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聽筒Tech 小聽
編輯|饒霞飛
對于都市打工人文強而言,在這個夏天,最解壓的事莫過于約上三五好友,在家附近的夜市大排檔喝上幾杯。
文強是一名典型的旅游愛好者,只要有時間,他就帶著家人一起出去游玩。
但這樣的機會并不多,自嘲“互聯網民工”的他,一年僅有幾次假期,更多的時候,他只能呆在工作的城市,“為了五斗米而折腰”。
夜市成了治愈文強的角落,他打卡了北京周邊不少夜市,在他看來,夜市是他工作之余的“放松之地”。
“尤其是夏天,和朋友開懷暢飲之后,看著這熱鬧的景象,很是治愈。”文強這樣對《聽筒Tech》形容夜市在他心中的地位,“這就是我的‘六便士’,也是我的‘月亮’。”
和文強一樣,越來越多的都市精英們,他們不再執著于出入高檔餐飲,也不再一心想著出門遠游,而是非常享受在工作之余,涌向熱鬧又接地氣的夜市。
“逛夜市、吃夜宵、去夜游”,這些都市白領們,不但熱衷于打卡,更熱衷于分享,也進一步促使了夜市的出圈。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城市的夜市現在越來越火了,有的火出了圈,有的甚至成了網紅打卡地,不僅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往,也成為了城市的一張宣傳名片。
消費者的熱捧,也使得夜經濟火熱出圈。
此前,攜程發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總結》報告顯示,“五一”假期期間,中國夜間旅游市場顯著升溫,部分城市夜間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0倍。
不過,火熱的夜市經濟,仍存在不少弊端,有待經營者和參與者改進。
01 擠進夜市的都市打工人
“沒有什么煩惱是逛一次夜市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能,那就再逛一次。”
今年端午假期并不長,家住北京的文強沒有安排長途的旅程,他在朋友的推薦下,去了河北石家莊。
“這次就是奔著正定夜市去的。”文強對《聽筒Tech》表示,夜市對他的吸引力很大,“在社交平臺上刷到關于正定夜市的視頻和圖片,真是毫無抵抗力。”
和幾位朋友約定后,文強自駕去了石家莊,不到五小時的路程,對于文強而言,不算太遠。中午出發,正好傍晚時分到達提前預定的酒店。收拾完畢后,文強一行人直奔夜市。
“到了夜市才發現,這里比社交平臺上看到的更熱鬧,也更具沖擊力。”文強感嘆于夜市人氣之旺,“到了這里,你就能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人間煙火。”
“說實話,這種夜市上的小吃并不是很獨特,和別的北方城市差不多,無論是品類還是口味,大同小異,但逛夜市不僅僅是為了吃,在這里,你能看到真正的生活。”
文強始終認為,到達一個城市,除了游山玩水,還應該到夜市或者大排檔體驗一下,這些地方才是最能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地方。
所以每到一個城市,文強都會去打卡當地的夜市,“壓力大的時候,坐在市井的路邊,感受著真正的人間煙火,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治愈。”
和文強一樣,95后小樂也熱衷于打卡各地的夜市,他剛剛從湖南長沙旅游回來。
在朋友的推薦下,小樂去打卡了長沙有名的河西大學城夜市,以及酒店附近不知名的夜市。
在河西大學城,小樂在各種美食之間流連忘返,胃口大增,并感受到了長沙這座城市的朝氣,“看到的都是年輕面孔,各種網紅小食和當地特色,應有盡有。”
在酒店附近,小樂還找到一家規模不大的夜市,說是夜市,實際上是入夜后的一些流動攤位,“各種長沙當地特色的小吃,便宜實惠,味道卻很出彩。”
不僅僅是長沙,在海南旅居的時候,小樂也逛遍了三亞的夜市,他告知《聽筒Tech》,“你信嗎?我甚至為了夜市,延長了在三亞居住的時間。”
