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的樂視網(300104)投資者索賠案出現進展,律師再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達的部分投資者判決書。
據了解,北京金融法院判決被告樂視網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投資者支付經過指定機構核算的投資差額損失、傭金、印花稅等賠償款。此外法院還判決被告賈躍亭就原告投資者的損失與被告樂視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與此相關的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都需承擔不同程度的連帶賠償責任。
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作為樂視網的保薦機構,就原告投資者的損失,在10%的范圍內與被告樂視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一審判決,被告樂視網需向原告投資者支付投資差額損失、傭金、印花稅等賠償款共計近20.40億元。業內律師認為,符合自2010年7月30日(含)至2017年7月10日(含)期間買入、并于2017年7月10日閉市后當日仍持有樂視網股票,并在之后賣出或仍持有而虧損的投資者,有望獲賠。
平安證券作為保薦機構,多次卷入上市造假被罰
樂視網持續十年財務造假,給投資人、股民、供應商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
2020年7月樂視網正式退市,不過在其退市之前,樂視網2017年巨虧139億引發市場關注, 此后在2018年和2019年,公司又相繼虧損40.96億元、112.97億元,三年累計虧近300億元。
此后在2021年4月,證監會披露樂視網財務造假案稱,樂視網在2007年至2016年就存在財務造假,其報送、披露的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相關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報均存在虛假記載。樂視網10年共虛增收入18.7億元,共虛增利潤17.3億元。
平安證券作為樂視網的保薦機構,難逃其咎,深圳證監局認為時任內核負責人龔寒汀未能勤勉盡責監督、執行保薦業務各項制度,未能在內核階段審慎把控業務風險,對其采取監管談話措施。認為時任總經理、保薦業務負責人薛榮未能勤勉盡責監督、執行保薦業務各項制度,未能有效加強內部控制、規范業務行為、防范業務風險,為不適當人選,自監管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相關職務或者實際履行上述職務,同時還暫停平安證券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平安證券除了在樂視網陷入保薦造假事件外,也曾在萬福生科案中,作為保薦機構被罰。當時萬福生科為了達到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條件,在披露的2008年至2010年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平安證券作為保薦機構,未能按照盡職調查工作要求,全面審慎核查財務狀況、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出具的保薦書存在虛假記載”。
證監會當時在萬福生科欺詐上市案向平安證券開出了“史上最嚴”罰單,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并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業務收入2555萬元,并處以2倍5110萬元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人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平安證券公司其他責任人等也采取了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和罰款等處罰。
業績承壓,今年以來多次挨罰
2022年,平安證券因樂視網事件,被暫停3個月的保薦機構資格,投行業務受到巨大沖擊。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平安證券僅成功保薦1家企業上市,承銷與保薦費為8942萬元,在54家參與了新增上市企業的券商中僅排名第40。
2023年,平安證券保薦業務有所恢復,不過全年保薦企業也僅有2家,承銷與保薦費9758.90萬元。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平安證券作為首發保薦機構的上市公司為華緯科技和西磁科技。
除了保薦業務表現不佳,平安證券2023年業績出現了明顯下降。公開數據顯示,平安證券2023年營業收入105.56億元,同比下降21.28%;歸母凈利潤41.17億元,同比下降7.44%。
今年以來平安證券也因各類問題,收到了處罰。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后的第一天,2月9日證監會官網發布債券類處罰公告,平安證券就位列其中。
證監會對平安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平安證券的違規行為一是債券發行定價過程中,存在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個別項目債券發行利率與承銷費用掛鉤;二是個別債券項目盡調不完整,關鍵要素獲取不充分。
除此之外,不多見的涉稅處罰,今年5月也直指平安證券。據了解,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因“在賬簿上多列支出”的違法行為,被處以73930.55元罰款。
通過平安證券合并資產負債表顯示,其2023年“應交稅費”為2.84億元,而2022年同期為5.76億元,同比銳減50.71%。其中,“企業所得稅”由3.16億元銳減至0.37億元,同比降幅達88.13%。
合并利潤表顯示,平安證券其“所得稅費用”由8.80億元下降至6.73億元,降幅為23.54%。“稅金及附加”由0.68億元降至0.60億元,下降11.42%。
2024年5月,平安證券發布一篇券商行業的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業績高基數下承壓,歸母凈利潤下滑32%,杠桿倍數整體較年初下滑。上市券商合計經紀、投行、資管、利息、自營業務凈收入同比變動-9%、-36%、-2%、-36%、33%,均面臨不同程度的下滑。
多次陷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風波的平安證券,如今又臨公司業績下滑,行業業績高基數下承壓等問題,2024年又將如何才能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