌使用全自動咖啡機,Manner使用的是半自動咖啡機,制作程序更加復雜。

資深咖啡師萬萬告訴「定焦」,瑞幸制作一杯拿鐵的流程是:打奶、放冰、按按鍵、出液、蓋蓋,隨手清,出杯打包。Manner的流程則是:打奶、放冰、磨豆子、布粉壓粉、放上手柄萃取出液,手柄卸下粉餅敲出來清理、出杯打包。“如果讓同一個人用兩種機器做十杯咖啡,Manner至少慢一半,且出品更加不穩定。”

圖源 / Manner官方微博

這還沒算上帶自帶杯的用戶(Manner規定,如果自己帶杯子去“打”咖啡,還能減5元),店員不僅要在柜臺點單,還要對自帶杯進行清潔。有些消費者還會點手沖或拉花,這種非標準化的操作速度更慢。

Manner在創立7年后“破天荒”啟動的外賣渠道,更加重了Manner咖啡師的工作量,進一步延長了客群的等待時長。關注咖啡茶飲賽道的投資人林晨稱,這一看似“打臉”的策略原本是為了擴大覆蓋范圍、拉新用戶。

一位Manner忠實用戶告訴「定焦」,自打外賣開放后,他提前20分鐘下單自取,到店后依然要等十幾二十分鐘。如果遇到Manner出聯名,排隊的時間更久。

橫向對比同行,瑞幸咖啡師小河告訴「定焦」,員工數量看門店單量決定,實行輪班制,單量好的店是早晚各2-3個員工,單量不達預期的就早1晚2或者早1晚1,各自有較明確的分工。“像Manner那樣只配備一名員工,不分時段包攬全場的情況比較少見”。

在Boss直聘平臺上可以看到,在Manner總部所在的上海,Manner咖啡、瑞幸咖啡、M Stand咖啡全職咖啡師薪資分別為8K-10K、6K-9K、5K-7K,兼職時薪均為25元/小時-30元/小時。

看起來,Manner咖啡師拿到了行業內較高的薪酬,但是有Manner前員工表示,公司的考核嚴格,違反規定會被扣罰,工作時間也不限于每天8小時、上五休二,可能需要每天工作10小時、上六休一,工作量大,但到手的工資不穩定。

自媒體“有數DataVision”曾在2023年做過數據對比,Manner以單店500單的日單量領先于瑞幸(400單)和星巴克(330-375單),但人工成本的支出比例卻低于瑞幸(15%-16%)和星巴克(18%-20%),僅有12.5%。

低于星巴克或許可以理解,但想做精品咖啡的Manner,人工成本卻比做自動化咖啡的瑞幸更低,這并不合理。

Manner還是沒能打破不可能三角

Manner的咖啡師為什么會淪為“工具人”,和這幾年Manner發生的變化密切相關。

很多咖啡愛好者都會懷念2015年開業的第一家Manner。那時候上海的精品咖啡風潮已經興起,在手沖咖啡40元起的上海,Manner憑借25元一杯的手沖,吸引了不少周邊工作的白領和咖啡愛好者。

此后三年,Manner只開了兩家新店。這一時期的Manner模式為小店高坪效模式,即在最熱門的地段,開面積最小的街邊店,控制開店成本,把價格定低,再用低客單價、高人流量來保證單量。

林晨稱,一家幾平米的Manner店,前期投入只要30萬,客單價在20元左右,3個多月就能回本。“小店模型讓Manner在當時沒有對手,且實現了單店盈利,極致的成本控制也是其日后成為資本寵兒的原因之一。”

這三家店讓不少人至今對Manner這一品牌,以及創始人夫婦韓玉龍和陸劍霞有粉絲濾鏡,認為他們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發展云南咖啡豆產業,也一度給咖啡師們提供過更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

直到2018年,5月時Manner還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Manner,還是慢慢走吧,不摔跤就好”。到了10月,Manner用40%的股份換取了今日資本的8000萬融資。拿到融資后兩個月,Manner一口氣在上海開出5家分店。

