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董子琪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自從ChatGPT推出后,電影圈內已經開始用AI在寫劇本,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昨日在松江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電影周主論壇上,《年會不能停》的導演董潤年就提及,盡管ChatGPT擁有豐富的知識含量,但它的智商和創造力都僅僅是人類的平均水平,并且態度還不太誠實——它會一本正經地回答你的問題,被拆穿后就會用另一個瞎編的答案來應付。
在這場對談上,關于AI在影視領域的應用,以及更幽微的體察體驗,是幾位嘉賓討論的焦點。比如有著《超時空要塞》《星際牛仔》等代表作的日本導演、編劇河森正治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AI擅長偽裝成人來進行對話,可是是否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感情呢?這是不明確的。”
在他看來,目前影視界對AI的應用還是人類將影像和文字的數據提供給AI來生成內容,可是很多東西難以數字化,比如味覺、觸覺、嗅覺,這些難以琢磨的感覺今后能否輸入給AI呢?
作家王晉康回應了河森正治的疑惑,他提及,以前劉慈欣曾說自己這一代作家比較幸運,“因為我們沒有用AI創作的嫌疑,之后的作家不管用不用別人都會懷疑。”這個笑話的前提是AI的創作一定超過了人類。過去王晉康的小說《生命之歌》中也有AI,但那時他只是個孩子,需要仰視人類,可如今的AI對人類的目光是俯視的。現在的AI是整體性的智慧,通過互聯網將智慧合為一體,但是,“AI沒有作為個體生活在社會中間鮮活的個人經驗,如果這方面缺乏,就創作不了具有質感的作品。當然其他方面,像是文字的信息量和寫作速度方面毫無問題。”

AI的創作體現出它掌握了許多技巧,但缺乏高超的創造力,董潤年說,“創作中富有個性化的表現未必是符合創作規律的,甚至是沒有那個做對的地方,這是不太能得到的,但恰恰我們需求的。像是繪畫AI midjourney最初可能有超出想象之處,隨著它逐漸完善,就越來越尋常了。” 由此,他體會到,Open AI是通用型人工智能,不專屬于藝術領域,而人類不存在這樣一個“擁有整體性智慧,特別有理性和邏輯,而在各方面都非常平均的人,”所以這樣的輸入生成圖像式的人工智能不是為了藝術家,而是為了“拉平所有人”,讓每個普通人都有能力生成自己想象的畫面,但這跟電影制作的方式不一致。此外,現在的程序員與設計師并不一定理解藝術的語言,“AI只是抓取網上的視覺素材分析總結,對于實際創作中視覺藝術的思維并不了解。”董潤年說。因為應用了CG的技術,之前無法實現的畫面都能實現了,河森正治回應董潤年道,但是現在去看好萊塢的CG,會發現都很千篇一律。使用AI也是一樣,應當創造出更多有意思的、原創的而非雷同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