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中國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連續第2個月加快。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全社會用電量77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該增速較4月環比上漲0.2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第二產業用電量53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第三產業用電量14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9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
其中,5月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分別環比下降0.2個、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速環比回升0.6個百分點,連續第2個月上漲。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綜合來看,今年前5個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約3.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約3.66萬億千瓦時。
去年1-5月, 全社會用電量累計約3.5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這意味著,今年前5個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加快3.4個百分點,電力消費延續增長態勢。
用電量是社會經濟社會發展“晴雨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3%。
具體來看,5月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為45.7%。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1.8%。
同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3.6%、相關的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增長12.1%;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7.7%、33.9%、25.8%。
在出口方面,1-5月,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車、金屬制品行業工業品出口均保持高速增長,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增長23.4%、19.1%、16.4%。
“ 5月份工業生產保持穩定運行,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水平較低等問題仍需有效應對。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表示。
投資方面,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約18.8萬億元,同比增長4%,較1-4月回落0.2個百分點。
5月,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出現了下滑,也是其今年首次增速降至個位數。由于2023年服務業和消費恢復較快,第三產業生產回升速度突出,刺激用電量大幅增加,去年5月第三產業同比增長20.9%,基數較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五一”假期效應、“618”網絡購物節促銷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3.92萬億元,同比增長3.7%,比4月加快1.4個百分點。
1-5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等因素影響,增速比1-4月有所回落。
從發電量來看,5月,規上工業發電量71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增速比4月放緩0.8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火電、核電由增轉降,水電、太陽能發電增速加快,風電降幅收窄。
“今年度夏期間,全國用電負荷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預計同比增長超過1億千瓦。”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綜合研判,國家能源局認為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高峰時段局部地區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如出現極端、災害性天氣,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國家氣候中心日前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華東、南方地區入夏較早,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強度較大的高溫天氣過程。
杜忠明稱,將進一步優化負荷管理措施并精準細化執行,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確保民生用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