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鋒出行
一日之內,小米汽車迎來兩個截然不同的消息。
首先是好的方面,小米官宣SU7交付兩個月有余已經達到20000臺,放在“新新勢力”車企中也算是絕無僅有;而不好的方面是,“小米汽車銷量連續下跌”的話題被推上熱搜,逼得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要在微博上進行回應。
王化表示,目前鎖單數量每天均有穩定新增,但全國交付中心數量有限,“交付壓力極大”。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網絡上公布的一系列“銷量榜單”其實是“交付榜單”,所以交付吃緊的小米,在榜單上吃了虧。
3月底上市以來,小米SU7的確創造了中國汽車行業中的熱度奇跡,其“出圈”之廣恐怕未來也很難有其他產品能夠復制。與此同時大家都心知肚明,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訂單對小米來說會帶來非常大的交付壓力,而交付還很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比如說,交付等待期太長會讓一些觀望的消費者失去信心,轉投其他產品;無法正常消化訂單,也會影響后續新增,小米總不能靠這10萬張訂單吃完整個產品周期。
因交付吃虧的企業遠不止小米一家,更早之前特斯拉就深陷“產能地獄”,而如今的新能源龍頭車企比亞迪,也曾因為秦PLUS DM-i交付周期過長而招致一些非議。2021年小通算是首批購買了秦PLUS DM-i,而最終從簽訂合同到提車足足等待了5個月,成為了人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回憶。
由此可見,盡管反復提及,現階段擺在小米汽車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提升產能、保證交付。
門店熱鬧不再
一線門店是車企最重要的陣地,而小米汽車的高人氣,也一定程度體現在門店人流上。在SU7上市早期電車通曾有探店報道,當時廣州主要的幾個小米汽車門店有著遠超其他品牌的高人氣表現,比如在廣州越秀北京路附近的門店,光是靜態體驗展車都需要排隊,而試駕更是要提前一周進行預約。
如今兩個月過去,再次來到廣州一處算得上“人氣旺”的小米汽車門店,情況已經有所不同。當然周五的下午這個時間節點注定門店人氣會打一些折扣,但很明顯如今小米汽車的門店熱度并沒有比其他品牌要高一個檔次,店內只有零星的用戶在了解、靜態體驗,大體上銷售并不忙碌。
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小米汽車的銷售并沒有像其他品牌一樣間接或直接地引導用戶下單,跟某位小米汽車銷售聊天的時候,他給出的原因是“手上的單非常多,而且短時間交付不了”。據了解,小米汽車的銷售提成是500元一臺(不確定現在是否會出現變化),激勵模式是客戶鎖單大定會給一部分,交付之后才能全部拿到。
換個角度看,銷售更多地拉攏新單的確可以帶來一部分收入增加,但在車輛交付周期不太樂觀的情況下,過多的訂單也會被視為一種風險,也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的獎金會被積壓。而且另一個事實是,太長的交付周期難免會招致用戶不滿,在明知道新車需要至少半年才能交付的情況下,銷售必須做好長時間被客戶質問、催促甚至謾罵的準備,這對銷售的心理素質會是非常大的考驗。
而到店顧客這邊,他們到店的源動力是對小米SU7感興趣,但對交付周期其實不是太了解。在閑聊時有顧客告訴小通,一聽到銷售說現在下單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能提車,難免地會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不過在來看車之前心里已經有了一些備選產品,也打算等一會去看看比亞迪等品牌的新車。
而無法忽略的是,店內的確有顧客在于銷售商討下定事宜,看來也還有一些消費者對小米SU7“一見傾心”,明知交付需要等待半年以上,也義無反顧地下單。
小通認為,能夠接受長交付周期的一般是小米的忠實粉絲,十分認可小米SU7的產品力。然而這一批客戶幾乎已經成為了“10萬鎖單”大軍中的一員,如王化所說小米有穩定的日新增訂單,但也可以想象得出長交付周期“勸退”了一些不是那么堅定的搖擺用戶。
所以解決交付問題,一方面除了要穩定已鎖定用戶的情緒、安撫核心粉絲,另一方面也是為品牌長遠發展考慮。回顧小米起步初期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表現,也因為產能問題誕生了“買手機也要搶”這樣的用戶印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消費市場對小米品牌的認知不那么正面。