資本的進場,不可避免的改變了這家公司。尤其是在規模擴張和保持精品調性之間,Manner陷入了搖擺。

2020年底,今日資本派旗下投資經理金斌斌進入Manner董事會,擔任公司CEO,負責日常運營管理,而韓玉龍和陸劍霞則更專注于產品研發和品牌上游供應鏈。

此后,Manner的擴張步伐更顯激進,到2023年11月,Manner宣布提前達成全國1200家的拓店指標,截至目前,Manner共有1295家門店。

數據源 / 窄門餐眼 時間 / 截至2024年6月10日

走出上海灘,尋找新天地的Manner,已經無法再復制小店模式。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店正趨于飽和,“要殺進白領、年輕人的聚集地,就得進核心商圈和寫字樓,高價拿下高客流量的點位,店型也要進行調整,后期新開的主力門店迭代為20-50平”,林晨表示。

如今,整個咖啡行業都在卷低價,2023年6月瑞幸和庫迪發起“9塊9價格戰”以來,Manner維持在美式/拿鐵15元的價格帶,自帶杯還要再減5元。品質上,Manner又要和獨立咖啡店對標,在硬性租金成本增加的基礎上,無法放棄高昂的軟性成本——Manner一直堅持使用更多粉量、只用烘焙好20天以內的咖啡豆、使用短保冷鏈的冷鮮奶等。

Manner“精品”定位最后的倔強,還體現在使用半自動咖啡機上。

“對連鎖咖啡店而言,半自動咖啡機有非標準化的部分,需要更高昂的人工成本”。萬萬給「定焦」算了一筆賬,Manner使用的是La Marzocco半自動機(業內俗稱辣媽),不同門店使用的型號不同,價格約8-10萬;瑞幸大部分門店使用的是Schaerer(雪萊)全自動咖啡機,價格在8萬左右。

在機器投入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使用半自動咖啡機的Manner需要更多人力,但在節省成本、追求人效的前提下,壓力最后被轉嫁在咖啡師身上。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2021年5月26日,今日資本的老股由Coatue和H Capital接手,徐新離場。當時不止一位投資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投資方與創始團隊,在戰略、經營理念上有較大分歧。

Manner的最近一次融資還停留在2021年,其估值一度高達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3億元)。當時Manner在全國門店還不到200家,相當于一家店估值一個億。

在一些投資人眼中,Manner透支了未來幾年的估值。“要想撐得起這個估值,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擴張到兩三千家的規模,一種是降低成本,增加單店營收,提高整體利潤率。”林晨表示,Manner現在兩者都在做,2024年,Manner立下了2000家的門店目標。

而對于凈利潤的追求,可能也是造成其對人員成本極度控制的原因之一。

Manner現在的難題是,既不夠精品也不夠連鎖,處在夾縫中的咖啡師,還在苦苦承壓。作為咖啡師,萬萬表示,Manner曾經試圖想要打破咖啡行業“便宜、好喝、連鎖”這個不可能三角,只是現在,這個三角再次破裂了。

行業內卷,“不體面”的不止Manner

2020年,一篇關于外賣員的研究《“算法邏輯”下的數字勞動:一項對平臺經濟下外賣送餐員的研究》曾引發廣泛討論和反思。作者提到,在服務行業,時間分配成為了一種展現權力的方式,誰掌握了時間的控制權,誰就更處于權力的高位。

這種時間的掌控權,就藏在公司制定的系統和算法里,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咖啡茶飲行業中。淪為“工具人”的咖啡師和茶飲師,不局限在Manner一家。

在瑞幸工作的小河自嘲,頭上也有三座大山。

在瑞幸,大家總是叫自己為“咖啡按鍵師”,因為瑞幸的全自動咖啡機不需要任何技能,負責按按鍵就可以了。但是瑞幸出新品的速度很快,“單子特別多的時候,容易弄錯配方。”速度上,瑞幸也要求嚴格。小河說,如果哪個門店超時太久,晚上會在大群里被點名。

更讓小河緊張的是各種形式的監控。小河開玩笑稱,店里18塊磚,有5個監控,用來監督店員有沒有違規行為。瑞幸一度要求員工只要手碰了制作工具以外的東西,就要馬上洗手,而且要洗20秒。去年年末,“瑞幸咖啡師手爛”的話題曾沖上微博熱搜,從2024年1月8日起,瑞幸店員的洗手頻次從一小時更改為兩小時一次。

