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2008年之前,美元基金是中國創投市場主導者。2009年,創業板開板,人民幣基金“募投管退”全鏈條打通,人民幣基金迎來爆發式增長。
作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啟蒙者,美元基金的黃金時代已過去,人民幣基金成為主角,中國市場吸引力日益凸顯。美元基金“掌舵人”順應大勢所趨,調整其人民幣基金戰略。國際領先的外資私募股權不斷進入,加速籌集人民幣基金。
經過繁榮發展期,當前,全球宏觀環境復雜,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步入調整期,股權投資機構都面臨募資難、退出難、優質項目稀缺等多重問題。界面新聞記者就市場呈現出的變化,專訪施羅德資本全球私募股權主管Rainer Ender(中文譯名:賴納?埃德爾)。
施羅德投資來自英國,是一家擁有超過兩個世紀歷史的全球頂級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末,集團旗下管理總值達到7506億英鎊。施羅德全球私募股權規模為180億美元,基金投資項目超過150個,在中國市場的投資超過17億美元。
施羅德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已經有接近30年的歷史,旗下機構包括施羅德基金、施羅德交銀理財和交銀施羅德基金等。
賴納?埃德爾表示,1996年,施羅德在北京設立辦公室。2020年取得了QFLP資格,允許施羅德將外國資本帶到中國市場,成立人民幣基金。并且施羅德取得了QDLP資格,有助于本地化基金的操作。施羅德建立本地對本地(local-to-local)的模式,幫助施羅德投資人民幣資產類別,并且注重人民幣二級市場投資,讓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投資人民幣資產。
界面新聞:全球經濟變化中,私募股權市場的表現如何?
賴納?埃德爾:歐美利率飆升,投資利息成本以及債務和杠桿的可用性發生了變化。私募股權投資交易和退出均出現大幅下滑,尤其是在2022年。當下歐美市場和中國市場的IPO節奏都在放緩,但是主要區別是歐美市場是基于高利率的經濟放緩帶來的IPO節奏放緩。而中國不同,中國經濟放緩,IPO節奏放緩,但是利率低。
界面新聞:如何理解市場投資邏輯的變化、趨勢和機會?
賴納?埃德爾:一是小型基金更具吸引力。在過去的兩年里,不同體量的私募股權基金籌資動態出現分化,體量較大或知名基金憑借品牌口碑、投資者信心、投資回報率等籌集到資金。在疫情之后,大型基金籌資保持高水平,小型基金籌資比較困難。橫向對比,目前大型基金的籌資規模是25年前的10倍之高,而小型基金籌資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大概是25年前的兩倍。
但由于近年市場走低,大型基金的收益回報并沒有那么理想。2021年后,大型基金的企業價值倍數處于下降。大型基金交易量變少,小型基金交易趨勢穩定,且價格更加便宜,由于較大的價格差,小型基金更為吸引人。
二是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不擁擠。2020年至今,世界格局在發生變化。海外投資者,尤其是美元投資者,對于中國投資速度放慢。這意味著中國私募股權市場變得沒有那么擁擠。在當前的市場估值情況下,并且中國市場穩定、經濟基本面向好,給予施羅德投資有利的條件。
界面新聞:2020年,人民幣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了此前體量最大的美元基金,有何原因?
賴納?埃德爾:以中國市場為例,人民幣基金比美元基金面臨的投資范圍限制要少,出于估值、政策和上市等方面的考慮,創業項目都傾向于選擇人民幣基金。美元市場流動性收縮,海外投資者轉向人民幣基金,進行對沖。人民幣基金規模反超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相關。股票注冊制利于人民幣基金的建立,擴大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有利于形成更成熟的基于市場的定價和風險識別體系。
界面新聞:中國和海外LP的不同點?
賴納?埃德爾: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者是制定政策的人,通過PE基金形式,將資金投入到行業。基金主要由政府主導,機構投資者較少。政府引導的基金會有優先級考慮,會將資本引導到相應的用途當中。
海外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者并不是制定政策的人,根據不同的客戶類型,主要由養老金、大學基金、主權基金、家族財富主導的。私募股權基金增長主要源自養老金、機構資金的流入,主要是用于研發和經濟發展領域,資金直接投入到行業。
界面新聞:如何看待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變化?
賴納?埃德爾:現在施羅德投資更關注半導體和科技、生物醫療和消費行業。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不易投資的戰略行業將越來越多,但實際上所有國家、地區、行業方向都如此。在涉及國家利益的某些領域都具有同樣的敏感性,這是一個國際難題。在這些涉及國家利益的敏感領域,將會有更多的本地投資者參與本地項目,這是一個趨勢。但全球相互依賴應該是世界穩定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中國私募股權基金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目前對外國投資者開放投資的行業有所限制,這些限制的存在是合理的。以后,如果政府允許、開放投資,施羅德會與政府一致,鼓勵這些行業發展。待解決的是兩個前提:一是行業開放投資,二是海外投資者被允許投資。
界面新聞: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當下痛點?
賴納?埃德爾:施羅德的投資策略簡單說是“投資-成長-賣出”,即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退出-再投資”的本質,退出是私募股權投資循環比較核心的環節。
當下中國私募股權市場面臨著融資難、投資難、退出難三方面問題。近年市場缺少資金,比如美元基金規模下降;經濟放緩,資本市場市場變化加劇投資難度,投資者非常謹慎,以預防風險;IPO節奏放緩,近兩年IPO退出的案例數量連續下跌。
現在IPO市場收緊,或許說明對投資公司(項目)來說,當下并不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因為上市價格可能會很糟糕。盡管部分私募股權是在IPO后,在退出機制中受益,但在IPO窗口收縮甚至是關閉時,增長型投資項目將持續增長,私募股權投資仍然可以得到財務回報。所以說盡管目前退出速度放緩,但并不影響私募股權基金的基本優勢。此外,IPO不是唯一的退出的機制,大型基金需要IPO退出獲益,但小型基金可以通過收購并購的方式退出。
界面新聞:政策正在引領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向技術密集型的科技創新行業集中。《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等政策,對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有何影響?
賴納?埃德爾: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一直服務于實體經濟,與五年計劃的政策議程保持一致,關注政府主導的行業,比如說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這些行業是資本密集行業。施羅德投資的投資決策一般是選擇在市場上促進增長的領域建立投資,更注重財務回報。
界面新聞:施羅德資本團隊會特別關注全球及中國市場的哪些行業?
賴納?埃德爾:施羅德投資現在關注數字化、AI、生物、科技、醫藥等8個方向,更加關注增長型的中國、印度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