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聽筒Tech 才哥
編輯|饒霞飛
今年618,AI電商原本應是最大看點,但雷聲很大,雨點很小。
這屆618是AI元年后的第一次電商年中大促,早在活動開始前,各電商平臺就摩肩擦踵,高調宣稱要全力推進AI技術。
目前,京東、淘寶、百度電商、抖音電商等平臺,均已推出自己的AI產品,試圖激發用戶購物興趣,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更便捷的購物體驗。
再過幾天,這屆618就結束了,吊足了大眾胃口的AI電商,卻沒有激起明顯的水花。
盡管電商平臺極力推行AI技術,商家表現得波瀾不驚,用戶也沒有感受到顯著變化。
對于電商平臺引以為傲的AI客服,有些用戶甚至非常反感。
有用戶對《聽筒Tech》表示,無法忍受“電商AI客服機械式的回復”,以及“在解決問題方面的無能”。
也有用戶吐槽,“有了AI客服后,很難找到人工客服”,“有時為了找到人工客服,要等很長時間”。
對于AI電商的另一種創新形式“數字人直播”,目前也反響平平。不少用戶表示,對數字人直播帶貨“完全沒有感覺”。
一名分析人士對《聽筒Tech》直言,“這屆618,AI是個偽命題。”
聽上去很高級,甚至無所不能的AI,為何在電商領域不受歡迎呢?
01 電商平臺競相推出AI技術
業內普遍將2023年看作AI元年,那么今年618,就是AI元年后的第一次電商大促,各電商平臺也非常重視,不僅提前開啟了這場購物促銷活動,而且競相布局AI技術,在AI電商領域各顯神通。
今年以來,“低價”成了各電商平臺共同的主題,“重視用戶”也成了電商的共識,在此背景下,AI電商成了這屆618唯一的看點。
京東率先行動,今年4月16日下午,由京東云言犀打造的“采銷東哥”AI數字人開啟直播首秀,劉強東的數字分身同時亮相京東兩個直播間。
618期間,京東還將AI數字人的直播技術免費向商家開放,以幫助商家低成本開播。
早在去年11月,京東APP已上線京言AI助手測試版“京東京言”,主要為用戶提供專業品類咨詢、個性化送禮助手、產品對比助手、購物經驗知識等功能。
5月16日,淘寶上線了淘寶商家工具Quick產品官網,并面向淘寶天貓商家免費開放,這是專門針對電商賣家定制開發的工具,幫助商家在賣點萃取、文案編寫、商品圖生成和數據分析等多個場景應用。
5月下旬,淘寶還推出“天貓AI講價小助手”,官方稱可幫用戶在618期間買到更物美價廉的商品。
而淘寶AI大模型“淘寶問問”去年9月就已上線測試,這是淘寶App在原搜索功能上對電商搜索導購方式進行迭代的創新嘗試,旨在結合用戶輸入,通過深度合成算法為用戶提供更符合消費習慣的商品和內容。
抖音電商也在5月中旬傳出消息,正在測試首款面向C端的AI電商服務“AI購物小助手”。
該業務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著手研發,由上海團隊負責,通過AI技術提升用戶購買體驗以及業務效率,去年底進行過小范圍測試,其算法推薦機制是基于云雀大模型算法。
百度也在積極布局AI電商,今年1月10日,以“AI重構新電商”為主題的2024百度電商生態大會在廣州召開,百度電商推出了兩款產品的升級版。
一款是智能導購助手; 另一款是慧播星。后者是百度電商自主研發的“業界首個AI全棧式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
看得出,“AI元年”之后,各電商平臺布局AI技術的速度明顯加快,AI電商也已成為了新賽道。而這次618,也成了電商平臺迫不及待試水AI電商的最佳時機。
談到AI對傳統電商業務模式的影響,一名業內分析人士對《聽筒Tech》表示,AI技術不但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購買歷史、偏好和行為模式,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還可用于開發智能客服系統,自動處理常見問題,提供實時解決方案,并為商家減少人力成本。
同時,AI技術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對市場趨勢、產品需求和庫存情況進行預測分析,有助于平臺和商家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庫存和定價策略,從而優化運營和提高利潤。
