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商務部回應土耳其對華燃油及混合動力乘用車征收額外關稅
6月14日,就土耳其對華燃油及混合動力乘用車征收40%額外進口關稅一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土方僅對原產于中國的乘用車征收額外進口關稅,使中國產品的待遇低于其他成員的同類產品,構成對中國產品的歧視,嚴重違反最惠國待遇原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方敦促土方立即取消歧視性關稅措施,共同推動中土經貿關系健康發展。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中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據6月14日新華社消息,近年來中國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成效顯著,能源消費總量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準確把握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入實施能源安全新戰略,切實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統籌全局和局部、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供給和需求、統籌政府和市場,協調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5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39.9 GWh,同比增長41.2%
6月14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5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39.9 GWh,同比增長41.2%。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10.4 GWh,占總裝車量26.0%,同比增長14.7%;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29.5 GWh,占總裝車量74%,同比增長54.1%。1-5月,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60.5 GWh, 累計同比增長34.6%。
中國交付吉爾吉斯斯坦最大客車訂單
6月14日,央視新聞消息,30輛新能源客車13日在辦理完海關通關手續后,從吐爾尕特口岸出境,開往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這是中國出口吉爾吉斯斯坦最大客車訂單的最后一批交付客車。這批客車是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元首扎帕羅夫在2023年5月20日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向中國企業訂購的,主要用于替換該國現有的燃油公交車,將有利于解決城市交通污染問題。這是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規模最大的民生項目。
全球最大風電試驗平臺投運
6月14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官微發布消息,全球最大風電試驗平臺投運暨電氣風電濱海基地首臺機組下線儀式在江蘇濱海舉辦。該試驗平臺擁有六大關鍵能力:試驗能力大、技術路線全、試驗類型多、試驗工位靈活、試驗功能強、平臺規模大,引領行業最新測試技術。
全國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名單公示
6月14日,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山西陽泉舉辦。論壇開幕式上頒發“全國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名單”和“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測評參與單位”頒證儀式。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成為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六家公司成為首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測評參與單位。
“西氣東輸”向長三角地區供氣超5000億立方米
據6月14日央視新聞消息,國家管網集團表示,西氣東輸管道系統累計向長三角地區供氣突破50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包含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途經長三角地區30個地市。日前,西氣東輸二線與浙江省管網互聯互通的聯絡站嘉興站改擴建工程順利投產,西氣東輸二線向浙江省管網的年轉供能力可增加25億立方米。
蘇南地區最大規模光伏電站并網投運
6月14日,《揚子晚報》報道,14.05萬千瓦的“領跑丹陽”光伏電站項目于13日成功并網發電。該電站是蘇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光伏電站,位于江蘇省丹陽,項目利用五個行政村累計3200畝魚塘水域資源,采用漁光互補的方式建成,項目總投資約7.5億元。
湖北“新三樣”出口增長超八成
據《湖北日報》消息,武漢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湖北進出口總值2625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出口1794.6億元,增長6.1%;進口830.4億元,增長10.8%。其中,“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84.1億元,增長超八成。
隆基綠能再次刷新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世界紀錄
6月14日,在2024年度上海SNEC展會上,隆基綠能(601012.SH)宣布其研制的晶硅-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歐洲太陽能測試機構(ESTI)的權威認證,該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34.6%,再次刷新了隆基團隊此前創造的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世界紀錄。其成果被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NREL)、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電池研究所(FraunhoferSE)等國際權威機構獨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