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趕碳號
光伏,真的沒有門檻嗎?其實并非如此。多年以來,這個行業有個很不好的現象,任何一項新技術只要一出來,用不了多久,幾乎都會迅速擴散。業務大拿或技術骨干,懷揣著老東家的技術,挖一票老東家的人,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里,或者自己創業的,都屢見不鮮。不要說別的,即使是在投資門檻極高的硅料環節,往遠處說有青海麗豪的段雍,往近處說有聯合太陽能的張龍根——當然他們都有資本加持。
所以,光伏行業并不是沒有門檻,而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架不住這樣抄襲式的復制。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片仔癀、云南白藥的配方可以隨便公開,估計一樣會被卷死。
在這個光伏的冬天,天合光能,打響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第一槍。
01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大佬發出最強音
6月11日,天合光能董事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高紀凡在2024SNEC大會上
光伏企業一方面要保護好自家的知識產權,充分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另外一方面,亦要防止落入有的企業刻意設置的專利陷阱。
這兩種說法看上去好像有些矛盾,其實判斷起來并不難。因為,知識產權經常給投機分子用于不正常專利申請。專利流氓們大多以專利為生,其后果是阻礙而不是推動行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就像諾基亞,用專利打劫了幾乎所有中國手機企業,既準且狠,專利授權收入已經成為其主要利潤來源。屢屢發起專利訴訟的Maxeon,業績和股價都跌成了狗,未來會不會躺在SunPower的大把光伏專利上,當起光伏圈的諾基亞,現在看也未可知。還有就是,日本企業封印HJT的專利,30年而不用,阻礙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如開頭所說,我們現在要談論的是,因為不尊重知識產權,因為缺乏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和土壤,整個光伏行業正身受其害——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行業在過去多采取“拿來主義”的某種反噬。
在2024SNEC大會上,趕碳號感受最深的,就是保護知識產權正成為行業共識。朱共山、高紀凡、鐘寶申等光伏大佬都大聲疾呼,光伏全行業應該充分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這已經刻不容緩。
現在,天合光能率先舉起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大旗。
公開資料顯示:天合光能與江蘇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清國投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2024)蘇03民初186號】,在一周前、也就是2024年6月11日開庭。
該案件由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第一法庭審理。
這是光伏行業首個知識產權糾紛。目前,該案未公布判決書。
02 中國光伏領跑全球,離不開巨額研發投入
在2024SNEC大會上,高紀凡強烈呼吁:“全力鼓勵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高紀凡說:“如果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大行其道,跨界跨行的企業和原有公司的高管出去創業,隨意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能夠成功的話,哪一個企業有動力投資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投入從事技術創新和研發?如果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不能得到嚴懲,就不可能走出‘以創新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p>
高紀凡這一席話,引發全場光伏同仁的強烈共鳴!
趕碳號統計了頭部光伏企業的研發費用。
其中,天合光能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是9億、12億、15億元。如果看研發投入的話,那就更多了。公司年報顯示:天合光能2023年研發投入高達55.30億元!
同樣,隆基綠能、TCL中環、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企業,均在研發上不惜投入重金。
主要上市光伏企業研發費用情況;來源:WIND
光伏行業作為高科技行業,本來是有很高門檻的行業,但是中國跨界光伏的勢頭近乎瘋狂,根本看不到光伏技術阻止了光伏跨界者。那么,新玩家的技術,又從哪里來的呢?
這個問題似乎不需要答案,每個人心里都很清楚。
在展會上,趕碳號問及新入局的光伏企業的技術團隊來源時,竟然有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說:“這個需要研發嗎?挖幾個人不就行了?這個行業哪有秘密?”
是的!
光伏企業的核心技術人才、技術團隊流動的速度,幾乎超過任何其他行業。甚至有的跨界者,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動起來就是幾十人、上百人。
03 “不務正業”的中清光伏,專利知多少
不走尋常路!這是趕碳號在2024SNEC看到中清光伏展臺時的第一感受。在漁舟唱晚的優美音樂聲中,中清光伏的茶藝師進行著茶藝表演,雖然面前空無一人。中清光伏的茶,是光伏茶,光伏板下種出來的茶。中清不光賣茶,還賣酒,還賣面膜。
中清光伏的工作人員對于中清副產品的講解非常熱情,頭頭是道,但就是沒人講解他們家的電池和組件。趕碳號品嘗了下中清的雞尾酒,味道不錯。現在,不走尋常路的中清光伏,這次卻“攤上事”了。經過查詢得知,中清光伏其實也有IPO上市的打算。
中清集團6月15日官微發布的新聞——《中清孚堯電力宣布Pre-IPO輪融資進展》中提到:2024年6月15日,中清孚堯電力(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清孚堯電力),一家國內領先的高效光伏電池、組件研發生產和綠色電力資產投資管理企業,在第十七屆SNEC展會上宣布與中新建胡楊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胡楊基金)達成Pre-IPO輪融資合作。胡楊基金關于中清孚堯電力股權投資項目之專項基金設立議案獲得主管部門審批通過。這標志著中清孚堯電力Pre-IPO輪領投正式確定,本輪融資領方投資金額不少于4億元?!?/p>
一般來說,Pre-IPO輪融資意味著公司已經上規模,準備IPO了。
中清孚堯電力雖然注冊的時間早,但是兩次更名,業務也多次發生變更。被天合光能起訴的江蘇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清孚堯電力100%控股的子公司。因此,看中清光伏的背景,還要看中清孚堯電力。
中清孚堯電力的股東結構復雜。但是關鍵核心股東和管理人員有兩個:吳亞倫、任一東。他們二人又是什么背景呢?
