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又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獨角獸要赴美IPO了。
6月17日,證監會網站顯示,Momenta Global Limited(夢騰智駕環球有限公司)通過境內運營實體魔門塔(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獲證監會收悉。
根據備案通知書,Momenta擬發行不超過6335.29萬股普通股,并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根據最新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首次公開發行或者上市的發行人,應當在境外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也就是說,Momenta在備案通過的同時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上市申請文件。
此前據彭博社5月報道,Momenta當時已開始與中金公司、高盛集團和瑞銀集團合作,啟動在美國進行IPO的程序,有望通過此次IPO籌集2億至3億美元資金,預計最早于今年完成上市。
Momenta成立于2016年,創始人兼CEO曹旭東畢業于國內自動駕駛人才的“搖籃”——清華大學,此前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商湯科技、索尼等多家科技公司供職。
與其他自動駕駛公司不同,Momenta從創立之初就確定了量產自動駕駛(Mpilot)和完全無人駕駛(MSD)的雙線布局,既做輔助智能駕駛,又做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
曹旭東將之稱為“一個飛輪,兩條腿”的戰略。飛輪是指數據驅動的AI飛輪,一條腿是L2級別的量產智能駕駛,通過與主機廠進行量產合作,使用在裝載車輛上產生的海量數據訓練自動駕駛算法,解決L4完全無人駕駛的長尾問題。另一條腿是L4級別的完全無人駕駛,持續提供技術流,最終實現規模化無人駕駛。
截止到2021年11月最后一次融資,Momenta累計經過7輪融資,公開募資金額達到12.6億美元。其投資人名單頗為豐富,既有知名投資機構如淡馬錫、IDG資本、GGV紀源資本,也有互聯網大廠如騰訊、馬云的云鋒基金、小米系順為資本,還有博世這樣的一級供應商,和奔馳中國、上汽、通用、豐田等主機廠。這些主機廠多數也同時為Momenta的重要客戶。
據曹旭東透露, Momenta現已與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車集團中的一半企業開展量產合作,業務覆蓋中國及德國、日本、美國等多個國際市場。
近日有消息稱,奔馳純電CLA車型確定采用英偉達Orin芯片,將搭載由Momenta提供的不依賴高精地圖高階智駕方案,實現城區導航輔助駕駛功能,新車計劃于2025年4月投產。奔馳中國和Momenta對此消息均未作出回應。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公司繼續排隊進行IPO。1月,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商速騰聚創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實際募資額達8.77億港元,據稱是一季度港股募資額最高的IPO項目。隨后,縱目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等多家企業相繼遞交或更新招股書。
這當中既有做車規級芯片、激光雷達的硬件公司,也有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且大部分公司都選擇了港交所。根據港交所2023年發布的新規,對尚未盈利的企業放寬了門檻。在港上市,顯然更適合這些資金需求量大,且尚未走出虧損的自動駕駛企業。
也有像Momenta一樣選擇沖刺美股上市的公司,如小馬智行,但這意味著需要考慮技術數據跨境流通的審查問題,以及美國對于中國上市科技企業的強監管。2021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敏感技術和數據的外泄風險為由,要求圖森未來中美團隊切斷技術交流,迫使圖森未來的美國團隊完全本土化。
雖然證監會已通過備案,但并不能保證公司就一定能成功上市。去年8月,同樣具備獨立自動駕駛整車研發,并對外提供Robotaxi服務的L4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也在證監會網站通過了境外發行上市備案,但遲遲未能完成上市。
自動駕駛公司是有名的“燒錢大戶”。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披露的融資額度由2021年的1591.9億元銳減至205億元,直接縮水至原先的13%,2023年的情況也并未得到好轉。
Momenta從2021年C+輪融資之后,至今也再無融資進賬。一級市場遇冷,加上一些公司可能面臨與投資公司對賭協議中的IPO時間點臨近,從2023年開始,自動駕駛公司涌現出一波“上市潮”。
“自動駕駛公司普遍都還沒有實現自我造血,業務狀況和估值的距離還很大,急需輸血補充彈藥。”有投資人對界面新聞如此評價。
但上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且同樣伴有風險。上述投資人認為,“上市只是能做到續命,商業模式的改善仍然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