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獨角獸 Mia
編輯|赤木瓶子
“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泰斗金庸杳然離世。2024年,正值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各地紀念活動絡繹不絕,其IP開發更是熱鬧非凡。企鵝影視攜手耀客打造的《金庸武俠世界》,于6月17日18點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從6月17日到7月6日,優酷也官宣了“金庸系列限免片單”。《射雕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射雕英雄傳之東邪西毒》、《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經典版本限時免費。
目前至少還有六七部金庸作品待播,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徐克執導、肖戰主演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2023年,該片海報官宣陣容時,便引發刷屏熱議。今年,據中影股份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透露,《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目前已經殺青,正在進行后期制作。據介紹,影片將于今年上映,并計劃在全球同步上映。
進入“無限循環宇宙”的金庸IP翻拍,何時才能誕生一部爆款?
“漫威宇宙”式的2024《射雕》
“金古溫梁”之中,金庸知名度排在首位,而在金庸IP中,又以“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國民知名度和IP開發價值最高。作為金庸被影視化次數最多的作品,《射雕英雄傳》想要開發出新意可謂難上加難。
《金庸武俠世界》第一季由五大單元構成,共60集,從陣容搭配上來看,該劇也做到了豪華配置。徐兵,鄧科,曹盾,臧溪川,楊磊五位大咖導演分別執導,此沙、包上恩兩位流量擔綱新版郭靖黃蓉,周一圍、王勁松等演技派加盟,再加上陳都靈、高偉光、孟子義等有話題度有顏值的配角助陣,可謂星光熠熠,高期待高起點。
耀客創始人呂超在《創劇人》一書中提到,耀客借鑒漫威從人物著手拍“宇宙”的方法,來重構金庸武俠世界。“射雕”分五個單元:《東邪西毒》主角是黃藥師、歐陽鋒,《南帝北丐》講段智興、洪七公年輕時的故事,《華山論劍》相當于絕頂高手的第一次集結,《九陰真經》圍繞黃藥師、馮蘅、梅超風、陳玄風講故事,《鐵血丹心》講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和其他武林高手的故事。其中加入了“依火”“耽敏”等原創角色。
不難看出,該劇努力地在《射雕》的世界觀框架內進行創新,努力為配角立傳補全“射雕宇宙”,并且從劇名便透露出這樣的野心:不叫《射雕》,而是命名為《金庸武俠世界》,這種方式有利有弊。
作為國民IP,大部分觀眾對故事情節耳熟能詳,其改編分寸難以拿捏,照搬原著,容易與高分前作比較,大幅度改動則會遭遇魔改差評。“宇宙”式改編,最大程度保留了IP紅利,豐富故事線,為編劇帶來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且歷經多次改編,一眾配角知名度并不亞于主角,觀眾有新鮮感同時也有觀看興趣,從這個層面來講其探索值得肯定。
從實際觀感來看,為了在有限集數里留時長給配角立傳,造成了主線故事的壓縮,第一單元《鐵血丹心》去掉了郭嘯天楊鐵心、丘處機和江南七怪打賭、鐵木真、拖雷華箏等大量支線,進度拉得飛快。第一集里郭靖三分鐘長大成人,短短44分鐘倍速出現郭靖隨七怪習武、嘉興比武、邂逅黃蓉、偶遇穆念慈、楊康調戲民女、郭靖打抱不平等重磅情節。另外,打戲無力、過黃的濾鏡、美術置景帶來質感不佳的印象、選角貼合度等也被吐槽。
目前從豆瓣短評區口碑和熱度來看都不算可觀。開播三天,當前騰訊站內熱度近22000,其招商情況一般。考慮到第一單元是觀眾最熟悉的情節,可以觀望后續單元內容創新部分。
