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自2013年創辦以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一直被視為技術貿易“風向標”。特斯拉汽車曾在此實現中國大陸首秀,全球首款由中國企業研發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也從上交會走向市場。
第十屆上交會將于6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本屆展會有哪些新技術、新產品首發?
6月7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屆上交會將聚焦能源低碳、數字技術、生物醫藥三大領域,設立新能源裝備、綠色交通運輸、商用密碼、大模型與服務機器人、嵌入式系統與數字智造、醫藥科技、生物技術等七個技術專區。
其中,商用密碼、低空經濟、嵌入式系統等新興領域展商均加大了展示面積,相關展商達60多家。碳足跡碳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農業種業等領域將有20多個項目首次參展。
在低空經濟領域,上海東古智能今年首次參展上交會,將展示其自主研發的長航時垂直起降復合翼無人機、全球首個輕工業級360度全方位水下機器人。
據介紹,28家企業和機構將首發新產品、新技術,其中全球或全國首發的有11項,包括全球首發適應戶外復雜場景的無人配送車、國內首發高強輕量化降噪車輪等。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六周年,上交會將設立長三角區域協同科創一體化成果展示專區,集中展示長三角各地聯合整合科創資源、聯合對接轉化企業技術需求以及聯合研發攻關形成的系列成果。包括晶圓量測專用納米級高精度氣浮平臺、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半導體先進封裝專用設備等。

每屆上交會都會展示眾多科技創新成果,今年參展的國際領先技術有20余項。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國表示,一年來,上海聚焦科技成果供給、需求、服務、載體等方面,促進更多高質量成果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3年上海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850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高校院所等科研事業單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2億元、同比增長26.6%。
翟金國表示,上海已啟動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39家高校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賦權改革、成果單列管理、合規創業、盡職免責等7項改革任務。同時完善企業需求導向的供需對接體系,吸引社會資本深度參與,持續培育市場化、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
據悉,本屆上交會將展示國際國內2000多個待轉化的創新成果、500項待解決的企業創新需求,還將組織100余位技術經理人、10余家服務機構現場提供服務。

近年來,上海持續推動技術貿易高質量發展,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2023年,上海技術進出口合同金額181.3億美元,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其中出口合同金額128億美元,進口合同金額53.3億美元。
上海專業技術服務、計算機服務、電子設備制造等領域技術貿易往來活躍。“十四五”開局以來,上海技術進出口合同金額年均增長5.8%,其中技術出口合同額年均增長7%;技術進口合同額年均增長3.1%。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在會上表示,這得益于上海積極培育貿易主體,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培育競爭新優勢。
上海今年3月印發的《上海外資研發中心提升計劃》提出,鼓勵外商在滬投資設立研發中心。截至一季度,上海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567家,培育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43家。同時,上海還在國內率先實現技術出口退稅申報 “免填報”,創新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認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