圖源 /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微博

除此之外,店員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小河稱,公司的品控人員,只要查到門店有小問題,這個月的績效肯定就沒有了。但即使得到滿分,公司也不會給任何獎勵。

相比瑞幸,蜜雪冰城的咖啡制作簡單,但茶飲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一家店的店長小夏告訴「定焦」,公司對后場備料的配比(茶、水、冰的配比)、煮珍珠芋圓的步驟、茶湯跟咖啡液的泡制時間、開封原料的效期檢查;前場的餐品制作步驟、舀勺標準、衛生維護和收銀服務態度,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旦不合格就會罰錢,門店還要被通報。

小夏介紹,正常人流量情況下,一個門店通常配一個后場備料、三個四前場,旺季人手會略有增加,一般是兩個后場、五六個前場。

某頭部茶飲品牌的前店長則告訴「定焦」,自己店內的人員設置和蜜雪冰城差不多,但是隨著新開門店增多,兼職人員的占比變高,加上工作步驟比較繁瑣,就容易出錯,客訴率逐漸增高。

同時,開店密度變大,單店營業額受到影響,員工薪資進一步削減,也看不到上升通道。“店長的工資比員工多不了很多,職責卻多得多。店長不僅需要負責門店運營,還要背營業額和好評度KPI,達不到就要接受懲罰,被公司問責,壓力很大。”

在咖啡茶飲都在卷萬店、卷低價、卷人效的今天,不論是員工還是店長,都面臨重大壓力。

上述咖啡師都認為,此次Manner事件中,公司、顧客、咖啡師各有問題,公司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導致出餐慢,顧客把服務行業當成情緒垃圾桶,咖啡師沒有調整好心態,反應有點過激。

此次事件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對于連鎖咖啡和茶飲企業來說,人沒那么重要。當連鎖店越來越接近標準化,也就會離人越來越遠。

在這套追求標準化的系統里,咖啡師作為服務人員,既要讓自己適應算法“最高效”的標準,又要滿足消費者“更快更好還能個性化備注要求”的預期,淪為公司追求發展速度的工具。

“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我肯定不想在服務行業混下去了。”一位咖啡師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晨、萬萬、小河、小夏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Manner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困在系統里的,不止Manner一家的咖啡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定焦 蘇琦

編輯|魏佳

“Manner品牌調性好,性價比也高,你猜是誰在負重前行?”一名已離職的Manner咖啡師,看到近期的Manner事件后,在社交平臺上有感而發。

門店監控視頻顯示,6月17日上午8點,Manner Coffee(以下簡稱Manner)上海浦東某直營門店,有顧客因等待時間過長而有抱怨,店員再三解釋后詢問“是否需要退單”,引發顧客不滿,顧客開始拿起手機拍視頻,最終演變為肢體沖突。

同一天早上10點,Manner上海另一家直營店,一顧客因催單與店員發生矛盾,顧客稱要投訴該店員,隨后店員情緒失控,將咖啡粉潑向該顧客。

6月20日,Manner回應稱兩起沖突事件均已做處理,其中潑咖啡粉的女性員工已被開除,而另一位男性員工,則在相關部門調解下與顧客和解并道歉。

但這一回應引發了網友的不滿,不少網友表示,這場沖突中,員工與顧客雙方都有責任,而一天內發生兩起沖突事件,背后的人效問題更值得反思,網友們喊話Manner“要把員工當人”。

輿論發酵之下,Manner在6月21日發布致歉聲明,稱對當事咖啡師伙伴進行了安撫,接下來會優化門店運營安排,也會加強對咖啡師伙伴的日常關心。

很多愛喝咖啡的人,對Manner是有粉絲濾鏡的。它作為2015年成立的平價精品咖啡品牌,早年因為好喝、便宜、能盈利,以及堅持不做外賣、“不想抹殺掉每一個咖啡師個性”的經營理念,引發了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雙重追捧,也一度被視為瑞幸的最有力競爭者。

但隨著公司跑出上海、進軍全國,開放外賣、拉新用戶,Manner在保持調性和追求規模之間搖擺,在極致的成本控制之下,壓力傳導給了咖啡師:為了區別于瑞幸的全自動,Manner用半自動咖啡機,這需要咖啡師有更高的把控力;為了降低成本,很多門店里只有一個人包攬全場。

Manner的這次事件撕下了咖啡茶飲行業的遮羞布,在快速擴張與極致人效的雙重壓力下,背負重擔的又何止Manner一家的咖啡師?

