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Cathy
繼上月因直發和漂發產品涉嫌含有有害成分而被肯尼亞參議院調查后,近期,歐萊雅集團旗下的洗發水產品又傳出了被召回的消息。
據外媒報道,南非國家消費者委員會(NCC)近日召回了歐萊雅集團旗下一款出口到肯尼亞和其他國家的中和洗發水,原因系該產品中存在細菌。
Dark & Lovely洗發水存細菌被召回
外媒報道稱,NCC在聲明中表示,“歐萊雅在其定期質量控制檢驗中發現Dark & Lovely產品中一款50毫升一次性中和洗發水存在細菌”。同時,NCC提醒所有消費者停止使用該產品,并將其退回銷售點,以獲得全額退款。此外,NCC還提醒用戶,繼續使用該產品可能會引起頭皮刺激,尤其是免疫系統較弱的人。
公開資料顯示,Dark & Lovely成立于1972 年,該品牌一直以提供專為黑人消費者打造創新產品和技術而聞名,旗下涉及染發、造型、剃須等多個品類。1998年,Dark & Lovely 被歐萊雅集團收購。
有行業工程師向青眼表示,通常洗發水中出現細菌或微生物超標的情況時,可能與生產、包裝、儲存、運輸等多個環節的紕漏存在著一定關系。例如,可能是產品的防腐體系需要升級了,新的微生物擊穿了產品現有防腐體系,而出廠限制下的微生物在與防腐劑長期接觸以后,獲得新的生存能力導致繁殖超過限制。亦或是,產品在運輸途中遇到了超越產品本身質量預防措施的極端情況,造成微生物突破了包裝的密封措施大量進入,從而導致產品被污染。還有可能是,在貯存過程中存在超預期的情況,造成產品暴露在污染源下面。
總體而言,產品中出現細菌或微生物超標的情況,需要生產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溯源,才能找到原因。
截止發稿時,歐萊雅集團對此次事件暫未公開表態。據了解,Dark & Lovely目前暫未進入中國市場。同時,歐萊雅集團也回應青眼稱,“這個產品在中國沒有銷售,我們在國內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上月才被調查,或與同一品牌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述召回消息傳出的前一個月,肯尼亞參議院正式啟動了對歐萊雅集團的調查。據悉,此次調查的重點為“關注該公司是否在肯尼亞市場銷售含有甲醛等可能致癌物質的直發劑及頭發漂白產品”。
目前,肯尼亞參議院健康委員會已被賦予60天的時間限制,來完成對上述指控的調查,并須將調查結果及建議反饋給議會。
值得關注的是,歐萊雅集團被肯尼亞參議院調查的直發劑及頭發漂白產品,也或與Dark & Lovely旗下產品有關。
據了解,早在今年1月份,就曾有外媒報道稱,“因最近的科學證據表明,長期使用化學直發劑產品會增加子宮癌和其他激素相關健康問題的風險。這引發了消費者針對歐萊雅等化妝品公司的直發劑訴訟。這些訴訟指控‘歐萊雅旗下的直發劑產品Dark & Lovely導致子宮癌和其他傷害’。”
而導致這些訴訟的原因則要追溯至2年前。在2022年10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一項名為“Sister Study”的研究表明,每年使用頭發直發劑超過四次的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將增加了150%。該研究將頭發直發劑中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的化學物質與子宮和乳腺腫瘤聯系起來。內分泌干擾物是一種會干擾激素的化學物質,而激素會調節情緒、食欲、認知發展、青春期和生殖健康等一系列功能。
頭發蓬松劑或直發劑是非裔美國女性最常使用的產品,用于拉直她們卷曲的頭發。公開信息顯示,歐萊雅旗下的Dark & Lovely是美國化學頭發蓬松劑/直發劑的領導品牌。
盡管許多美國黑人女性拒絕使用化學拉直劑,并在上述研究之后發生了數千起針對直發劑生產商的訴訟,但這些產品在一些非洲國家的銷量仍在持續攀升。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突尼斯、肯尼亞和喀麥隆是燙發和直發劑銷售額增長最快的五個國家之一。突尼斯和肯尼亞的銷售額在五年間增長了10%,南非和尼日利亞也出現了增長。其中,Dark & Lovely即是尼日利亞最受歡迎的直發劑產品牌之一。
化妝品召回現象頻發
事實上,這已不是歐萊雅集團第一次出現產品召回事件。據cosmeticsbusiness報道,去年11月,歐萊雅美國公司主動召回了旗下Mizani品牌的487件免洗護發素,原因是可能受到伯克霍爾德氏菌復合物的污染。
公開信息顯示,伯克霍爾德氏菌群對健康人群的醫療風險較小,但對于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而這些細菌通常對常見抗生素具有耐藥性。據悉,Mizani成立于1991年,于2000年被歐萊雅集團收購,是歐萊雅集團旗下專業沙龍品牌,產品包含洗發水、護發素、發膜等。被召回的Mizani 25 Miracle Cream免洗護發素含有茴香籽油和椰子油,可以使頭發梳理順滑并滋潤頭發。
2022年,歐萊雅旗下品牌薇姿的安瓶產品也因潛在問題而進行了主動召回,薇姿稱召回的原因是“品牌注意到,受存儲時間及不同存儲條件的影響,薇姿多重勝肽緊顏安瓶精華液玻璃包裝可能會變得脆弱,因此不能百分百確保該款安瓶產品的安全開啟”。
不止是歐萊雅,青眼發現,多個美妝集團均曾出現過產品召回的經歷。譬如,今年4月,花王集團旗下佳麗寶化妝品即宣布召回部分眼影產品,原因系這些產品在生產時,向鋁制容器中壓粉成形的過程中發生容器破損,造成碎片混入眼影粉內。同月,寶潔公司也宣布召回800余萬袋在美國、加拿大銷售的汰漬、Gain、Ace和Ariel等品牌的洗滌產品,原因是洗衣凝珠的兒童安全包裝存在問題,有嚴重傷害風險。
此外,去年11月,強生公司則因微生物污染,從批發商手中主動召回了7800瓶潔面乳。2022年,漢高公司也曾因產品可能存在頭孢桿菌污染,主動召回了180瓶Alterna Bond Repair免洗護發噴霧。
可以看到的是,不論是主動召回還是被動召回,召回在化妝品行業中均十分常見。一位資深法規人士表示,“在我國的新規中,也有相關規定。”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即規定,“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發現化妝品存在質量缺陷或者其他問題,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化妝品”;與此同時,該條法規還指出,“受托生產企業、化妝品經營者發現其生產、經營的化妝品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經營,通知相關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立即實施召回”。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還透露稱,“國內品牌實施召回的情況現在也比較常見,只是因為召回實施的范圍較小,所以大家普遍不知道而已。”譬如,此前就有某品牌所生產的防曬霜因發生了不良反應而被召回了。
上述行業人士均認為,化妝品召回是化妝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它不僅體現了品牌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化妝品行業保障產品安全和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一旦發現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或不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如含有禁用物質、微生物污染、錯誤標簽等),及時召回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消費者健康風險。同時,品牌積極響應問題并采取召回措施,可以減少消費者對品牌的不信任與負面影響。”
雖然短期內,品牌可能會因為召回事件受到負面關注,但長期來看,對品牌形象和信譽的損害將遠小于掩飾問題帶來的后果。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化妝品召回也可以促使企業更加重視產品安全、提升產品質量,同時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