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翠鳥資本
老牌公募機構中,鵬華基金是重要一員。
二十多年以來,鵬華基金的發展四平八穩,也曾誕生過明星級別的權益基金經理,但之后聲音漸少。
公募行業的比拼,始終在非貨領域,也就是權益、債券等基金產品上,管理規模、業績曲線都是PK的重要領域。
身處非貨規模前十強的鵬華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的股票操盤,遇到了一定難題。
橫跨公募和專戶產品的梁浩,就是其中一例。
這位百億操盤手正在挽救一只凈值只剩下0.60元的產品,成效如何呢?
執掌近兩百億資產
據天天基金網,梁浩是鵬華基金目前規模最高的權益基金經理,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管理高達106.65億元公募資產。
官方資料顯示,梁浩是經濟學博士,曾任職于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從事產業政策研究工作。2008年5月他正式加盟鵬華基金,歷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副總經理、董事總經理。現擔任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實際上,梁浩管理客戶的資產遠比上述數字高。
由于公募機構普遍開展專戶業務,也就是給特定客戶管理資產,這相當于公募里內嵌的私募基金業務,諸多基金經理也能夠直接參與。
梁浩就是其中一員。
據他公募產品一季報,他除了管理四只公募產品,另有三只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后者規模達到87億元。
看來總規模有相當分量。
復盤文字透露信息
來看看梁浩的布局思路。
首先,他認為大盤指數風險很低了。
他在一季報指出,主要寬基指數已回落至2019年上漲之前的水平,而這期間經濟總量、產業升級、企業發展仍在持續增長,因此有理由認為指數的繼續大幅下行風險已經很低。
其次,堅定投資成長屬性的資產,特別提及擁有海外業務的公司。
積極布局成長型行業、全球定價行業、以及還處在成長過程中的企業和公司,包括出海的優質產能公司。
再次,順勢調倉。
利用前期市場的波動,更好地優化了投資結構,增配了具備競爭優勢的優質制造業公司、以及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行業和公司。
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梁浩在一季報的文字部分,不止一次提及擴展海外業務的公司。
可見,他對出海帶來的阿爾法機會是非??粗氐摹?/p>
挽救凈值
看完上述文字,投資者基本都會認為該基金經理思路十分清晰,其實不然。
梁浩的產品正經歷著“危機”。
據了解,梁浩旗下有一只“鵬華匯智優選混合”的產品,規模在其產品線中居前,最新凈值在0.60元附近徘徊,如下圖所示:
眾所周知,一個產品成立時,凈值為1元,跌至0.6元,那就說明初始投資者已經浮虧高達40%。
限于信息有限,我們無法得知有多少投資者如此不走運。
我們來穿透看看這0.6元背后的難題。
第一,2024年年內凈值漲幅僅為-2.36%,同期滬深300指數4.77%,落后大盤超過六個百分點。
第二,近三年凈值跌幅接近38個百分點,跌超同期滬深300六個百分點。
第三,高達九成權益倉位,依然無法追上市場平均漲幅。
“爭議性”持倉
雖然梁浩在這只代表產品采取九成持倉策略,但前十大核心股票集中度較低。
一季報顯示:上述十只股票占比為41.87%。
這屬于一種不高不低的集中度,所持股票的彈性至關重要,尤其在凈值只剩下0.6的境況下。
以頭號重倉股衛星化學為例。
過去一年,這家公司都是梁浩的第一大“心水股”,這家公司股價在今年內最高漲幅超過35%。
然而,如此高漲幅的重倉股,對基金凈值本身“拉抬”力量仍不足。
既然找到了這么能漲的股票,凈值還是很疲乏。
都被誰拖累了?
第二大重倉股繼峰股份,K線年內上躥下跳,一季度最高跌幅超過20個百分點。而第三大重倉股新泉股份也是年內累計下跌了10個百分點。
其中,梁浩也選到了“爭氣”的股票,諸如福耀玻璃,其年內最高漲幅超過40%,可謂選中階段性的牛股。
但這種選股“正確”的效應,并未傳導到所操盤的基金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梁浩還持有港股的理想汽車,把為數不多的港股頭寸給了這家爭議性的公司。
今年2月底至今,理想汽車的股價跌幅近50%,成為名副其實的“地雷股”。這家新能源車企的裁員新聞,一度引發非議。
顯而易見,梁浩的持倉結構或許是造成凈值漲不上去的關鍵。
漲不動的股票,拖累了能漲的股票,如此反反復復,試問:凈值何時能回到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