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出海“淘金”,已經成了頭部互聯網公司以及頭部消費類公司的必選項。
最近兩年,“潮玩第一股”、“90后的茅臺”似乎也度過了水逆期,股價逆勢大漲的背后,是海外戰略的一次大勝利。
而這場勝利,似乎也為其他消費類企業指明了一些方向。對于還在內卷的國內企業而言,海外市場的增量,或許未來三到五年時間,紅利都不會消失。
這點,我們從泡泡瑪特的財報中就能窺探一二。
此前,泡泡瑪特曾公布了2023年財報,根據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全年實現營收為63億人民幣元,同比增長36.5%;凈利潤10.89億元,同比增長128.8%;調整后凈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107.6%。
其中,泡泡瑪特的內地全年營收為52.3億元,同比增長25.7%;海外市場營收超過10億元,達到10.66億元,同比增長134.9%。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的營收、凈利潤均創出了歷史新高。而海外業務也首次突破了10億元,營收占比也提升至16.9%。
反饋在資本市場,泡泡瑪特股價走勢則呈現出了逆市場化趨勢。
如果從2022年10月底的9.543港元算起,兩年時間,泡泡瑪特的股價漲幅就超過了260%,市值突破了510億港元,盡管相較于巔峰時期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對于相對比較疲弱的市場而言,泡泡瑪特的表現,堪稱優秀。
侃見財經認為,取得這份成績,對于泡泡瑪特來說并不容易。過去的兩三年里,王寧和泡泡瑪特經歷了估值殺以及業績殺,但能從出海找到業績增長的新答案,對于企業來說,這并非僅僅只是一次可有可無的嘗試,而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方向。
就像泡泡瑪特海外業務總裁文德一所說的那樣:“追求規模和盈利從來不是泡泡瑪特的終極目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基于為全球消費者帶來快樂,這才是出海戰略的本質。因此泡泡瑪特更要謙遜地循序漸進,不可自滿驕傲,急于求成。”
“至暗時刻”已過
2020年12月,頂著“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在“饑餓營銷”以及超高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加持下,泡泡瑪特市值一度突破1400億港元。
“盲盒經濟”之下,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充分被調動。
加上一些隱藏款的稀缺性,很快引來了一些黃牛的押注,由于這些隱藏款的流通性良好,價格甚至能翻上數十倍,因而泡泡瑪特也一度被稱為了“90后的茅臺”。
但這種紅利期并未持續多久,瘋狂的盲盒經濟最終引來了監管的注意。
最終,監管給盲盒經營劃出紅線,盲盒經濟的泡沫隨之破滅。
2022年8月,泡泡瑪特交出了一份糟糕的中報。這份中報中,該公司首次出現了凈利潤下降。在慘烈的“估值殺”下,泡泡瑪特的股價創出了歷史新低。
當時,大部分投資者對泡泡瑪特都失去了信心。
賺錢能力的下降,以及盲盒經濟的崩塌,讓王寧以及泡泡瑪特備受煎熬。為了挽回市場,王寧也試圖拋出一些新故事,包括出海、投資等。
實踐證明,王寧的選擇并沒有錯,泡泡瑪特的海外戰場的確給了正向的反饋。
在2023年中報的業績說明會上,泡泡瑪特董事長王寧也表示:“今年我們預計海外營收能到10億元,明年海外業務有信心超過整個集團IPO前2019年的收入,等于在造了一個泡泡瑪特。”
而從泡泡瑪特披露的2023年財報來看,其海外市場全年業績的確突破了10億元大關,而王寧也順利的實現了海外再造泡泡瑪特計劃。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泡泡瑪特相關人員稱,“2024年第一季度,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同比增長245%至250%”。
也就是說,海外市場的高增長,已經成為泡泡瑪特的第二增長曲線,業績的向好,讓市場重拾了對泡泡瑪特的信心,因而在疲弱的港股市場,泡泡瑪特的股價能夠實現年內翻倍,實屬不易。
當然,從整體來看,泡泡瑪特海外市場盡管增長很快,但是其依舊不足國內市場的五分之一,因此擺在泡泡瑪特和王寧面前的挑戰依然存在。但總的來說,泡泡瑪特的至暗時刻已過,比起大部分同品類公司,泡泡瑪特的前景依舊光明。
只是在出海這個計劃上,由于各個國家差異性比較明顯,因此本土化也成為了泡泡瑪特要突破的難題。
資本市場的“選擇”
“出海”已成主要戰略方向,那么如何“落子”就成了問題的關鍵。介于每個國家的差異性明顯,因而如何本土化則成了新的問題。
文德一曾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多年實踐讓泡泡瑪特意識到,出海扎根海外市場不能只知道‘賣賣賣’,只追求營收數據的提升。我們更應為當地潮玩行業做出一些貢獻與改變,去賦能優秀的本土藝術家,將他們創造的美好,傳遞給當地甚至全球更多消費者。”
言外之意就是,出海這件事盡管正確,但是困難依然存在。
當下,出海、國際化已經成為了泡泡瑪特的“一號任務”。
2023年,泡泡瑪特線下門店首次進駐法國、馬來西亞、泰國及荷蘭,全球門店單日銷售額紀錄數次刷新,僅泰國首店開業當天,銷售額即突破200萬元。
截至2023年底,其港澳臺及海外門店達到80家,機器人商店達到159臺。東南亞市場作為泡泡瑪特出海主要戰場,泡泡瑪特在渠道布局上,更加大開大合,其不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開設了多家線下門店,同時加大了線上的布局力度,開設了獨立站以及Shopee等東南亞主流電商平臺店鋪。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48億美元,因此,泡泡瑪特“錢”景廣闊。
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稱,預計今年銷售額和經調整凈利潤將分別按年增長38%和40%。目標價上調18%由38港元升至45港元,同時將今年目標市盈率上調至33倍。大摩認為,上調泡泡瑪持目標市盈率,以反映今年更加強勁的盈利增長,并指見證集團轉型成為領先IP營運商的過程。
富瑞發表報告,泡泡瑪特首季錄得同比40%至45%的強勁銷售增長后,第二季增長動力或較管理層預期更強勁,故有望于8月公布中期業績時上調今年銷售目標。不僅如此,富瑞還上調了公司的目標價至39.3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國海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公司作為潮玩文化及商業化的先行者與龍頭,基于全產業鏈與平臺優勢,多維度運營 IP 并變現。且產品品類擴張邏輯持續驗證,出海 2.0 開啟乘數效應。因此給予公司“買入”評級,并上調了公司的盈利預測。
申萬宏源也發布研究報告稱,泡泡瑪特通過IP孵化、品類擴展和渠道鋪新等方式維持穩健增長,IP平臺邏輯持續驗證;海外加速新店擴張,并直接復制IP擴品類成功經驗。
申萬宏源還認為,泡泡瑪特是滿足現代年輕人精神需求的產品,公司頭部IP擴張+品類擴張+區域擴張邏輯不斷驗證。因此,維持該公司“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