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可可組織5月底調高了可可短缺程度的預期后,在5月底短暫下跌的可可期貨價格又開始急速反彈。
6月6日,紐約可可期貨結算價為9872美元/噸,6月7日開盤后又再次持續上漲,可可期貨價格正逐漸接近今年4月11758.07美元/噸的歷史高點。
近期可可期貨價格上漲主要由于今年5月31日國際可可組織(ICCO)更新了其對全球可可短缺的預估。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可可價格飆升,全球對可可的需求仍然強勁,導致本生產年度(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九月)的可可供應缺口超出之前的預期。
具體而言,ICCO將全球可可產量的預測進行了小幅調整,增加了1.2萬噸,達到446萬噸;將本生產年度的全球可可豆供應赤字預估調整至43.9萬噸,這一數字高于2月份預測的37.4萬噸。此外,由于主要消費國家的可可磨粉量增加,ICCO還提高了對全球可可磨粉量的預測,從之前的478萬噸增加至486萬噸。
ICCO指出:“雖然可可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但各進口國的可可加工活動并未減少。隨著2023至2024財年的推進,實際的可可消費量可能會超過初步預估。”
國際可可組織(ICCO)在3月22日公布的報告中曾指出,可可產量下滑主要是由于遭受極端天氣和疾病的雙重打擊。
可可期貨價格上漲對巧克力愛好者而言,無疑是壞消息。
咖啡金融網《2023年中國可可進口貿易報告》曾指出,2023年可可豆進口單價與國際可可期貨年度價格上漲的表現相符。
實際上,2023年,可可進口價格就已經緩慢上漲。上述報告顯示,2023年12月中國可可豆進口單價為24.28元/公斤,相比1月平均單價的17.19元/公斤上升了41.2%,而2023年中可可期貨價格上漲60%以上。
但進入2024年以后,可可期貨價格波動更為劇烈,這也直接影響了可可及制品的進口。
海關數據顯示,前3個月,可可及制品累計進口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9.80%;進口數量為4.09萬噸,同比下降 3.86%。
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材料,不斷上漲的可可價格也使得巧克力品牌和食品企業面臨成本上漲的挑戰。
擁有奧利奧、趣多多等品牌的億滋首席財務官Luca Zaramella曾在2024一季報業績會上表示,2024全年而言,可可成本仍會呈上漲趨勢。為此,億滋準備了多種預案,如進行充分的儲備,可可庫存已覆蓋2024全年及2025年部分需求,利用香草看漲期權預先鎖定價格以及事先準備好調價方案。
還有的巧克力生產商則慢慢將可可價格上漲轉嫁給消費者。如今年以來,巧克力品牌嘉利寶、GODIVA歌帝梵都進行了漲價。除上述外資巧克力品牌外,國產巧克力品牌也開始漲價,來自海南的巧克力品牌普萊贊客服也稱,近期店內的巧克力漲價主要是由于可可原材料全球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