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郭凈凈
6月7日,國際實業(000159.SZ)收盤跌0.75%,報5.3元/股。6月6日晚,該公司宣布終止跨界投資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項目。
籌劃11個月、原計劃去年年底完成的鋰電池儲能項目突然終止
公告顯示,該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中大桿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大桿塔”)終止投資建設磷酸鐵鋰儲能電池PACK集成生產線項目。該項目尚處于前期準備階段,投入資金33.66萬元,主要用于設計、咨詢及廠區電纜設置等。
界面新聞了解到,2023年7月,國際實業宣布,旗下中大桿塔擬投建4Gwh磷酸鐵鋰儲能電池PACK集成生產線項目,項目總投資52649.03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3936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8713萬元。這是該公司首次向鋰電池儲能項目跨界投資。目前,該公司仍主營油品及化工產品批發業務等。
上述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4Gwh儲能電池系統的生產能力,產品應用范圍主要為源網荷儲的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分布式、共享式電力生命全周期間各個環節。根據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均收入37.61億元、繳納增值稅10401.42萬元,投資回收期為(稅前)5.61年。公告還顯示,中大桿塔計劃改造已租用廠房12000平米用于該項目;項目新增定員300人,計劃建設期6個月。
隨后8月22日,國際實業披露,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1億股股份,預計募資不超3億元,其中擬投入募資9675萬元用于磷酸鐵鋰儲能電池PACK集成生產線項目。該定增預案公告顯示,該項目計劃建設期4個月,達產后年均收入37.61億元、稅后凈利潤30967.52萬元,投資回收期為(稅前)5.61年,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34.64%,總投資收益率25.64%。當時國際實業稱,針對儲能電池,公司已與數家大型央企進行前期接洽和產品需求探討。
然而,2023年12月14日,國際實業突然公告稱,擬調整前述定增計劃的募集資金投向,去掉磷酸鐵鋰儲能電池PACK集成生產線項目。2024年5月10日,此次定增募資事宜終止。
至此,原計劃4至6個月完成的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項目,國際實業推進了11個月仍只是處于前期準備階段。這期間,這家上市公司并未披露更多項目具體進展。
國際實業6月6日公告稱,董事會通過后,中大桿塔積極開展項目投資前期準備工作,組織材料申報并通過項目備案,進行廠區規劃布線,籌劃項目融資工作,同時與多家大型央企進行了前期接洽,對產品需求進行探討。為確保投資安全,中大桿塔持續關注行業動態,對磷酸鐵鋰儲能市場狀況及發展進行跟蹤、調研分析。經調研,同期國內多家企業擠入鋰電池賽道,預判未來市場將會出現供大于求,同時國際市場訂單存在不確定性,經綜合分析,中大桿塔擬終止該項目投資事宜。
該公司進一步指出,終止前述投資項目不會對公司現有業務及經營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本項目終止的同時未產生債權債務,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項目還處于前期準備階段,對子公司和上市公司影響都不大。”6月7日,國際實業證券部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終止該項目主要是考慮到鋰電池儲能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后續若市場發生變化,是否重組該項目還不確定,如果重啟也需要董事會進行審批。”
鋰電儲能投資“大撤退”
自2023年下半年,鋰電池儲能市場便已發生重大變化。2023年7月21日,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正式上市,上市后市場對基本面未來供應過剩快速形成一致預期;2023年四季度訂單持續減少不斷強化市場悲觀情緒,鋰礦定價機制調整讓利進一步打開了鋰價格下行空間。華泰期貨研報6月7日認為,碳酸鋰相關市場產量及庫存持續增加,現貨價格繼續探底。
界面新聞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粗略統計的37家A股鋰電池儲能相關上市公司中,僅寧德時代(300750.SZ)、國軒高科(002074.SZ)、珠海冠宇(688772.SH)、億緯鋰能(300014.SZ)等7家公司于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其余30家盈利額均有所下滑,占比超81%。
這一背景下,曾經著急擴張或跨界涌入鋰電池儲能市場的各家公司開始“大撤退”。