所以說,交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等同于用戶口碑。
準車主也很無奈
對已鎖單車主來說,“等待提車”四個字的分量,遠不只是“需要耐心”這么簡單。
小通認識的朋友里有兩位鎖單了小米SU7,其中一位購買了標準版的SU7,另一位則是SU7 Pro——巧合的是,這兩個版本的小米SU7在交付節奏中都談不上特別快。這兩位朋友幾乎都是在小米SU7上市后的三天內完成鎖單,只可惜小米SU7當時的人氣實在太高,他們的交付時間差不多都落在了6月底、7月上旬的范圍內。
這兩位朋友還有一些共通點,比如說都不是忠實的米粉而是被SU7本身種草、小米SU7是人生中的第一臺車等等,而對于這漫長的交車過程盡管他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在實際的等待中還是難免會有微言。
購買小米SU7 Pro的這位朋友對交付節奏非常不滿意,因為她是發布會隔天鎖單的客戶,只是一晚的猶豫,讓她的提車時間從5月變成了6月。另一方面,小米SU7 Pro也的確是更遲交付的車型,5月下旬才正式交付,意味著除非買創始版,否則只要購買小米SU7 Pro那就無法逃過等待的命運。
另外一點讓她不滿意的是銷售這邊沒法提供太多有用的信息,總是以標準話術來回應,比如說交付時間就建議參考App上的官方內容。小通作為買過兩三臺車的人,十分清楚等待交付過程中的煎熬,但實話說現在新勢力的車型交付都比較公開透明,什么時候下單、什么時候排產、什么時候下線交付都有完整的時間記錄,銷售那邊也沒辦法提供太多幫助。
甚至乎,小米在信息公開這方面做得已經比較不錯,現在市面上仍有非常多的汽車App不顯示交付時間,讓等車客戶只能干著急。
至于購買小米SU7的這位朋友,他煩惱的點比較奇怪:認為到真正能夠提車的時候,小米SU7能夠提供的“情緒價值”就已經大打折扣。在前期購車過程中他毫不避諱地說,在這么多車型中選擇小米SU7,就是看中了它的“網紅屬性”,開著它上街會有萬眾矚目的感覺。
但顯然,隨著時間推移社會上對小米SU7的關注已經回落不少,在路上見到就算會多看一眼,也不再是4月初剛交付時萬中無一的感覺。話說回來,他也清楚知道買車更多是有實用需求,但不可否認“情緒價值”是讓小米SU7爆紅的重要因素,眼看車子遲遲無法交付,多少有點不快。
而問及會不會忍痛損失定金而選購其他車型的時候,這位朋友卻表示暫時不考慮退掉小米SU7。他坦言,看來看去小米SU7的確是現階段最符合他需求和審美的車型,其他同價位的車型沒有哪輛讓他特別心動,他愿意繼續等待。
熱度和產能都是生命線
保證交付對小米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在每個公開場合中,雷軍都作出了提升產能、保證交付的強調發言。雷軍表示,有信心在6月交付一萬輛小米SU7,而對比5月8000余輛的成績,可以說明小米的交付能力有一定進步。
小米官方微博表示,6月開始會開啟雙班生產模式,而另一個舉措則是由節奏地控制訂單,將大定鎖單猶豫期從7天縮短至3天。顯然,擺在小米汽車面前最緊要的任務還是把手上的訂單消化掉,想辦法滿足最核心的小米汽車支持者。
在小通看來,由于訂單數量遠超預期,而無論是建廠還是開生產線都要不少的時間,產能問題在短時間內仍會困擾著小米汽車。對于小米汽車這種新造車品牌來說,能否順利交付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品牌熱度,而品牌熱度又是重要的生命線,在無法靠產品交付維持用戶關注度的情況下,小米或許需要一些“盤外招”。
比如說,曾有消息指小米正在研發第二款車型,該車為SUV款式,可能會在明年亮相、上市。僅僅是從維持熱度的考慮出發,小米汽車可以適當地釋放一些新車信息,時不時地引導一些網友討論,為不失為保持品牌熱度的做法。
實際上在汽車行業中,“跨時空造車”并不罕見,蔚來的ET9在2023年底的NIO Day上亮相,但交付時間卻放在了2025年。同時,小米汽車還有最大的營銷優勢——雷軍這張底牌,可能需要雷軍辛苦點更多地出席一些活動宣傳小米SU7,從而維持住小米汽車的品牌熱度。
總而言之,這10萬張訂單的意義甚至已經超出了“幸福的煩惱”范疇,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成為燙手山芋。擺在小米面前的難題是,必須先把產能問題解決、讓交付和新增回到正常循環,才能真正建立起整個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
而且,在行業中小米幾乎沒有可借鑒的參考對象,“蔚小理”們在創業早期得不到如此“潑天富貴”,銷量提升和產能提升幾乎同步進行,而其他新能源品牌又多有集團的供應鏈和產能撐腰。不過對于見慣大場面的雷軍來說,當下小米汽車的局面還遠談不上“困局”,在保證交付、提升產能和保持熱度等命題上,小通相信小米汽車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