Manner咖啡師,淪為“工具人”

Manner多次爆發沖突事件,導火索都是用戶覺得等待時間超出預期。那么,Manner咖啡師的速度,到底慢不慢?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有咖啡師透露,Manner會按照門店業績分配人手,日營業額在5000元以下的,一個店只派1個人,日營業額超6000元才會派2個人。

我們簡單算一下,如果要達到5000元的門店單日營業額,按照均價20元、門店每天營業10小時計算,相當于一共要做250杯,一個小時做25杯,即2.4分鐘一杯。

2.4分鐘出一杯或許是可以實現的,但這個數字的前提是一個咖啡師一直“滿檔”。在實際工作中,咖啡師需要吃飯、上廁所,在制作咖啡外,還要承擔點單、清潔衛生、補貨、盤點等工作,這都壓縮著做咖啡的時間。

從業者介紹,不同于瑞幸、庫迪等連鎖咖啡品牌使用全自動咖啡機,Manner使用的是半自動咖啡機,制作程序更加復雜。

資深咖啡師萬萬告訴「定焦」,瑞幸制作一杯拿鐵的流程是:打奶、放冰、按按鍵、出液、蓋蓋,隨手清,出杯打包。Manner的流程則是:打奶、放冰、磨豆子、布粉壓粉、放上手柄萃取出液,手柄卸下粉餅敲出來清理、出杯打包。“如果讓同一個人用兩種機器做十杯咖啡,Manner至少慢一半,且出品更加不穩定。”

圖源 / Manner官方微博

這還沒算上帶自帶杯的用戶(Manner規定,如果自己帶杯子去“打”咖啡,還能減5元),店員不僅要在柜臺點單,還要對自帶杯進行清潔。有些消費者還會點手沖或拉花,這種非標準化的操作速度更慢。

Manner在創立7年后“破天荒”啟動的外賣渠道,更加重了Manner咖啡師的工作量,進一步延長了客群的等待時長。關注咖啡茶飲賽道的投資人林晨稱,這一看似“打臉”的策略原本是為了擴大覆蓋范圍、拉新用戶。

一位Manner忠實用戶告訴「定焦」,自打外賣開放后,他提前20分鐘下單自取,到店后依然要等十幾二十分鐘。如果遇到Manner出聯名,排隊的時間更久。

橫向對比同行,瑞幸咖啡師小河告訴「定焦」,員工數量看門店單量決定,實行輪班制,單量好的店是早晚各2-3個員工,單量不達預期的就早1晚2或者早1晚1,各自有較明確的分工。“像Manner那樣只配備一名員工,不分時段包攬全場的情況比較少見”。

在Boss直聘平臺上可以看到,在Manner總部所在的上海,Manner咖啡、瑞幸咖啡、M Stand咖啡全職咖啡師薪資分別為8K-10K、6K-9K、5K-7K,兼職時薪均為25元/小時-30元/小時。

看起來,Manner咖啡師拿到了行業內較高的薪酬,但是有Manner前員工表示,公司的考核嚴格,違反規定會被扣罰,工作時間也不限于每天8小時、上五休二,可能需要每天工作10小時、上六休一,工作量大,但到手的工資不穩定。

自媒體“有數DataVision”曾在2023年做過數據對比,Manner以單店500單的日單量領先于瑞幸(400單)和星巴克(330-375單),但人工成本的支出比例卻低于瑞幸(15%-16%)和星巴克(18%-20%),僅有12.5%。

低于星巴克或許可以理解,但想做精品咖啡的Manner,人工成本卻比做自動化咖啡的瑞幸更低,這并不合理。

Manner還是沒能打破不可能三角

Manner的咖啡師為什么會淪為“工具人”,和這幾年Manner發生的變化密切相關。

很多咖啡愛好者都會懷念2015年開業的第一家Manner。那時候上海的精品咖啡風潮已經興起,在手沖咖啡40元起的上海,Manner憑借25元一杯的手沖,吸引了不少周邊工作的白領和咖啡愛好者。