- 4月1日,電解液龍頭新宙邦(300037.SZ)表示,考慮到當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的市場增速較2022年有所放緩,并且荊門新宙邦已具備年產8萬噸電池電解液的產能,此產能可滿足短期內公司華中區域市場需求,決定延期擬投入2.6億元荊門新宙邦二期10.3萬噸鋰電池電解液產能項目(已累計投入1303.5萬元)。
- 4月22日晚間,惠云鈦業(300891.SZ)宣布,終止擬6.3億元投建的年產10萬噸新能源材料磷酸鐵項目。
- 4月26日,華軟科技(002453.SZ)宣布終止總投資4.5億元的年產12000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及年產6000噸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
- 5月10日,曾于2023年3月31日宣布旗下江西小黑小蜜主業轉型及計劃35億元投建磷酸鐵鋰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的黑芝麻(000716.SZ)回復投資者稱,公司的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目前尚未正式投建;“自2023年下半年起,因與本項目相關的外部發展形勢、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與公司此前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假設的條件產生了重大差異,面對外部條件(包括但不限于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市場供應價格、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售價等)的重大變化,公司采取審慎措施暫緩項目建設”。
項目子公司業績考核不達標
中大桿塔是國際實業于2021年2月收購而來的控股子公司。
當時公告顯示,這家上市公司出資10億元向徐州蘇領建材貿易有限公司及自然人周中民分別受讓中大桿塔各40%股權,完成后其合計持有中大桿塔80%股權。經過評估,中大桿塔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增值103,062.1萬元,增值率444.85%。
值得一提的是,持有中大桿塔60%的徐州蘇領建材貿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馮建方。馮建方于2022年1月成為國際實業的實際控制人。

界面新聞了解到,國際實業當時的控股股東乾泰中晟于2021年12月27日與江蘇融能簽訂協議,乾泰中晟將其持有的國際實業109,708,888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2.82%)轉讓給江蘇融能,交易價11.12億元。轉讓完成后,江蘇融能成為國際實業的第一大股東,馮建方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2022年10月,國際實業啟動定增募資計劃,進一步向江蘇融能發股募資9.63億元。該事宜最終于2023年9月終止。截至目前,馮建方通過江蘇融能間接持有國際實業109,708,888股,占公司股權比例22.82%。
目前,中大桿塔主營業務包括電力鐵塔、鋼結構產品、光伏支架等金屬產品制造業務及熱鍍鋅業務,用于電力鐵塔、高速鐵路接觸網支架、鋼結構廠房架構、光伏發電等領域,先后與國家電網、中鐵、中核等企業合作。
6月6日公告顯示,按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數孰低為標準,中大桿塔2021-2023年累積實際凈利潤為33585.45萬元,與承諾的凈利潤35400萬元差額-1814.55萬元,中大桿塔未完成業績承諾目標。由于中大桿塔在利潤承諾期內沒有完成業績承諾目標,經測算,業績承諾方(即原控股股東蘇領建材)應當向公司補償現金6407.31萬元。

國際實業最新公告稱,根據北京亞太聯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中銘國際資產評估(北京)有限貴任公司出具的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大桿塔商譽減值測試相關的資產評估報告,2021年-2023年中大桿塔不存在商譽減值情形。
國際實業202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該公司商譽為8.1億元。國際實業前述證券部工作人士對界面新聞坦言,這些商譽主要來自收購中大桿塔。此外,該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貨幣資金約2.06億元、總負債11.22億元、流動負債9.64億元。
另需關注的是,近年來,國際實業業績走入低谷。2023年,國際實業實現歸母凈利潤8080.5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2.87%,主要原因系投資收益減少,2022年其轉讓所持萬家基金40%股權后有較大的持有期投資收益7845萬元及股權轉讓的投資收益34955萬元。
今年,國際實業業績有所好轉。2024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1.47%至821.5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