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談及NGS(二代基因測序為技術)技術的發展,NIPT(作為無創產前診斷)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
NIPT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產前檢測技術,通過采集孕婦外周血,并從中提取胎兒游離 DNA,以此判斷腹中胎兒的基因型和發育狀況。
在唐篩等疾病領域,NIPT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成了NGS領域的第一個爆款。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企業都是借助NIPT完成了重要的躍遷。
雖然以NGS為技術平臺的NIPT市場逐步走向沒落,基因測序技術服務的龍頭公司已經開始把眼光放到了NIPT以外的領域,但從生殖和遺傳健康的延伸,到腫瘤領域的擴展,至今仍沒有出現NIPT這樣的爆款。
從這個角度來說,NIPT為什么成功,仍是一個值得回顧的話題。或者說,下一個爆款,必然脫離不了NIPT爆火的要素。
/ 01 / 無法脫離的社會價值
不管是藥物還是診斷工具,能否順利發展的前提要素,無疑是社會價值。
所謂社會價值,醫院和醫生的壓力就小了,社會醫療保健的總開銷也就下來了。更健康的人們,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社會的整體經濟活力也會提升。
雖然任何診斷工具都有極為明確的社會價值,但價值也分大小。只有社會價值更大的產品,才能夠得到政策的根本性支持。典型如,針對慢性病的藥物,更容易被納入醫保,而一些罕見病的藥物,覆蓋起來難度就會增加。
極為顯著的社會價值,正是NIPT能夠持續快速壯大發展的核心。
實際應用中,NIPT主要篩查包括21三體(Down,唐氏綜合征)、18三體(Edward,愛德華氏綜合征)和13三體(Patau,帕陶氏綜合征)等常染色體整倍體缺陷。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唐篩”。唐氏綜合征是發病率極高的一種疾病,并且隨著產婦年齡的增加呈現倍數增長。
在20到24歲之間,患病率為1/1250,到35歲為1/400,到40歲為 1/106,到45歲為1/25, 49 歲后上升至 1/11。因此,對于高齡產婦而言進行產前診斷的意義顯著。
相比于唐氏綜合征,德華氏綜合征、帕陶氏綜合征患病率相對較低,但總體都呈現生產年齡增加、患病率增長的趨勢。
而自從二胎政策放開后,國內高齡產婦的比例從24.5%上升至31%左右,平均年齡也從27歲增長到29歲。
即使不考慮二胎政策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一步推進,產婦高齡化也符合國際上的一致趨勢,我國未來面對的高齡產婦問題或許會繼續加劇。
這種情況下,一種行之有效的唐篩手段,對于社會價值的意義是非常大的。也正因此,NIPT能夠在最開始的莽荒時期,雖被監管緊急叫停,但隨后又放開并鼓勵支持,逐步實現了快速的推廣。
2016年10月27日,衛計委正式廢止產前篩查與診斷專業試點機構的有關規定,同時對開展產前篩查和診斷的機構、人員及設備試劑作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亦提出進一步加強孕期唐氏綜合癥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這一系列政策,為NIPT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
而也正是因為社會價值,不同省市均出臺了相應的推廣NIPT的政策。例如,在2024年6月5日,廣州市衛健委發布下發通知,6月6日起廣州市將正式啟動NIPT 2024年惠民試點項目:
廣州市戶籍(含配偶為廣州市戶籍)或持有效《廣東省居住證》并常住廣州的準媽媽,支付300元即可享受1次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
當然,由于經濟水平、醫保基金收支水平不同,各地對于NIPT的報銷政策各有不同。核心在于,醫保的首要工作是保基本、量力而行。
今年4月份,醫保局便表示,當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還是立足于“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保障參保人員的基本醫療需求。從現階段醫療保險基金籌資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來看,暫時無法將腫瘤篩查這一類非治療性的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 02 / 產品價值之問
社會價值可以稱之為賽道邏輯,NIPT的發展壯大還離不開產品邏輯。后者最為核心的要素,便是技術的可行性。
NIPT主要對母體血液循環中的無細胞DNA進行濃縮后分離和測序。其DNA擴增來源為全部血液游離DNA,其中胎兒DNA由于懷孕期間有所增加,一般不低于總量的2.7%。
借助NGS技術,NIPT可以對1%級別含量的DNA組分數量進行分析,通過去除母體DNA本底后進行比例比對,與正常組成的差異部分即為大片段染色體異常,再對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學調整,給出是否進行進一步侵入式檢查的判斷。
除了邏輯上的可行性,產品性能也要足夠優秀。
根據華大基因的招股說明書,從2009年到2015年中,華大基因已經與全球52個國家近四千家醫院進行合作開展NIPT檢測服務,檢測的樣本數已經超過了30萬例,檢出率和特異性均大于99.99%。
加上我國目前 NIPT質控要求較為嚴格,唐氏綜合征檢出率一般不低于99%,愛德華氏綜合征不低于97%,帕陶氏綜合征不低于90%。整體復合假陽性率不高于0.5%,復合陽性預測值不低于50%。
簡單來說,檢出率高,保證不會誤診;而假陽性率相對較低,則保證不會過度浪費社會資源,兩者共同讓NIPT的產品邏輯無懈可擊。
綜合來看,NIPT的爆發,在于其背后的強大技術支持,高精度的DNA測序技術和先進的生物信息分析手段(技術可行性),以及經過大規模臨床驗證的卓越性能表現(高檢出率、低假陽性率等)。
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構建了一個既符合市場需求又具有高度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產品邏輯框架,使得NIPT成為產前遺傳病篩查領域的一項革命性技術,并迅速發展壯大。
/ 03 / 臨床價值的三大要素
社會價值、產品價值之外,支撐NIPT爆發的另一關鍵因素,還在于臨床價值。
如果單純從檢出率來看,NIPT并不是最高的,絨毛取樣、羊膜穿刺才是。如下圖所示,不管是絨毛取樣還是羊膜穿刺,發現率均接近100%,更重要的是誤診率約等于0。
也正因此,目前國內外對于唐氏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帕陶氏綜合征的最終判斷仍需要羊膜穿刺等方式。
在這一背景下,NIPT的勝出正是基于其臨床價值。
首先,節省了更多的醫療資源。羊水穿刺術操作過程包括術前準備、保持正確體位,超聲確定胎盤位置、胎心以及選擇合適穿刺點,在穿刺點進行消毒、穿刺、抽液,最后拔出穿刺針,超聲下再次確認胎心,而NIPT只需抽血即可。
其次,依從性更高,更安全。不管是絨毛取樣還是羊膜穿刺,都是侵入性的,存在一定的流產風險,對于患者來說會帶來身體、心理的雙重不適。
而NIPT只需抽血就能完成檢測,能夠避免上述的痛點。加上其足夠高的發現率,因此能夠成為“金標準”的前置篩查手段:
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即采用“金標準”進行二次確認;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可以繼續妊娠。
最后,體現臨床價值的另一個要素是“價格”。正如海外精密科學大腸衛士放量一樣,NIPT不僅在于依從性更高,價格也逐步下降,當然其價格早已經低于羊水穿刺術。這既保證了患者能夠省錢,接受度更高;也避免了推廣過程中容易存在的灰色地帶“爭議”。
也正是在臨床價值的凸顯下,雖然性能不是絕對NO.1的NIPT,完成了突圍。
回看NIPT的發展,也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殖和遺傳健康還是腫瘤領域,要想找到下一個如同NIPT這樣的爆款,自然也離不開社會價值、技術價值和臨床價值的三重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