圖:海南三亞億恒夜市,來源:小樂供圖
“去一個地方旅游,如果不去感受一次夜市的熱鬧,相當于沒有到過這個城市。”這是文強和小樂共同的體會,顯然也是不少當代都市打工人的感受。
不僅僅是文強和小樂,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精英們,都開始在涌向夜市,去感受市井煙火氣。
在社交平臺,不少網友曬出夜市的熱鬧景象。
在小紅書,搜索“夜市”相關的話題,有超360萬篇筆記,絕大部分均圖文并茂推薦夜市美食。在抖音,“夜市”相關的內容不勝枚舉,其中有“夜市”相關推薦的內容,點贊量數十萬。
02 夜市淘金的攤主
消費者的熱捧,讓商家看到了夜市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入夜市,試圖在工作之余,在這茫茫的人流中賺取另一份收入。
90后王琳便是其中一員。王琳是一家傳媒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今年4月,她聽說自己的一位朋友周末在夜市炒蛤蜊,一夜賣了近百單。
今年5月初,王琳在北京昌平沙河的夜市中體驗了一次,并感受到了商家生意的興隆。之后,王琳下決心到夜市擺攤。
在王琳看來,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放松時間,而且最近一年來自己所在的公司效益也差強人意,不再有各種福利,甚至嚴抓考勤,遲到就扣錢。王琳想著也可以做點副業,補足一部分生活開銷。
王琳選擇了在夜市擺攤,賣起了自制的鹵雞爪和鹵鴨翅。
一方面,王琳本人喜歡吃鹵雞爪和鹵鴨翅;另一方面,王琳發現自己平時購買這些產品時,賣得都很貴,幾根鴨翅就能收費就超20元。她認為賣這種品類收益應該不錯。
后來的事實證明,王琳的選擇是正確的。她在電商平臺自購了原材料,又從老家購得獨家鹵料配方加以改造,很快就自制出味道鮮美的鹵味。
她給自己的小攤起了個名字,叫“小王鹵味”。自5月中旬加入夜市以來,“小王鹵味”一夜至少能賣出二十多單。她對《聽筒Tech》笑言,“每天至少能賺兩頓外賣錢。”
自5月底以來,隨著天氣變熱,晚上外出吃夜宵的人越來越多,王琳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有時一晚上能賣出五六十份,這讓王琳非常開心,“知足常樂,這事得慢慢來。”
對王琳來說,自己還能從這份小生意中獲得多巴胺,“我長期從事腦力工作,而且成天伏案,周末和節假日出來擺攤,不但增加了勞動量,還能治愈我的精神內耗和亞健康。”
和王琳一樣,去夜市淘金的人不在少數。
河北滄州的麗麗之前開過餐館,但餐館投入太大,成本較高,入不敷出,經營不到一年,麗麗便關停了餐館,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出夜攤”,主賣烤生蠔。
由于麗麗所在的滄州是海濱城市,海鮮比較新鮮,進貨也相對方便,加上近年滄州成為了熱門的旅游城市,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涌入這里的游客很多,麗麗所在的夜市越來越火,烤生蠔的生意也比預料的好。
據麗麗介紹,平時工作日的晚上,她的生意一般,但周末就好一些,一個晚上銷售收入有時能達到1000元,而生意最好的是今年五一期間。
圖:河北滄州某夜市的烤生蠔攤位,來源:《聽筒Tech》拍攝
“五一期間突然人很多,夜市里游客都擠得走不動了,我當時已經不擔心沒客人了,而是擔心能不能烤得過來,很多人點了我的烤生蠔要等半小時,有的人等不及就走了。”
為此,麗麗五一期間還讓家人一起去幫忙,五一的三天假期里,她的純收入超過了5000元。
在麗麗攤位旁邊,一個當地小伙在賣炒河粉,也在五一假期大賺了一筆。
據這位小伙介紹,6月以來,生意持續向好,“除了外地游客,我們當地不少上班族和城市工人,也都習慣晚上到我這兒點一份炒河粉。”
不過,也有收益不太好的夜市攤主, 有的是因為夜市的品類不太受歡迎,有的是因為口味欠佳。但總體來看,今年夏天,各城市夜市生意是越來越好。
