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百智庫 方堯
在汽車行業,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挑戰與機遇。近年來,新能源車型的崛起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變革風暴,而傳統燃油車則或多或少陷入了困境之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進入2024以來,我們開始看到一些跡象:除了被迫應戰價格戰之外,燃油車市場也正展開一場絕地反擊。
一、加速出海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對全球的車市結構帶來了一些變化。截至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出口的量價齊升。
出口數量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從2021年的54萬輛左右增加到到2023年的160萬輛左右,復合增長幅度達到72%。
出口均價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由2021年的1.95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2.38萬美元,復合增長幅度達到11%。
但是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還是多以歐洲發達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和巴西等為主。對于燃油車市場,其實國內車企的整體競爭力仍然十分有限。
并且,從近幾年來看,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正受到外部的沖擊。去年下半年,歐盟委員會首次對中國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5月,美國宣布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部分動力電池材料加征新的關稅,且關稅幅度從25%大幅度提升到100%。
外部環境的變化,讓不少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廠商和動力電池材料廠商紛紛擱置了部分海外建廠計劃。
但這對國內燃油車的出口進程其實并無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燃油乘用車的出口同比增增長速度(26%)已經超過純電動乘用車(12%)。
國內的燃油車出口量也從2021年的147萬輛提升到2023年的334萬輛,復合增長幅度達到51%。
目前來看,國內汽車廠商出口俄羅斯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俄羅斯本土建廠,俄羅斯附近國家建廠,以及直接從國內出口。
其中,長城汽車選擇在俄羅斯的俄圖拉市建廠;吉利汽車選擇在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地區建廠;而占據了俄羅斯汽車熱銷榜首的奇瑞汽車則是選擇直接出口。
隨著中國車企在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份額逐漸壯大,如今當地的汽車市場已經處于俄羅斯本土品牌和中國品牌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2023年,中國車企在俄羅斯汽車市場的總份額為45%左右)。
中國燃油車企出海仍在加速。
二、加碼插混
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曾經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上的王牌車型正在加速向新能源配置方向轉型,有的或是推出插電式混動版,有的或是采用了更加智能的車機芯片,有的或是搭載了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伴隨著這些車型的亮相,傳統燃油車巨頭正向那些新能源品牌發起全面的反擊,力圖搶回屬于自己市場。
本次車展上,別克就帶來了旗下最新插電式混動車型-別克GL8陸尊PHEV,新車共推出3個版本,售價為35.99-41.99萬元。GL8陸尊PHEV搭載上汽通用汽車全新一代PHEV智電插混系統,CLTC綜合續航里程高達1370公里,同時,具備高階智駕高速NOP智慧領航功能。
從定位上看,別克GL8和騰勢D9兩車同為中大型MPV,售價方面,別克GL8 陸尊 PHEV為35.99-41.99萬元,與騰勢D9 DM-i車型高度重合,顯然,瞄準的正是目前MPV市場的銷量冠軍騰勢D9。但是價格方面,別克GL8陸尊PHEV 奢享版,比騰勢D9四驅旗艦型售價低了近3萬元,而且后期用車成本更低,不僅買車性價比高,而且用車性價比更高。
顯然,別克GL8這是在用插混技術反擊對手,爭奪的新能源MPV市場份額。在競爭對手的攻擊之下,別克GL8被迫推出了插電式混動版本,宣告正式進軍新能源MPV市場。
老牌燃油車巨頭豐田也沒閑著。
此前,就有消息稱,豐田在華合資公司未來兩到三年有導入插電式混動的計劃,并且技術路線大概率不再延用豐田原有的Hybrid模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而是與比亞迪合作有可能采用DM-i超級混動技術。從未來產品規劃來看,涉及車型大約有兩三款。
前幾天,豐田又正式宣布,將開發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小型發動機。在豐田看來,PHV是EV全面普及之前的“現實解決方案”,因此將通過磨礪發動機技術,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巨頭抗衡。
豐田社長佐藤恒治表示,做EV我們是認真的,做內燃機也是認真的。“此前的PHV、HV采用以內燃機為主、電動機為輔的結構。隨著EV技術的進步,需要考慮以電為主的PHV。”
看起來,豐田將在新能源市場不斷發力,擁抱插電式混動技術,對新能源車品牌展開強力反擊。
三、“神車”突擊
面對新能源電動化浩蕩大勢,以及價格戰之下市場份額的失守,合資車企也紛紛“翻新”他們的成名“神車”,試圖來一場強勢回擊。5月30日,上汽大眾的途觀L Pro上市,這款號稱“最智能的油車”此前已預熱近兩個月,現場更是請來大疆車載、騰訊出行、科大訊飛的負責人前來撐場,以圖證明自身智駕、智艙上的實力。身為上汽大眾的 “功勛車型”,過去15年來,途觀幾乎是大眾SUV的代名詞,曾經也是銷量最好的合資SUV。長期2萬臺的月銷規模,占據著上汽大眾兩成的份額。上汽大眾希望新途觀能成為當前市場的攪局者,從油車智能化,到以保值回購政策穩定價格體系。在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看來,新能源汽車仍有續航焦慮,油車的優勢無需多言,但其與電車最大之間的差距,主要在外觀和智能化方面,補齊當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后,這臺曾經的“神車”似乎就能重生。因此,從大疆的高階智駕方案,到科大訊飛的智艙語音助手,這款20萬元級SUV集各家所長,欲擊穿“油車智能化不如電車”行業認知。新途觀的推出,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燃油車們反擊的開始。
上汽大眾表示,新途觀是主打智能化的Pro系列第一款油車產品,年內帕薩特以及途昂的Pro版本都會登臺上陣。在打磨技術的同時,再為A級車的智能化做準備。
一場燃油神車掀起的反攻大戰似乎正快速醞釀著。但平心而論,上汽大眾的智能化,在與華為、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仍有明顯的距離;同時,在BBA都在瘋狂降價、18余萬元的寶馬電車刷新著行業底價的當下,23.68萬元的途觀LPro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反擊之舉難以著力。
面對挑戰,上汽大眾給出三年8折的回購方案。用戶不用再顧慮購車成本、二手車價的波動,上汽大眾鎖定用戶車輛購入與最終出售價格的差額,以破解價格戰無序內卷。上汽大眾也借此爭取了寶貴三年時間,加速補課產品和智能化。
也就是說,產品、技術、政策的布局,上汽大眾為三年后的爆發下著一盤大棋。而這一切努力的背后,是這位曾經中國車市一哥乃至燃油車企們,迫切重拾榮光的縮影。
四、結語
政策的變動對汽車市場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近期,歐盟及英國對禁燃政策進行了調整,延緩了相關措施的執行時間。這一舉措為傳統燃油車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喘息之機。與此同時,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新興力量與傳統巨頭之間的較量愈發激烈,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只是,盡管燃油車市場似乎展開了一場反攻,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車型的崛起就受到了威脅。目前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滲透率仍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然而,隨著燃油車市場的復蘇跡象,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未來的競爭格局。傳統巨頭們或許會借助政策調整和產品更新重新奪回一部分市場份額,而新能源車型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