此后三年,Manner只開了兩家新店。這一時期的Manner模式為小店高坪效模式,即在最熱門的地段,開面積最小的街邊店,控制開店成本,把價格定低,再用低客單價、高人流量來保證單量。

林晨稱,一家幾平米的Manner店,前期投入只要30萬,客單價在20元左右,3個多月就能回本。“小店模型讓Manner在當時沒有對手,且實現了單店盈利,極致的成本控制也是其日后成為資本寵兒的原因之一。”

這三家店讓不少人至今對Manner這一品牌,以及創始人夫婦韓玉龍和陸劍霞有粉絲濾鏡,認為他們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發展云南咖啡豆產業,也一度給咖啡師們提供過更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

直到2018年,5月時Manner還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Manner,還是慢慢走吧,不摔跤就好”。到了10月,Manner用40%的股份換取了今日資本的8000萬融資。拿到融資后兩個月,Manner一口氣在上海開出5家分店。

資本的進場,不可避免的改變了這家公司。尤其是在規模擴張和保持精品調性之間,Manner陷入了搖擺。

2020年底,今日資本派旗下投資經理金斌斌進入Manner董事會,擔任公司CEO,負責日常運營管理,而韓玉龍和陸劍霞則更專注于產品研發和品牌上游供應鏈。

此后,Manner的擴張步伐更顯激進,到2023年11月,Manner宣布提前達成全國1200家的拓店指標,截至目前,Manner共有1295家門店。

數據源 / 窄門餐眼 時間 / 截至2024年6月10日

走出上海灘,尋找新天地的Manner,已經無法再復制小店模式。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店正趨于飽和,“要殺進白領、年輕人的聚集地,就得進核心商圈和寫字樓,高價拿下高客流量的點位,店型也要進行調整,后期新開的主力門店迭代為20-50平”,林晨表示。

如今,整個咖啡行業都在卷低價,2023年6月瑞幸和庫迪發起“9塊9價格戰”以來,Manner維持在美式/拿鐵15元的價格帶,自帶杯還要再減5元。品質上,Manner又要和獨立咖啡店對標,在硬性租金成本增加的基礎上,無法放棄高昂的軟性成本——Manner一直堅持使用更多粉量、只用烘焙好20天以內的咖啡豆、使用短保冷鏈的冷鮮奶等。

Manner“精品”定位最后的倔強,還體現在使用半自動咖啡機上。

“對連鎖咖啡店而言,半自動咖啡機有非標準化的部分,需要更高昂的人工成本”。萬萬給「定焦」算了一筆賬,Manner使用的是La Marzocco半自動機(業內俗稱辣媽),不同門店使用的型號不同,價格約8-10萬;瑞幸大部分門店使用的是Schaerer(雪萊)全自動咖啡機,價格在8萬左右。

在機器投入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使用半自動咖啡機的Manner需要更多人力,但在節省成本、追求人效的前提下,壓力最后被轉嫁在咖啡師身上。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2021年5月26日,今日資本的老股由Coatue和H Capital接手,徐新離場。當時不止一位投資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投資方與創始團隊,在戰略、經營理念上有較大分歧。

Manner的最近一次融資還停留在2021年,其估值一度高達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3億元)。當時Manner在全國門店還不到200家,相當于一家店估值一個億。

在一些投資人眼中,Manner透支了未來幾年的估值。“要想撐得起這個估值,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擴張到兩三千家的規模,一種是降低成本,增加單店營收,提高整體利潤率。”林晨表示,Manner現在兩者都在做,2024年,Manner立下了2000家的門店目標。

而對于凈利潤的追求,可能也是造成其對人員成本極度控制的原因之一。

Manner現在的難題是,既不夠精品也不夠連鎖,處在夾縫中的咖啡師,還在苦苦承壓。作為咖啡師,萬萬表示,Manner曾經試圖想要打破咖啡行業“便宜、好喝、連鎖”這個不可能三角,只是現在,這個三角再次破裂了。

