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年內單筆罰款金額最大,單次被開罰單數量最多的信托公司來了!
6月14日,國通信托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下稱:湖北監管局)一次性開出22張罰單,直指其13項違法違規事由。其中,國通信托作為機構主體被罰585萬元,18名責任人被處警告,3名主要責任人處以警告并合計被罰46萬元。

因違規事由甚廣,國通信托21名相關負責人一同領罰,相關職務涉及三名副總裁、一位總裁助理,還有多個地區、多部門業務經理或信托經理。涉及責任人數在信托業尤為罕見。
具體來看,國通信托有13項違法違規事由:1、風險底數不實,掩蓋表外風險資產,少計表內不良資產;2、虛假壓降融資類信托;3、投后管理不盡職,導致信托資金違規流入禁止性領域;4、違規開展政信業務;5、違規匯集員工及其親屬資金設立虛假家族信托;6、虛設財產權信托彌補其他項目收益;7、違規開展通道業務;8、項目發行中未充分向投資者揭示項目風險;9、違規通過非金融機構代銷信托產品;10、虛增房地產類信托規模規避監管;11、違規兌付超額收益;12、風險項目中對投資者進行違規兌付;13、資金池業務經營管理不審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及相關審慎經營規則,湖北監管局處以國通信托罰款585萬元。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責任人處罰事由發現,“項目發行中未充分向投資者揭示項目風險”為本次監管點名最多一項,共計9名責任人因此受到警告。
其中,張鵬(時任國通信托華北大區區域負責人,兼任信托業務二部及信托業務四部負責人)、鄒曉磊(時任國通信托總裁助理)、曹陽(時任國通信托副總裁)還被分別處以罰款10萬元、6萬元和30萬元。
同時,張鵬還被發現對國通信托虛假壓降融資類信托負有責任;鄒曉磊對國通信托投后管理不盡職,導致信托資金違規流入禁止性領域、違規開展政信業務負有責任。
“虛假壓降融資類信托”和“違規匯集員工及其親屬資金設立虛假家族信托”并列第二大處罰事由,均有4名責任人被處以警告。
“違規兌付超額收益”、“風險項目中對投資者進行違規兌付”以及“虛設財產權信托彌補其他項目收益”并列第三大處罰事由,各涉及2名責任人。
“一次性追溯過去的違規行為,歷史上也有。整體上看,本次處罰金額相對于處罰項目來說算適中,但一次性開出如此多的罰單在歷史上的確較為少見。”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
用益信托網研究員帥國讓還向記者提到,嚴監管趨勢之下,不排除未來其他信托公司的單次領罰張數向國通信托“看齊”。未來監管罰單將延續“雙罰制”,并呈現出單一主體處罰金額上升且相關責任人處罰增多等趨勢。如此嚴監管之下,可能會削弱公司在行業內的品牌形象,也不利于后期信托業務的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份,國通信托因深陷“杭州瑜瑤”私募跑路一案而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盡管國通信托此后聲明案件所涉信托計劃均系接受委托人指定成立的單一資金信托,并在私募“跑路”事件發生后已及時就相關情況向委托人進行了風險披露,但截至目前,針對“杭州瑜瑤”案的調查仍未結束。
公開資料顯示,國通信托于2010年1月23日獲原銀監會批準重組成立,2010年11月26日正式開業運營。
Wind顯示,國通信托為唯一一家中外合資的信托機構,公司最新注冊資本41.58億元,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75%;東亞銀行和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股15.38%和9.62%。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7億元,同比增長3.8%,但期內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滑超過4成;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5.45億元,同比下滑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