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深交所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的A股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并正式預披露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主板。
天然鈾高質量發展大勢所趨 主營業務前景廣闊
中國鈾業是專注于天然鈾和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業務的礦業公司,主要從事天然鈾資源的采冶、銷售及貿易,以及獨居石、鈾鉬等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品銷售。同時,公司具有國內天然鈾資源開發的專營權,掌握豐富的境內外天然鈾資源,并持續擴大國內產能建設和海外鈾資源布局,生產規模行業領先,是全球主要天然鈾供應商之一,常年位列全球前十大天然鈾生產商。
公司天然鈾產品銷售主要面向核電領域,業務訂單主要來自于中核集團及下屬單位、新加坡力拓等客戶。核電運營商基于反應堆核燃料需求,考慮到純化、轉化、濃縮和燃料組件制造的前置時間,通常在其實際投料需求之前數年簽訂中長期燃料供應協議,因此對鈾需求相對穩定,合作模式成熟穩定。此外,公司與上游鈾礦勘探單位合作多年,合作關系穩定;與上游主要原材料供應商簽署了長期供應合同,確保上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招股書顯示,中國鈾業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90,595.28萬元、1,053,537.74萬元和1,480,086.6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9,565.76萬元、152,134.69萬元和155,292.48萬元。中國鈾業業務規模較大且穩定擴張,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營業績整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近年來我國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多個行業支持政策為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政策支持。此外,世界核協會(WNA)在其發布的《核燃料報告:2023-2040年全球需求和供應情景》中則預測,在參考情景(中案)中,到204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86GWe,全球反應堆鈾需求預計將增加至12.99萬tU。在低案和高案情景中,到2040年,全球核電裝機將分別達到486GWe和931GWe,全球反應堆鈾需求將分別上升到8.69萬tU和18.43萬tU,在全球能源清潔轉型和核電加速建設發展的推動下,天然鈾供需缺口預計長期存在。核電建設帶來了持續增長的天然鈾市場需求,中國鈾業市場空間廣闊。
良好的政策環境,下游市場空間廣闊,成熟的業務模式,加之與供應商、客戶形成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支撐了中國鈾業高質量發展,也進一步凸顯了該公司較強的持續經營能力。
“硬核”技術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積蓄動能
國內天然鈾資源后續開發將面臨低滲透、大埋深、低品位等復雜難題,需要鈾礦開采企業具備更強的研發創新能力。中國鈾業全面掌握鈾礦開發和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核心技術覆蓋砂巖鈾礦開發、硬巖鈾礦開發、含鈾多金屬礦綜合回收、獨居石資源綜合利用等。公司掌握酸性地浸采鈾、CO2+O2地浸采鈾等國際主流采鈾技術,技術水平領先。
此次IPO募集資金,中國鈾業擬進一步開發包含我國新疆、內蒙古地區的天然鈾產能建設,是滿足我國天然鈾產能布局調整要求、保障天然鈾產業鏈供應鏈持續安全穩定的有力舉措。
此外,中國鈾業是國內放射性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的主力,獨居石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先進可靠,實現了尾渣資源化和減量化,通過氧壓浸出技術大幅提高了難選低鈾高鉬礦資源利用能力。通過實施募投項目,再建一條高溫氧壓水冶生產線,擴大鈾鉬礦生產能力,增強規模效益,對低鉬及高鉬低鈾均能實現高效回收,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提升生產經濟性,增強市場競爭力。
切實增強國家戰略礦產資源保障 承擔歷史使命
鈾資源保障高效安全,代表國家天然鈾產業實力。中國鈾業通過國內開發、海外開發、國際貿易等渠道保障核電所需,確保天然鈾保障供應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鈾業持續擴大行業領先優勢和產業規模,在國內積極推動砂巖鈾礦產能建設,相關產能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大幅提高公司國內天然鈾的生產效率和產能規模;公司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展海外鈾資源開發,在鞏固擴大納米比亞為主的非洲地區天然鈾產能的同時,持續尋求國際天然鈾資源布局取得新突破。
隨著國內產能建設和海外鈾資源布局的進一步擴張,中國鈾業資源規模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有利于實現國內外天然鈾生產的綠色化、集約化、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規模優勢將持續擴大。
作為我國天然鈾保障供應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鈾業承擔著打造“強核基石、核電糧倉”的歷史使命。通過此次上市籌集資金,中國鈾業將顯著提升國內鈾資源供應和保障能力,協同好天然鈾產業與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科研與生產、國內開發與海外開發等關系,形成有機聯動新格局,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目標牽引,逐步實現對全球天然鈾產業發展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