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五月下旬以來,中資互聯網巨頭京東、阿里巴巴、攜程等接連發行大規??赊D換票據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中企海外發行可轉債是否熱度回升?互聯網巨頭為何在當下時點接連發債?市場反饋如何?接下來是否將有其他互聯網公司跟進發行可轉債?
Dealogic數據顯示,高盛在2020年至2023年連續三年領跑中資海外可轉債發行業務。就上述內容,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解讀,“無論是改善債務結構、回購股票、或者用于業務發展,接下來預計將有更多企業選擇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來融資?!?/p>
5月21日,京東集團宣布,不計綠鞋,將早前宣布擬發行的2029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票據的本金總額從15億美元擴大至17.5億美元,募集資金將用于普通股及ADR回購、海外拓展、完善供應鏈及補充流動資金等。此次可轉債發行的票息為0.25%,轉股價是45.7美元,轉換溢價大約35%。京東隨后在23日宣布完成此輪發行,含綠鞋部分募集資金20億美元。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在5月30日完成了總額50億美元,將于2031年到期、利率為0.5%的可轉換優先票據發行。其募集資金也主要用于股份回購、為訂立限價看漲交易所需成本提供資金等。該票據的初始轉換價格為105.04美元,溢價約為30%。
攜程集團也于6月10日宣布完成發行總額合計15億美元的2029年到期可轉換優先票據,其中包括初始買方悉數行使選擇權以購買綠鞋部分總額為2億美元的票據。根據公告,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現有金融債務、拓展海外業務及滿足營運資金需求。此次發行票據的年利率為0.75%,轉股價格為66.46美元,轉換溢價大約32.5%。
市場信息顯示,無論是從認購倍數還是投資者構成而言,上述三家企業可轉債發行均獲得了投資者的積極反饋,包括一些在中概股項目上消失已久的國際長線投資者出現在這些項目中。
王亞軍認為,今年以來市場已經出現上市、可轉債等領域的諸多標桿性項目,這體現出了市場的積極變化,將增強更多發行人的信心,發行可轉債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海外融資。
據市場數據,今年前四個月,中概股海外融資總額約27億美元,五月以來上述幾單可轉債項目密集發行,融資總額近85億美元。
王亞軍認為,“中企在境外發行額成倍增長,反映出市場復蘇的速度和力度。他提到,經歷了2022年斷崖式下跌之后,今年以來亞太除日本外市場可轉債發行量已經回到了2020和2021年時的水平,年內至今可轉債發行規模大概有101億美元左右?!?/p>
“可以說,目前亞洲市場可轉債發行總量已經回到了上一波牛市的頂峰?!彼M一步表示。
據市場觀察,除了總量回升,發行主體也發生了變化。2020年-2021年期間,發行可轉債的多為高成長企業。而今年以來,可轉債發行主體變為資產負債表強的投資級企業。
對此,王亞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現階段高利率市場環境下,可轉債為發行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融資選擇。近期可轉債發行主體多為投資級或類投資級公司,主要通過可轉債發行回購股票和改善債務結構?!?/p>
就發行人的變化和中長期走勢,王亞軍認為考慮到市場對此類項目的積極反饋,可轉債市場將繼續活躍,而且發行人將更加多元化。
“經過近兩三年的市場調整,有相當數量的企業是有資金需求的,為了企業發展或者為了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都需要融資??萍肌⒒ヂ摼W、新能源等行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可能考慮發行可轉債。此外IPO、再融資等發行項目或將伴隨市場窗口的進一步打開,更加活躍?!蓖鮼嗆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