03 在夜市找到煙火氣
越來越火的夜市,讓一些城市名氣大增,甚至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
從一年前大火的淄博燒烤,到火了好幾年的長沙夜市大排檔,再到上海松江泗涇夜市,如今,越來越多夜市在不同城市崛起。
隨著夏日的到來,不少城市也因熱鬧的夜市而火速出圈,呈現出旅游景區之外的另一種“人頭攢動”。
比如被稱為“新消費之都”的長沙,從年初到現在,夜市有關的消息屢屢登上熱搜榜。
在社交平臺,有長沙當地人總結推薦了當地有名的夜市,“在長沙,太平街、坡子街、東瓜山、四方坪、漁人碼頭、揚帆夜市,這些都是頗具代表性的夜市。甚至,現在能看到很多其他地方來長沙‘取經’,學習夜市經濟。”
而在這些夜市里,活躍的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商務部關于城市居民消費習慣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城市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20-29歲是夜消費的核心人群。
夜市經濟的繁榮,也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讓城市文化街區、商圈和文旅消費得到提升,而且讓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更多人的生活開始復蘇。
正如王琳所言,“到夜市擺攤,可以通過體力勞動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而且通過適當的體力消耗,也能治愈人的心靈。“
麗麗也表示,自從關閉了以前的餐館,不用成天為了客流和成本而煩惱,“雖然累,但收入反而比以前好一點,心態也好多了。”
不過,不少消費者和商家認為,目前的夜市仍存在不少弊端。
文強直言,大部分夜市的小吃千篇一律,尤其是在北方城市,很少有真正特色的小吃,“不外乎是燒烤、魷魚、烤冷面、淀粉腸等。”
另外,有些夜市體驗感也比較差,“尤其是衛生和服務,有時候也挺讓人不愉快的。”
小樂亦承認,不少夜市在經營管理上存在缺陷,“不少夜市,周邊的配套明顯跟不上。”
如備受關注的停車問題,便是小樂最為頭疼的,“有時候去吃個夜市,停車都要找上半小時,體驗感明顯下降。”
“有些夜市,甚至不配備衛生間,或者即便是配備了衛生間,衛生也跟不上。”在小樂看來,這些雖然是小問題,但都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
而對于商家而言,夜市成本越來越高,也成為阻擋這些商家參與的最大阻力。
圖:河北燕郊某夜市,來源:《聽筒Tech》拍攝
一位在河北燕郊某夜市經營的攤主大李告知《聽筒Tech》,他的流動攤位,每個月需要交入場費1500元,除此之外,每天收入的15%,要上繳給場地管理方,“實際上,到手的收入沒有多少。”
而另一些固定攤位的攤主,則以年租或半年租的形式交攤位費,據大李透露,“一個攤位一年數萬元不等,加上人工及其他成本,賺的并不多。”
同時,據《聽筒Tech》了解,在夜經濟爆火后,不少夜市管理方今年提高了入場費和場地管理費,這也使得參與的攤主積極性有所減弱。
人流不固定,也是困擾不少夜市攤主的另一問題。
“工作日人少,雙休和節假日人流會多一點,但如果遇到天氣不好,下雨或者大風等,就沒人。”大李說,遇到這種情況,攤主也很無奈,“畢竟攤位費還是照常要交。”
“作為經營者,我們當然希望夜市能夠成為當地的‘名片’,吸納更多的客人。”大李表示,作為攤主,他們也希望經營方能夠真正將夜市打造出更多的特色。
“畢竟,好的體驗才能吸引客流。”在大李看來,真正的夜市,要避免千篇一律,“比如結合當地的特色,引進一些具有特色的餐飲或表演。”
“當然,不管是經營者,還是攤主,服務也很重要。”
(文中文強、小樂、王琳、麗麗、大李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