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從政策密集出臺到全球首家直播成交eVTOL交付,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主機廠業績爆發的同時,提升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能力,建立低空空中交通體系迫在眉睫。
“目前發展低空經濟有幾方面制約,首先是低空空管,各種飛行物魚龍混雜,如何規劃和管控是一個問題。另外是低空的航道監測,尚未有技術手段探測飛行物的狀態,這也是低空空域沒有放開的重要原因。第三個是低空飛行器本身的感知能力,大部分飛行器沒有裝載防撞雷達和感知雷達,從而影響其避障和防撞能力?!?/p>
在6月12日-14日舉辦的2024民航數字技術及智能裝備展上,廣州辰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曹祥元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低空經濟想要大規模商用,需要解決低空空管、航道監測、飛行器安全等問題,也對雷達和感知設備能力提出要求。
低空經濟的理想形態是,“空中的士”成為尋常通勤方式,載人、載物無人機在城市上空有條不紊地飛行。不過在這之前,從地面的起降點,到空中的監管系統,再到飛行器的通訊能力,一個立體的低空交通體系有待廣東進行構建。
從一個起降點開始
eVTOL要真正融入城市交通體系,從一個起降點開始。
以億航智能飛行器為例,飛行器翼展已做到小于6米。億航智能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華智此前告訴界面新聞,這也意味著對起降點的要求會越來越低,小區門口的商業用地、工廠用地、學校操場,甚至一些樓頂,都可以成為合適的起降場。
他認為,考慮到人口密度、地面平整度等因素,在大城市中規劃一條合適的低空跑道并非易事。同時,低空經濟與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國通航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距離。
地面基礎設施是飛行汽車的關鍵前置基礎,廣東各地也出臺政策推進?!稄V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將建設第一個跑道型通用機場,新建5個以上樞紐型垂直起降場、100個以上常態化使用起降點。《珠海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則規劃了2個大型起降樞紐、44個中型起降場站、N個小型起降點。
在廣東規劃的低空經濟藍圖里,廣州、深圳、珠海是三個核心城市。曹祥元認為,政府也將率先成為低空經濟智能裝備廠商的主要客戶。辰創科技以機場跑道異物檢測雷達切入低空經濟賽道,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就是應用方向之一。
“通航機場、臨時起降點、地面服務站,這些區域從低空防御到周界防御,再到跑道檢測,都需要用雷達進行感知和監測?!辈芟樵f。
辰創科技在現場展出了低空防御雷達系統。曹祥元提到,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信息感知中樞,該系統能夠對3到10公里監測半球內的低慢小目標進行全天時、全天候、全空域的探測監視,并通過跟光電偵察跟蹤設備、無人機干擾、攔截設備進行聯動組網,形成“探測-指揮-干擾攔截”的防御系統。
推動空域管理
2023年12月,民航局發布《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將非管制空域劃為G、W兩類空域,前者包括真高300米以下空域,后者包括真高120米以下空域。
不過,現時非管制空域還存在監管真空地帶。民航中南空管局展位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民航標準空管模式暫時會把小的無人機排除在監管體系之外。一方面,空管系統沒有太多技術手段介入無人機的飛行管控,因為所有的數據、控制方式都在無人機公司手里,信號沒有接入空管系統。另一方面,珠三角建筑群密集,地面雜物很多,難以在大范圍里識別所有小目標,如果無人機按照既定路線和高度飛行,不造成影響,也不用刻意關注。
“在3000米以上的高空,航道布滿雷達,而3000米以下低空沒有,所以沒有手段進行感知、監測和管控。這也是為什么低空空域沒有下放給通航市場。”曹祥元提到,此前甚至沒有“低空雷達”這個概念。
低空空域亟需搭建一個數字化、自動化的防御系統。《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指出,加強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加強“軍地民”三方工作協同,共同研究協調低空空域分類劃設、飛行活動監管等低空融合飛行管理事項。支持廣州、深圳等市先行先試。
民航局也在推進空管融合。民航中南空管局通信網絡中心技術負責人鄒巍倫告訴界面新聞,從去年開始就在深圳啟動了無人機系統的試點,首批已實現接入順豐、美團和天空汽車三家企業的無人機監視數據。
現場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美團、順豐無人機航行的實時監控,每個標簽對應無人機的注冊號、機型、高度、運行時間、橫向速度和垂直速度。

據介紹,這套通航系統于2019年投入使用,覆蓋中南六省,由于跟軍方打通,因此通航企業只需要提交民航的審核,不需要重復提交。當下,超過90%通航企業已經在系統中進行注冊備案,比較有名的客戶之一就是中信海直。后續也將延伸到eVTOL載人載物領域,“無人機在系統上也是一樣的計劃申報?!?/p>
“我們會根據企業上報的監視數據進行相關限制區域侵入告警,同時會匹配企業申報的飛行計劃,當超出申報的飛行范圍時進行偏航告警?!编u巍倫表示,隨著廣東各地無人機業務的發展并接入系統,未來在深圳申報的數據可以同步給其他城市,實現全省數據互聯互通。
搭建立體安全體系
“未來,把各類飛行器納入監管系統還是大趨勢,需要依靠技術、算法和數據鏈,不太可能由人力管理。例如依靠地面網絡,因為飛行高度很低,5G的信號已經有足夠能力覆蓋到?!鄙鲜雒窈街心峡展芫终刮蝗藛T告訴記者。
華為交通集團就在現場展示了“數智低空解決方案”。其展位人員解釋道,通過5G-A通感一體化的基站,能形成覆蓋300米以下空港一體化的網絡,實現低空態勢感知、黑飛精準識別、智能航路分配及飛行協同。
該項目在今年啟動,目前在深圳和廣州黃埔展開試點?!艾F階段在配合客戶一起找場景,由我們提供技術,并進行相關測試?!逼渲猩婕暗臅r空計算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實時計算,因此也需要昇騰GPU的加持。
但無人機也仍有“失聯”的風險。曹祥元提到,飛行器飛行高度為500-3000米時,地面蜂窩基站無法覆蓋,“在1000米至3000米的低空范圍內,飛行器沒有網絡接入,無法連接5G或者6G信號?!?/p>
這種情況下,需要靠低軌衛星互聯網實現VoIP語音通信、低延時高通量數據通信。飛行器本身需要安裝機載的低軌衛星互聯網終端,來實現高速互聯網的接入,整個指控系統、風管系統也能實現無縫的數據連接和通信連接。
“所以從地面基礎設施,到低空的空管系統,再到飛行器本身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搭建低空經濟交通體系是一個立體、多層面的過程。這個體系搭建起來后,低空經濟才能進入大規模商用的下個階段。”曹祥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