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山鷹國際(600567.SH)實控人4月份增持而來的股份,不到兩個月就全部用于補充質押。
目前,山鷹國際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山鷹國際35.21%的股份,其中約7成都處于質押狀態。本次實控人補充質押即為山鷹國際控股股東等已質押股份的進行補充質押,質押融資用于控股股東自身實際經營。
結合山鷹股份自身擔保額、資產質押同樣高企,市場不禁疑惑,控股股東和實控人近年不斷質押用于自身生產經營是否會影響山鷹國際的資金流動性?控股股東是否面臨經營資金困境和平倉?對此,山鷹國際董秘辦人士向界面新聞解答了部分問題。
增持不到兩個月就質押
6月13日,山鷹國際公告,其實控人吳明武將所持全部股份4572.96萬股(約占總股本的1.02%)全部質押給中信證券,質押用途為補充質押,到期日為2024年11月30日。
該補充質押源于,山鷹國際控股股東泰盛實業、實控人吳明武及其一致行動人吳麗萍、林文新合計持有山鷹國際15.74億股(約占總股本的35.21%),在本次吳明武補充質押前,泰盛實業、林文新共計質押了10.13億股(約占總股本的22.65%)給中信證券。
吳明武本次質押即是對已質押股份的補充質押。質押后,泰盛實業、實控人吳明武及其一致行動人吳麗萍、林文新所持10.58億股(約占總股本的23.67%)山鷹國際股份處于質押,約占所持股份的67.24%。
根據公告,已質押股份的融資資金主要用于泰盛實業自身生產經營,還款資金來源為泰盛實業日常經營流動資金、自有資金等。資料顯示,控股股東泰盛實業主要從事造紙和紙制品,成立于1993年,是吳明武實際控制企業。
吳明武原本不直接持有山鷹國際股份,所持1.02%的股份是今年4月份剛從二級市場增持而來。
因山鷹國際未完成此前2021年的責任利潤考核目標,控股股東承諾以2.7億元在二級市場增持山鷹國際股份。受資金安排、時間規劃因素影響,該增持推遲到2024年4月16日,且山鷹國際公告控股股東增加實控人吳明武為增持主體。
正是該次增持中,吳明武累計增持4572.96萬股,控股股東泰盛實業累計增持4363.6萬股,兩者合計增持了1.999%的股份,增持金額1.61億元,達到承諾金額的59.59%。
除了實控人補充質押,4月13日山鷹國際控股股東也對質押給中信證券的4.07億股股份辦理質押續期,續期至2024年11月30日。原因主要是為了滿足其業務發展需要,融資資金主要用于其自身生產經營,還款資金來源為泰盛實業日常經營流動資金、自有資金等。
翻閱公告可以發現,約2017年以來,山鷹國際控股股東泰盛實業及其一致行動人不斷解除質押再質押股份或續期質押,融資用于泰盛實業自身生產經營,質押對象包括中信證券、北方國際信托等,累計質押比例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增大。
目前,山鷹國際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未來半年內到期的質押股份合計8.35億股,占其合計持股數量的比例為53.07%,占總股本比例為18.68%,對應融資余額為7.33億元;半年至一年內到期的質押股份合計1.09億股,占其合計持股數量的比例為6.94%,占總股本比例為2.44%,對應融資余額為7171萬元。
貨幣資金大部分受限
結合上述情況,有幾點問題引發探究。
山鷹國際控股股東、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所持近七成的股份都被質押,且融資到的錢都用于控股股東的生產經營,是否會影響山鷹國際的資金流動性?控股股東是否面臨經營資金或平倉困境?
一方面,山鷹國際自身擔保和抵押方面本就“滿載運行”。根據山鷹國際披露,截至5月25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對外擔保余額為人民幣145.1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為105.60% ,山鷹國際計劃2024年對子公司擔保額度上限為305億元。
與此同時,山鷹國際稱因生產經營需要,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授信額度需以公司土地、房產、設備等有形資產作為貸款或授信額度的抵押物,2024年計劃以306.74億元的資產為抵押上限,對比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山鷹國際總資產為555.16億元。
6月14日,董秘辦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擔保方面,公司是沒有對外部進行擔保,都是對子公司進行擔保,風險控制是得當的,對于風險公司完全有能力解決。
質押方面,該人士認為,控股股東的質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主要是對中信證券的質押是為了融資需求,其余好幾筆都是非融資需求。現在控股股東的融資金額下降了很多,后續控股股東還會有質押解押,質押率就會降低。“本身大股東的經營還是可以的,就算到了平倉線也有一定的能力去解決”,該人士稱。
界面新聞還注意到,山鷹國際自身貨幣資金大量受限。年報顯示,2023年年底,其貨幣資金總額為41.54億元,受限資金達34.73億元,其中,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和信用證保證金分別高達15.55億元、18.21億元。除其子公司,僅山鷹國際未結清的信用證余額達38.8億元、1063.63萬美元、49.44萬歐元(公告中列示的不同幣種合計后金額)。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山鷹國際資產負債率達71.37%,這一數字高于同行業,青山紙業(600103.SH)、華泰股份(600308.SH)、景興紙業(002067.SZ)等均在30%左右。
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近幾年對公司產能進行了擴充所以資產負債率在同行業內偏高,如果新產能釋放出來,今年大概能夠到達800萬噸以上的產能,在行業內還是比較高的,在后續產能經濟效益將逐漸釋放出來公司盈利會更上一個臺階。
資料顯示,山鷹國際主營業務為箱板紙、瓦楞原紙、特種紙、紙板及紙制品包裝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國內外回收纖維貿易業務。2017年至2021年間實現了盈利黃金期,最高年度盈利曾達32.04億元。在2022年,山鷹國際遭遇了較大虧損,凈利潤虧損22.56億元,2023年扭虧為盈,凈利潤扳正至1.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