系列化開發,首部口碑和熱度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第二部,《金庸武俠世界》第二季講述《神雕俠侶》的故事,此前曝光了組訊。另外,作為同題作文,該劇將不可避免地與肖戰主演的電影版進行比較。
如果說《射雕英雄傳》講述了“俠之大者”的誕生過程,《神雕俠侶》則是金庸IP中最為浪漫主義、講述純粹愛情的故事。對原著精神把握到幾分,關系著改編的成敗。
仙俠崛起、武俠式微:十余年來屢拍屢撲的金庸IP
屢拍屢撲,屢撲屢拍。這大概是對近十余年來金庸IP翻拍劇的一句話總結。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 據不完全統計,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在全球的累計出版發行量超過1.5億冊,僅在中國大陸,就有超過3億人閱讀過他的作品,改編影視作品百余部,其影響力毋庸置疑。
事實上,金庸作品也相當適宜于影視化尤其是電視劇化:作為百萬字長篇節奏緊湊、情節跌宕起伏,常言道“金庸寫實,古龍寫意”,這些特點使得金庸IP改編影視曾誕生出一批影響力巨大的精品。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九十年代,港臺地區涌現出金庸改編高峰,其中TVB的金庸劇成為70后80后心中的經典、諸多版本被比較的量尺。2000年之后,金庸劇創作的中心轉移到了中國大陸。2006年,剛剛進軍電視劇的華誼簽下張紀中,為他成立了工作室并參與出品,張紀中一人推出了9部金庸劇。2011年,華策影視啟動“武俠新世界”項目,宣布斥資10億重拍《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鹿鼎記》等8部金庸、古龍劇。2013年,于正重拍《神雕俠侶》,此后的金庸劇越發偶像化。
從2017年《射雕英雄傳》播出以來,是新一輪的金庸武俠改編熱潮,這一階段可謂爛劇泛濫,除了17版《新射雕》口碑尚可,成功捧出了李一桐,大部分劇口碑與收視雙撲,包括豆瓣評分2.5分的《新笑傲江湖》、3.3分的《鹿鼎記》、3.4分的《天龍八部》……
當主流觀眾更迭為00后,其審美取向也發生了變化,對武俠情懷濾鏡不再,外部環境來看,從玄幻、克蘇魯到穿越,題材類型各異的網文崛起,對傳統武俠形成了沖擊。有統計顯示,在喜馬拉雅上,《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金庸知名小說的有聲讀物播放量約在1000萬左右,而知名武俠玄幻網文《雪中悍刀行》的有聲小說播放量已超過27.6億。
在武俠題材衰落的同時,伴隨著女頻仙俠題材的爆發。仙俠和古偶的融合成就了一系列爆款,視覺特效奇觀下,演技和打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動輒天下蒼生,三生三世的歷劫,一切為了成全男女主戀愛。
從《仙劍奇俠傳》《花千骨》到《蒼蘭訣》,乃至今年的《與鳳行》,近二十年間見證了“少年成長”主題到“大女主敘事”的轉變,伴隨流媒體平臺的發展,“S+”仙俠劇成為最大的造星源頭。有從業者坦言,這一類型也是招商最能打的劇集,每年最穩定的基本盤。
與此同時,金庸IP翻拍雖撲但屢拍不絕,根源在于這一類型有固定的受眾和拉新效應。導演郭靖宇曾透露2017版《射雕英雄傳》是愛奇藝2017上半年對會員拉動最大的網播劇,其總營收高達3.39億元。2019版《倚天屠龍記》也為騰訊視頻拉新立功。
一些新的IP改編或原創武俠劇誕生了。女性向武俠劇多為武俠+情感,如秦俊杰、袁冰妍主演的《聽雪樓》,趙麗穎與王一博主演的《有翡》。一些熱門武俠劇往往進行了不同元素的混搭創新,進化為“武俠+”,受到新生代讀者的歡迎,從金庸的光芒下破殼而出,呈現出更為圈層向垂直化的趨勢。《雪中悍刀行》是“武俠+玄幻”,《蓮花樓》《俠探簡不知》是“武俠+探案”,《少年游之一寸相思》是“武俠+探險尋寶”,《鵲刀門傳奇》是“武俠+情景喜劇”。
今年待播的武俠劇達9部以上,包括《水龍吟》《金庸武俠世界》《七夜雪》《鏢人》《英雄志》《新神雕俠侶》《少年白馬醉春風》《只此江湖夢》等。當中有滄月等新生代寫手的IP改編,也有《鏢人》這樣的漫改作品。
在許多高分劇集的短評區,時常會出現“有武俠味兒和江湖感”這樣的評語。源遠流長的武俠精神內核仍然被需要,只是形式需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