AI技術也能幫助電商平臺更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并優化營銷策略和廣告投放效果。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和反饋數據,AI可以為平臺提供更有效的廣告推廣方案。
此外,AI和增強現實(AR)技術相結合,還能為用戶提供虛擬試衣間體驗,讓用戶在購物前就能夠預覽商品效果。
02 用戶對AI電商并不買賬
雖然電商平臺都在積極擁抱AI技術,并急于在這次618活動上亮出各自的AI電商底牌,但用戶似乎并不買賬。
85后小新是一名資深網購用戶,自稱“對各電商平臺的規則和特點都一清二楚”,但今年618期間,原本對AI電商充滿期待的小新,卻因為電商平臺的AI客服生了一肚子氣。
小新對《聽筒Tech》表示,最近在某電商平臺上買了幾件衣服和生活用品,由于型號和尺寸不對,需與商家協商,當他聯系店鋪客服時,客服總是不理會他的需求,而是不斷回復無關內容。
“不管我問什么,對方就回復過來幾個選項,讓我從中選擇問題的類別,我選完后就沒下文了。等我再問時,對方又回復同樣的內容,完全不理會我的提問”。
小新有些惱火,也意識到這是AI客服,他想馬上轉人工客服,但試了多種辦法,一直轉不了人工客服。
這讓小新非常生氣,于是在對話框里發了幾句牢騷,并責備對方的服務差,還表示要退貨,要投訴商家。幾分鐘后,終于轉到了人工客服,最終解決了問題。
和小新一樣,對商家AI客服不滿意的用戶不在少數。
多名用戶對《聽筒Tech》表示,目前電商平臺和商家的AI客服,只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卻不能解決具體問題。
也有用戶表示,商家一旦用了AI客服,用戶的體驗就變差了,“AI客服為商家節約了成本,但服務質量也下降了,遠不如人工客服”。
小新表示,今后網購時,要避開用AI客服的商家,“我不是來和AI客服聊天的,也不是來體驗AI客服智能水平的,我是來找商家解決問題的?!?/p>
對用戶來說,AI電商領域除了應用非常廣泛的AI客服,還有AI 主播和AI電話營銷。目前來看,這兩方面也不能令用戶滿意。
劉強東上次嘗試數字人直播時,不到一小時,京東兩個直播間的觀看人次就總共達到2000萬,成交量也不算差,但反響并不好。
一名看過“采銷東哥”直播的網友對《聽筒Tech》直言,“雖然數字人的外型和相貌和劉強東本人很接近,但表情和動作單一,說話一本正經,一點都不生動,直播時也不能互動,看著怪怪的,還有點詭異?!?/p>
大家之所以看直播,主要是因為主播是活生生的人,從主播那里可以獲得情緒價值,可以感受直播間的氛圍,可以互動,但數字人直播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事實上,數字人直播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艾媒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虛擬人核心市場規模為120.8億元,同比增長94.2%,預計2025年將達480.6億元。
而且數字人主播已基本具備AIGC能力,能夠根據粉絲觀眾的實時提問和行為進行互動,但數字分身畢竟不同于真人,也很難跟用戶之間建立情感連接。
有人甚至認為,用數字人直播如同“偷奸耍滑”,體現不出真誠,這樣做不但吸引不到用戶,還會讓令用戶反感。
或許正是因為數字人直播不受歡迎,無論在抖音,還是快手或視頻號上,絕大多數都是真人直播,很少看到有AI主播。
至于應用較為廣泛的AI電話營銷,更招人厭惡。這次168大促期間,就有不少品牌利用AI主動撥打用戶電話推銷相關產品,用戶對此非常反感。
這種主動入侵消費者生活的營銷方式,不但不能給品牌帶來銷量,還會影響品牌的形象,會流失用戶。
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吐槽這類騷擾式營銷電話,有人表示,“甚至比人工電話更令人討厭?!?/p>
在用戶看來,網購的需求從來沒變,就是下單方便、操作簡單,可選商品多,性價比高。遇到問題時能及時溝通,并解決問題。
至于是否需要AI技術,是否為AI電商,對用戶來說,并不重要,也不在意。
03 商家對AI電商亦喜亦憂
與用戶對AI電商諸多不滿不同,商家對AI電商則表現出亦喜亦憂的矛盾心理。