行業內卷,“不體面”的不止Manner

2020年,一篇關于外賣員的研究《“算法邏輯”下的數字勞動:一項對平臺經濟下外賣送餐員的研究》曾引發廣泛討論和反思。作者提到,在服務行業,時間分配成為了一種展現權力的方式,誰掌握了時間的控制權,誰就更處于權力的高位。

這種時間的掌控權,就藏在公司制定的系統和算法里,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咖啡茶飲行業中。淪為“工具人”的咖啡師和茶飲師,不局限在Manner一家。

在瑞幸工作的小河自嘲,頭上也有三座大山。

在瑞幸,大家總是叫自己為“咖啡按鍵師”,因為瑞幸的全自動咖啡機不需要任何技能,負責按按鍵就可以了。但是瑞幸出新品的速度很快,“單子特別多的時候,容易弄錯配方。”速度上,瑞幸也要求嚴格。小河說,如果哪個門店超時太久,晚上會在大群里被點名。

更讓小河緊張的是各種形式的監控。小河開玩笑稱,店里18塊磚,有5個監控,用來監督店員有沒有違規行為。瑞幸一度要求員工只要手碰了制作工具以外的東西,就要馬上洗手,而且要洗20秒。去年年末,“瑞幸咖啡師手爛”的話題曾沖上微博熱搜,從2024年1月8日起,瑞幸店員的洗手頻次從一小時更改為兩小時一次。

圖源 /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微博

除此之外,店員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小河稱,公司的品控人員,只要查到門店有小問題,這個月的績效肯定就沒有了。但即使得到滿分,公司也不會給任何獎勵。

相比瑞幸,蜜雪冰城的咖啡制作簡單,但茶飲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一家店的店長小夏告訴「定焦」,公司對后場備料的配比(茶、水、冰的配比)、煮珍珠芋圓的步驟、茶湯跟咖啡液的泡制時間、開封原料的效期檢查;前場的餐品制作步驟、舀勺標準、衛生維護和收銀服務態度,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旦不合格就會罰錢,門店還要被通報。

小夏介紹,正常人流量情況下,一個門店通常配一個后場備料、三個四前場,旺季人手會略有增加,一般是兩個后場、五六個前場。

某頭部茶飲品牌的前店長則告訴「定焦」,自己店內的人員設置和蜜雪冰城差不多,但是隨著新開門店增多,兼職人員的占比變高,加上工作步驟比較繁瑣,就容易出錯,客訴率逐漸增高。

同時,開店密度變大,單店營業額受到影響,員工薪資進一步削減,也看不到上升通道。“店長的工資比員工多不了很多,職責卻多得多。店長不僅需要負責門店運營,還要背營業額和好評度KPI,達不到就要接受懲罰,被公司問責,壓力很大。”

在咖啡茶飲都在卷萬店、卷低價、卷人效的今天,不論是員工還是店長,都面臨重大壓力。

上述咖啡師都認為,此次Manner事件中,公司、顧客、咖啡師各有問題,公司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導致出餐慢,顧客把服務行業當成情緒垃圾桶,咖啡師沒有調整好心態,反應有點過激。

此次事件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對于連鎖咖啡和茶飲企業來說,人沒那么重要。當連鎖店越來越接近標準化,也就會離人越來越遠。

在這套追求標準化的系統里,咖啡師作為服務人員,既要讓自己適應算法“最高效”的標準,又要滿足消費者“更快更好還能個性化備注要求”的預期,淪為公司追求發展速度的工具。

“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我肯定不想在服務行業混下去了。”一位咖啡師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晨、萬萬、小河、小夏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阳高县| 汉中市| 彰武县| 左云县| 怀安县| 永安市| 秦安县| 策勒县| 马边| 云和县| 和静县| 浦县| 鱼台县| 长宁县| 丁青县| 平泉县| 沁阳市| 天峨县| 信阳市| 乌兰浩特市| 绥芬河市| 丽水市| 嘉义市| 洛宁县| 泌阳县| 钦州市| 长岛县| 泸水县| 洛浦县| 临颍县| 安义县| 阜新| 枞阳县| 日喀则市| 宣化县| 金坛市| 天峻县| 贞丰县| 景德镇市|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