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蒜香啫啫角
隨著6月8日《黑神話:悟空》開啟預售,這款2020年與市場初見的游戲又重新回到了熱度王座,微博、抖音、B站、貼吧各社交平臺均有相關熱搜話題,Steam一周銷量榜中《黑神話:悟空》包攬多個地區的周榜第一,甚至售價1998元的限量實體收藏版1分鐘售罄也被人們感嘆上了熱搜。
作為國產首個3A大作,《黑神話:悟空》承載了太多國人玩家的期待,而另一邊對它抱有期待的或許也還有騰訊的游戲商店WeGame平臺。
自從2017年騰訊正式將TGP更名為WeGame,其就力圖為中國玩家提供類似Steam的一站式游戲服務,然而多年來其并未能在全玩家市場得到足夠認可。在玩家社區,如果有人提問一款游戲能否在WeGame購買,評論區大多會出現“你是有什么想不開”等負面消極的言論。
WeGame在玩家用戶群體中沒能被認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游戲數量豐富度、售前售后支持、背后公司騰訊在玩家社群的口碑等等,不過就像《堡壘之夜》之于EpicGameStore、《ApexLegends》之于Origin,《黑神話:悟空》的出現或許真能為WeGame在市場的發展提供轉機。
01 WeGame做錯了什么?
作為每年都會向玩家“匯報”一次的《黑神話:悟空》,其實今年最早的“見面”是通過WeGame,在5月19日的WeGame游戲之夜上游戲奉上了全新預告片,并在片尾放出了WeGame商城的標準版售價268元。盡管大部分討論都聚焦到了游戲定價上,但這個消息通過游戲之夜放出本身也顯示出游戲與WeGame的“親密”關系。
在除NS外的全平臺發行中WeGame是略顯獨特的,不僅最早公布了游戲定價,在兩版實體游戲中隨附的兌換碼也均為WeGame平臺。盡管不少用戶表示購買了實體版會把兌換碼售出自己再于其他平臺購買數字版,但顯然官方還是傾向于引導玩家在WeGame上體驗。
這樣的傾向無可厚非,一方面作為首個國產3A大作,與國內游戲商城平臺合作最為合理,另一方面也是開發團隊游戲科學與騰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首先,游戲科學的創始團隊曾任職于騰訊,在職期間作品《斗戰神》的失敗經歷也是團隊想要開發《黑神話:悟空》的一份動機;另一方面,在2021年游戲科學接受了來自騰訊的投資,騰訊與育碧的關聯為游戲轉用UE5引擎開發做出了鋪墊。可以說如今的《悟空》是切實得到了騰訊的幫助。
但正如前文所說,哪怕官方實體版有意引導玩家在WeGame上體驗,但部分用戶似乎仍不買賬,表達著對WeGame的避之不及,那么這個力圖服務玩家用戶的平臺到底做錯了什么?
時間回到WeGame正式上線一年后的2018年,這一年知名動作游戲系列作《怪物獵人:世界》面世,除了常規上線渠道還多了WeGame,為了宣傳平臺也提供不少福利以更低的價格吸引用戶。新生平臺上架超熱門游戲原本會是一個完美的開端,大作吸引玩家,玩家因游戲沉淀,這樣的良性循環卻因突然下架被打破。
在游戲上線僅4天后平臺突然停售下架游戲,下架原因是“部分游戲內容未完全符合政策法規要求”。那一次的突然下架,給WeGame在本土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盡管當時平臺給出了無條件退款服務,卻還是讓玩家群體對WeGame留下了極其糟糕的印象——不可信任。
之后哪怕WeGame的游戲儲備數量逐漸豐富,騰訊旗下熱門游戲都綁定平臺,也再沒能打動那些離開的單機玩家群體,在當下的玩家認知中,WeGame可以說只是《英雄聯盟》《無畏契約》等騰訊游戲啟動器,至于其原本計劃的成為中國版Steam并沒能得到用戶的認同。
要說WeGame做錯了什么,或許是沒能做好游戲內容審核的把控,但這遠不是真正的問題。現在的WeGame大概率不會再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其權益回饋中也明確了游戲若因不可控因素停止運營玩家仍可本地游玩體驗或申請退款,但玩家信任的流失與當初滿懷期望又不得已面對的失望,才是WeGame再難擴大市場的根本。
02 《黑神話:悟空》能幫助WeGame重建信任嗎?