不可否認,AI技術的確為商家帶來了很多方便,比如通過一些AI技術,商家可以更快速地上傳各類圖片;還可以美化圖片;也可以更快地撰寫出質量更好的宣傳文案。
同時,商家可以通過AI客服和AI營銷等新技術手段,節省更多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而電商平臺推出的AI技術,也主要是為商家服務的,比如淘寶在這次618活動前推出的Quick管家的產品,就是為了提升商家的運營效率。
淘寶和天貓的商家可以利用這一AI技術,在圖像設計、店鋪運營、個人助理、內容小編、數據分析等方面的進行更高效的處理。
有淘寶商家對《聽筒Tech》表示,目前已經用上了這一技術,主要用的是圖像設計、店鋪運營和數據分析三個功能。
該商家負責人還透露,AI技術的確節省了人工,也節約了時間,“跟以前的618活動相比,今年大致節省了五分之一的人力成本?!?/p>
另一名商家負責人表示,以前在大促活動期間,需要找服務商幫忙調整banner位,或者給商品更換背景圖,但現在用AI技術就能一鍵生成相應風格的圖像素材,而且也能快速生成商品文案。
但硬幣的另一面,AI技術也會帶來一些弊端。
比如AI客服在為商家節省人工的同時,也讓部分需要解決問題的用戶感到不滿。
再比如一些通過AI技術美化過的商品圖片,雖然更好看了,但容易造成用戶的誤解。
“有的用戶收到實物后,覺得實物與圖片效果相差太大,認為商家在誤導用戶,有的用戶因此選擇退貨,甚至會投訴商家?!鄙鲜錾碳邑撠熑吮硎?,因為圖片的原因選擇退貨,在這次618期間已經多次出現。
為此,該商家現在不敢再對商品圖片進行過度美化,“我們認為,還是實實在在拍實物圖,或稍加美化即可,不能讓用戶反感。“
也有用戶表示,希望AI技術真正給商家和用戶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要讓AI技術成為“賣家秀”的幫兇。
對于是否用AI客服,商家也很糾結。
一方面,AI客服有很多優點,與真人相比,AI客服更有耐心,回復更及時,也更詳細和準確,而且一天24小時不用休息。
而且對商家來說,AI客服可以節約不少人力成本。
有商家表示,以前遇到618和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活動,會請幾個人工來幫忙運營和做客服,活動結束后,還得讓臨時幫忙的人離開。
這樣做不但成本高,還很麻煩,“現在用AI客服,就不用請人幫忙了,省錢也省事,而且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價格、庫存、質量、發貨、售后服務等,AI客服就可以解決。”
但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或者有用戶遇到麻煩問題急需解決時,AI客服就不管用了,甚至會引起用戶的反感,有時還會遭到用戶投訴。
大多數商家之所以選擇AI客服,除了節約成本的原因外,還因為有的電商平臺對商家有三分鐘回復率的要求,而且會列入考核標準當中。
為了考核合格,大多數網店都會使用AI客服,人工客服只是作為輔助。
對于一些比較個性化的問題,或者遇到要商量解決辦法的時候,商家就要安排由AI客服轉為人工服務。
但更多商家對AI技術并不在意。一位京東商家對《聽筒Tech》直言,“沒有什么感受,所謂的數字人直播跟我們沒有什么關系?!?/p>
另外一位天貓商家亦坦言,他們并沒有參與淘寶商家工具Quick產品的試用,“我們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工具,更不用說試用?!?/p>
一名在電商平臺上做日用品的商家負責人對《聽筒Tech》表示,今年618,雖然店鋪積極應用了一些AI技術,但銷量并沒有超過往年的情況,相反,到目前為止,銷量還不及去年。
談到原因,該負責人表示,“買家對于AI的加持并不感興趣,他們在意的是永遠是質量、服務和性價比,圖片再美,文案再好,也不如實實在在的價格優惠,AI對買家言并沒有實質作用?!?/p>
很多商家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可見,目前的AI電商,噱頭大于實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中小新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