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今年是我們跟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10周年,是從上海開始的。現在港股已經有人民幣柜臺,24支大盤股可以同時以港幣或者人民幣交易,下一步會有新的渠道。”6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透露。
他表示,目前跟內地監管機構緊密磋商落實,讓內地投資者直接用人民幣購買在香港上市的人民幣股票,即把人民幣柜臺連到港股通。希望參加明年陸家嘴論壇的時候,有更多好的消息。
時間回到2014年,當年4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開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標志著香港和內地股市步入“互通時代”。同年11月,滬港通下的股票開始交易,一條“資本線”正式互通南北。
作為世界首創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如今,這一互聯互通機制已運行10年,成就顯著,有力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融合與發展,有效提升兩地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加豐富便捷的投資渠道。
談及當前國際貨幣政策條件下怎么應對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許正宇表示,貨幣政策牽一發而動全身,不但影響金融資產定價、融資成本和投資者交易偏好,也通過傳導機制影響實體經濟的表現。各項宏觀經濟因素,反過來又會影響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的步伐。
他表示,貨幣政策和實體經濟是一體兩面,也就是一直所說的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的兩面性,互為影響,形成了今天面對的復雜情況。美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抵銷了一部分貨幣緊縮的影響,通脹前景和往后降息幅度也不太明朗。
在全球實體經濟方面,他表示過去參加不少歐洲、美國的金融論壇,主要圍繞五個大主題:一是地緣政治局勢,二是全球大選的情況,三是全球供應鏈的格局,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影響,五是有關金融,隨著加息周期到來,私人信貸應運而生,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在他看來,這五大主題也是全球不同層面的投資者都關注的話題。這些因素會影響經濟增長,失業率和通脹率等等,進一步反映在全球包括央行的貨幣政策方面。
許正宇表示,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且開放的經濟體,要扮演好融通中外資本的重要角色。
“在全球貨幣政策影響下,首先要注意因為利率環境造成資金流的變化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保障金融穩定的定海神針就是聯系匯率,這個制度超過40年,一直保持非常有序順暢,已經建立了非常成熟的,自動通過利率調節的機制,借助市場力量,讓港元匯率和利率與美元相關聯。”他說。
在金融監管方面,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性、風險管理等方面,都遠高于國際的要求水平。香港特區政府連同監管機構,一直以來全天候緊密監測證券期貨和貨幣市場,確保保持資金自由流動的同時,管控好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此外,許正宇還表示,利率環境的變化,除了潛在風險的監察工作以外,也可以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一些動力。
“比較重要的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債券市場,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有天然優勢發展人民幣的離岸市場。目前美元利率走高,如果發行人以人民幣發債做融資,會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他觀察到,利率的情況推動了離岸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的發行。去年全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增長約90%,達到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