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觀察
當一艘「巨輪」在無競敵環繞的海域平靜橫渡時,很難有人會注意到船體本身正被撕開裂痕。
過去幾天,因「3、2、1」的叫賣式直播,東方甄選這個直播三巨頭的「文化外衣」被無情扯下。
就連俞敏洪在被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問及直播帶貨經驗時,都直接表示:「東方甄選現在做得亂七八糟,沒有任何向你提建議的本領。」
如蝴蝶效應般,在港股一片飄紅時,東方甄選股價連續三天下跌。截至6月5日,市值蒸發超30億港元。
拋去「文化」外衣,東方甄選做錯了嗎?抖音直播電商風向,又有新變化?
01 東方甄選「變味」
俞敏洪曾公開表示自己完全看不起那種「賣賣賣、買買買」的嚎叫。
「直播應該心平氣和地對產品進行知識性講解,在講解之余還能進行其他知識性傳播。」
但當流量獲取越來越難,東方甄選已經活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最直接引起輿論的,是在東方甄選美麗生活的一場直播中,主播頓頓穿著真空西裝、用力叫賣,熟練喊著「321上鏈接」,一旁的主播yoyo也做出「321」倒數手勢。
「還是淪落至此」「讓我想到李佳琦」網友的批評直接而又露骨。
自嘲這一年被罵比過去100輩子都多的俞敏洪,心態似崩又佛,「不想沒命地奮斗,也不想糾纏到紛爭中。」
網友的反抗未被撲滅反而愈加被點燃,「董宇輝走后,東方甄選跟其他直播間沒有什么區別。」
「網友主要是情緒代入,東方甄選以前走知識輸出——轉化產品路線,通過賣知識讓人們掏錢。」深耕直播電商的果集首席數據分析師神婆指出,叫賣式直播目的主要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快地把東西賣完,賣完就結束了。
「這就讓人們產生了一種東方甄選放棄知識的情緒。再加上東方甄選去董宇輝化后,各種事件都會被放大。」
02 叫賣式直播,錯了嗎?
但東方甄選錯了嗎?
「這本質是長效與短效的選擇。」神婆指出,通過知識聊天還是通過321叫賣,都是輸出形式,這背后本是一場取舍,是通過技巧讓人們心甘情愿掏錢;還是讓人們為利益付費;或是讓他們因個人魅力買單,這是品牌需要取舍的三個維度。
「不可能人人都像董宇輝那樣,不斷海量地輸出,董宇輝自己也說,當持續將一段時間后,他內心是憔悴的,他需要休養、補元氣。換句話說,如果讓東方甄選一直采取知識直播形式,到了一定時期,也會疲憊。」
零售專家、百聯聯合創始人莊帥也告訴《化妝品觀察》,知識直播必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觀看疲勞,而且知識直播銷售轉化效率本身不高。
「原來之所以效果較好,一是出于新奇,二是由于董宇輝的IP效應。但知識文化賣貨型人才稀缺,叫賣式直播帶貨也能形成話題,獲得用戶關注。」
顯然,無論是知識型直播還是叫賣式直播,一切都只是爭奪流量的手段。
解數咨詢創始人張楊亦表示,直播間的競技是你能否留住流量,并將流量在直播間轉化。單一買買買的風格肯定不適用于所有主播,但這種銷售型導向型直播更適合品牌自播間。
在她看來,東方甄選已經很難用「同樣流量」賺更多錢了,從董宇輝走后,其直播間流量便不復從前,場次可能只有幾千人在線,那些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同時在線的盛況不會再出現。
據第三方平臺數據,自2月以來,東方甄選直播間連續多月場均銷售額都不及1000萬,并且平臺和粉絲的流量都在傾向董宇輝個人IP「與輝同行」。
飛瓜數據顯示,5月抖音帶貨達人榜中,與輝同行位列銷售額TOP2,東方甄選僅排名第七。
此外,蟬媽媽平臺數據披露,東方甄選在最近三個月內「掉粉」超過4萬,與輝同行則在近三個月內「漲粉」200多萬。
在直播間流量結構上,東方甄選38.3%的流量來自推薦feed、21.3%的流量來自粉絲,而與輝同行兩者來源分別為48%和31.3%。
當流量獲取越來越難,東方甄選也不得不以達成交易為優先考慮。
03 抖音直播電商下一站開往何處?
當東方甄選短暫放棄知識帶貨,直播下半場的轉型暗潮又回到了曾經的原點?
2年前,當東方甄選直播模式出現時,業內紛紛表示,直播電商真正走向完整,形成了促銷直播和營銷直播兩大陣營。前者打優惠、贈品和低價;后者是傳遞故事、表達情感、訴說品牌價值。
但2年過去,促銷型直播仍占據絕對主場。身處其中的企業和品牌,到底該何去何從?
在張楊看來,抖音的內核仍是「內容」,許多千萬粉絲的網紅都是因為內容獲取消費者的。
換而言之,新意內容仍然能夠帶來生意。
無論是董宇輝式詩詞歌賦型知識直播,還是「T97咖啡」喊麥式直播,或是「多余和毛毛姐」混亂式直播間,都是通過差異性內容,引發網友瘋狂沖進品牌直播間「吃瓜」,進行野性消費。
它們都是通過制造新奇現象、話題,情緒共振引起用戶關注,在被指數級傳播、收取爆發式流量后,進而有了銷量。
除內容之外,某業內人士指出,企業或品牌也可注重「放大一個點的優勢」。
「如果你的產品強,就重視商品點擊率和轉化率;如果直播間會加戲,就做好停留時長和加粉率,再輔以一定利益刺激促進轉化。」
在做好這些具體事項之外,神婆從整個抖音電商的發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表示要「看大局,重小勢。」
「抖音雖然重品牌自播,但今年其品牌自播做了一個“收”的動作,以剔除了不良商家,留存好商家,并且在好商家之上形成更深度合作。所以品牌至少要符合這個大局。」
至于小勢,舉例而言,「判斷一個東西是否好從來都不是一言堂,不能永遠是品牌自夸,還需要借別人的嘴講自己的品,所以達播仍會與品牌自播相輔相成。」
「最終,還是要看品牌自身的基因效能。你有什么優勢?你的產品到底好不好?是否能吸引達人去推都是需要考慮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