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以“強化民營經濟金融支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以下簡稱:投融會)在京舉行,微眾銀行作為連續五屆參展銀行,特設了“制造業企業聯合展示區”,邀請學泰科技、惠爾智能、朗非創新、中惠創智、升華三維等客戶展示其優質產品。
這其中,兼具智慧“頭腦”與優雅外表的多功能自動駕駛無人小車“豌豆二號”備受注目,在現場,工作人員還通過模塊化組合將LEFEET潛水推進器S1Pro玩出了新花樣,這些展品成為了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樣本。
在大會同期舉辦的“小企業 大夢想”高峰論壇上,微眾銀行行長助理公立表示:“微眾銀行將堅定踐行‘五篇大文章’的發展方向,以數智金融服務賦能新質生產力,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企業服務為中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強動力。”
從“廣泛觸達”到“重點支持” 微眾銀行聚焦制造業發展

在本屆投融會上,微眾銀行集中展示了其在數字金融、普惠金融及科技金融領域的豐碩成果,傳達了“與中小微企業共成長”的核心理念。
作為國內首家數字原生銀行,微眾銀行以核心科技能力為“1”個關鍵,以數字化大數據風控、數字化精準觸達、數字化企業服務為“3”個抓手,將數字化和智能化應用于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全流程,走出了一條“風險可控制、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數字普惠小微金融道路。
以微眾銀行線上無抵押的企業金融核心產品“微業貸”為例,其將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為普惠金融“增量”,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門檻。
截至2023年12月末,“微業貸”已吸引超450萬家中小微企業前來申請,占展業地區在營企業的7%,其中,企業征信白戶比例超50%,共有超30萬企業獲得了第一筆貸款,極大擴展了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而在金融機構譜寫“五篇大文章”的新時代,微眾銀行將“廣泛觸達”到“重點支持”作為做優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方向之一。
這其中,制造業成為了微眾銀行的重點支持領域。數據顯示,微業貸授信客戶中,超24%都是制造業企業,在同業中該占比居高,整體數量逾百萬戶,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了實體經濟。
微眾銀行企業市場推廣部副總經理許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發力制造業,一方面源于制造業是宏觀經濟的增長點,值得花時間深耕;另一方面,部分制造業企業有帶動產業鏈條的作用。“比如,一些科技實力較強的小型制造業企業,未來很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其經銷商、供應商就是銀行的潛在客戶,因此,服務制造業企業之于微眾銀行也是一個培育市場的過程。”
此外,微眾銀行還充分發揮數字供應鏈業務模式優勢,圍繞大消費、大基建、大健康和高端制造“三大一高”重點領域布局,輻射帶動制造業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據了解,目前該行已與超400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微眾銀行可以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提供綜合企業金融服務。
引入特色數據 科技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引擎,微眾銀行依托“數字+普惠”優勢,深入服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及持有有效專利的科技創新企業。
不過,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科創企業成立時間短,數據少,無固定資產,且每家企業差異較大,要“讀懂”且批量放貸難度較大,微眾銀行如何破局?
許偉表示,實際上,在通過“微業貸”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該行已經積累了一批科創企業客戶,通過這些樣本發現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其實也是科創企業的資產,只是難以評估其現金價值。此外,科創企業創始人背景也很重要,比如,若創始人是優質企業的技術人員出身,科創企業的含金量就比較高,這也可以幫助銀行識別風險。另外,科創企業的投資關系,銀行也很關注,比如,科創企業的投資人如果基于該企業的產業鏈進行投資布局,很可能會減少企業的中間成本,有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基于這些觀察,微眾銀行在‘微業貸’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推出了更適合科創企業的科技金融產品,助力其高質量發展。”
據悉,截至2023年末,微眾銀行科技金融產品“科創貸款”已吸引近43萬家科技型企業申請,覆蓋全國200多個地級市,累計授信金額超3800億元,在全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達到了27%的滲透率。
同時,通過引入人才信息、知識產權、交易數據等特色數據,微眾銀行打造了一整套特色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除科創貸款外,還為企業提供科技保險、數字創投、人才服務、政策對接等數字化產品服務。未來,微眾銀行仍將持續延伸科技金融的服務廣度,通過與生態伙伴的合作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覆蓋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其高質量發展注入長期價值。
對公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期待非信貸業務占比提升
從2013年起,普惠金融發展至今已10年,取得了長足進步,2023年10月份,國務院再度發文,要求未來五年,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基本建成。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
許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政策鼓勵下,微眾銀行企業金融未來的市場空間仍很大,一方面,全國中小微企業有超過五千萬戶,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持續創新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是該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針對解決大中型企業內部賬戶收付、現金流管理等方面的痛點,微眾銀行也將憑借科技優勢,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同時,服務這些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進一步拓展客戶群體。
在業務結構方面,許偉則認為,目前該行與企業客戶絕大部分的業務往來還是以信貸業務為主,同時,微眾銀行的對公非信貸業務也在快速發展。“市場上非信貸產品已經很多,我們更希望能創新產品形態,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痛點。”
記者了解到,從企業需求出發,微眾銀行已通過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微眾企業+”為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微企業帶來線上化、一站式、靈活便捷的數字化綜合服務,憑借企業+賬戶、企業+票據、企業+保險、企業+名片、企業+招聘、企業+推廣、數字創投等數字化產品及服務,有力滿足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全方位陪伴中小微企業成長。
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