現象級產品一直是游戲平臺打開市場的關鍵。EpicGame因為《堡壘之夜》有了早期用戶,之后的每周贈送讓玩家給了“E寶”的愛稱,Origin也同樣因為《ApexLegends》才能殺入賽道,哪怕玩家因其不穩定的服務器叫它“爛桔子”,但平臺同樣因這款現象級而逐漸站住腳,至于Steam也是在《絕地求生》上線后國區玩家數量才有了明顯增長,擴大了平臺的中國用戶市場。
顯然,如今的WeGame正希望《黑神話:悟空》成為扭轉自身發展局面的那個關鍵,而我們認為這確實能夠一定程度幫助平臺弱化用戶的消極印象。
目前在WeGame平臺上《黑神話:悟空》的關注數達到了28萬+,作為國產單機游戲已經非常可觀,這種現象級游戲為WeGame平臺招攬用戶的能力是無需質疑的。比如對于非單機玩家卻想嘗試的用戶而言,WeGame有一定操作便利性,WeGame原本的用戶群也有一定概率會直接在平臺購買;再有Steam的高抽成比例也在影響一部分了解該信息的玩家決定在哪個平臺購買,我們已經看到不少發問WeGame是否對游戲的抽成更低,可以讓開發團隊得到更多來自玩家的支持。
這種帶動能夠吸引一部分新用戶來到WeGame,他們對平臺的“敵意”與“偏見”會有所衰減。不過這也只是扭轉用戶態度的第一步。
如果拋開當初造成的信任危機與口碑塌陷,WeGame可以說在認真發展,面對國產游戲開發者其給出了1000萬元流水以下免分成的足夠誠意,面對用戶其也在不斷擴充自身的游戲池(平臺顯示目前有1033款游戲),包括上個月的高話題度二游《鳴潮》登陸WeGame,也在逐漸改變“WeGame只是騰訊游戲啟動器”的認知。
但游戲數量少、服務能力不全面仍然是WeGame的現實。大量單機玩家偏愛Steam,既與平臺聚集全球游戲內容的豐富數量有關,也與創意工坊、用戶共享/聯機等與游戲體驗強相關的服務能力有關。也就是,Steam針對玩家群體的服務做到了多維度細化,而對比來看WeGame還只是相對基礎的游戲買賣,這也是其短期內無法長期沉淀用戶的重要一點。
固然《黑神話:悟空》能為平臺帶來足夠數量的關注與用戶,但留住這些新用戶WeGame還需要做很多,如果短期內不能有配套的服務跟上,那么WeGame大概率還會回到“游戲啟動器”的定位,而這與服務平臺的目標仍然有較大差距。
尾聲
走了近七年的WeGame發展稱不上快,盡管這與游戲市場環境有關,但再繼續慢下去對手可能就要來了。據36氪消息,網易前不久和微軟達成了一項協議,嘗試將雙方和第三方游戲通過Xbox平臺引進國內,這很可能是要與WeGame直面碰撞。
與此同時,米哈游也開始給旗下游戲做啟動器,《原神》《崩壞:星穹鐵道》兩款熱門游戲都開始準備接入。雖然大概率米哈游只是在為自家的“崩壞宇宙”發展做鋪墊,但不能忽視這樣影響力的廠商畫出圈子來培養用戶的行為,是否會在未來對服務全用戶的游戲平臺產生影響。
多類型高品質游戲才是游戲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一個《黑神話:悟空》還遠遠不夠,如果當下行業的產出確實不能讓WeGame具備足夠的大市場吸引力力,那么壓力最終還會回到騰訊自身,就看這家在全球已經算是頂級的游戲公司會給市場拿出怎樣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