吳亞倫,與禾望電氣有關;任一東與中環有關,二人均非技術出身。
公開資料顯示,吳亞倫和陳博屹在2018年,以4.08億元的價格把孚堯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51%股權賣給了禾望電氣。這筆交易溢價率高達830%。賬面凈資產僅僅9,000萬的公司,最終估值為8.36億元。
禾望電氣在當時披露了吳亞倫的簡歷:1983年8月出生,學士學位,歷任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個人防護部客戶服務代表,中電電氣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經理,南歐區銷售總監,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歐洲及亞太區總監,全球電站投資部總經理,盧森堡控股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F任中伏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孚堯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樣看,吳亞倫是銷售起家,有五百強跨國企業從業經歷。
任一東,則與TCL中環有關。
2017年中環官微發文:《未來已來,中環股份超級領跑者X系列組件誕生記》。
文章提到:“會議首先宣布成立中環艾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環股份及無錫艾能公司光伏新能源產業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環艾能將著力于太陽能光伏組件推廣、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等業務。中環電子集團總經理,中環股份董事長沈浩平先生發言表示:中環艾能公司是中環股份、無錫艾能公司與優秀的市場經理人共同組建的平臺公司,是進一步探索運營體制優化和國有資產民營化經營的重要舉措。沈總對中環艾能公司寄予了厚望,同時表示中環股份會全力在光伏產業的制造鏈中為中環艾能公司提供堅強的后盾?!?/p>
任一東,就擔任中環艾能的總經理。
就后面事實來看,中環艾能應該是沒有做起來。中環艾能趕碳號以前寫過的新霖飛,曾是其重要股東。
趕碳號攝
在2024SNEC上,中清光伏推出了TOPCon先鋒1號、2號、3號三款組件。中清光伏Qnsolar被評入“全球'Top Performer'組件制造商”名單。從對外宣傳的口徑來看,做得似乎還可以。
但是,趕碳號從公開信息中,并沒有找到中清光伏的技術團隊信息。不過,看一家企業的研發能力,技術專利情況是個重要參考。
天眼查顯示,中清光伏申請了55項有關光伏的專利,其中專利公開的是10項,授權的28項,15項在實質性審查,2項駁回。所有申請的專利中,只有一項專利名與TOPCon有關。
那么,如何評價中清光伏的技術研發成果呢?
可以對比同行:天合光能2023年一年新增專利申請1640件,其中發明專利801件,位居行業第一。而晶科能源在2023年年末,僅TOPCon專利就有330項。
當然,像中清這樣的小公司,是無法和頭部企業相比的。
04 頭部企業:說得很大聲,做得很“憋屈”
在2024SNEC上,多家頭部企業談及如何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高紀凡認為,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高紀凡還提到:“在今年兩會期間,我提出關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的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認可?!?/p>
朱共山表示:“迄今為止,光伏領域的專業院士、國家實驗室寥若晨星,國家資本在制造端的投入度和相關資源要素配置令人期待,產業韌性和自律性還亟需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還遠遠不夠。”
鐘寶申則說:“在過去這些年,我們的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是有所缺失的,導致整個技術擴散得太快。大家都是‘拿來主義’。創新企業引領進來了,有些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有些企業創造了不錯的技術,但在經營上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p>
在今年2月,晶科能源李仙德在接受趕碳號采訪時提到:“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晶科一向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是一家企業該有的擔當。光伏同行們獲得專利其實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說授權、購買、交換,而不是去逃避?!?/p>
在今年兩會期間,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很多民營科技型公司把自主創新放到很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我國不斷提升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全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這能有效激發科技型企業在研發領域著眼于長遠發展的投入,思考5到10年甚至更長遠的企業自身發展和技術路徑?!眲h元建議,應該繼續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搶注等。
頭部企業一向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但其自身在海外專利糾紛中,也經常處于被動應戰的狀態。
2022年,隆基被韓華起訴公司專利侵權。開頭說過,TCL中環子公司Maxeon拿起SunPower給的專利武器,向中國企業全線開火,先后向掌握疊瓦、BC、TOPCon技術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發起專利侵權訴訟。通威股份、愛旭股份、阿特斯等企業均在海外被其提起訴訟。
另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作,中國光伏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顆粒硅”為例,協鑫科技為此投入了十年時間進行研發、調試、精進,才得以面世。朱共山曾笑言,多少年來協鑫在發明創造方面,為光伏行業做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協鑫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相當縝密。在專利授權方面,晶科能源做得不錯。2024年1月5日,晶科宣布其子公司以合理的許可費用,已將其部分N型TOPCon相關專利的使用權授予全球前十家光伏企業中的一家,允許被許可方在其相關TOPCon產品中使用前述TOPCon專利技術(目前,共計授權了兩家企業)。
后 記
對于天合光能的舉動,趕碳號要點一個大大的贊。
光伏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光伏市場要想真正健康和繁榮,企業間就必須公平競爭。
所以,中國企業要放下東方文化所謂的面子,也不要擔心傷了同行之間所謂的和氣,該打官司就打官司,拿起法律武器,捍衛知識產權。這不只是關乎企業的利益,也是關乎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