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6月6日晚間,一份關于“某信托公司自6月10日起暫停在售政信類產品”的消息開始在業內流傳。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多方了解后確認,消息中所指信托公司為金谷信托,暫停發售政信產品屬實,截至6月7日上午,金谷信托直營(財富中心),以及三方代銷平臺均已暫停其政信項目。
“目前公司APP上的政信產品確已全部下架,尚不清楚下架原因以及何時重新上架,不過APP上仍有現金管理類等標品在售。”界面新聞記者撥打金谷信托財富中心電話后獲悉。
關于此次產品下架,業內存在幾種猜測。
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金谷信托此次暫停發售政信項目或與“331名單”相關,監管近期對部分信托公司政信業務進行窗口指導,相關信托公司政信業務已出現調整。
“各地金監局有給信托公司接口,排查融資平臺是否涉及‘331名單’,涉及的就不能做新業務了,不在名單里的沒事。”消息人士指出,“應該并非單獨針對金谷信托,各個信托公司政信業務都有涉及,只是不同屬地監管動作有先有后。”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2023年6月,財政部曾開展新一輪城投債務摸底,主要摸排各地城投類主體是否觸及限制性指標,限制類城投主體的認定以2023年3月31日為節點。
此后,業內遂以“331名單”指代此次名單內城投主體,同時名單內城投主體日后融資也僅能借新還舊。
“樹大招風,檢查完還會重新發售的”,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華鑫信托和大業信托的政信項目仍在售,金谷信托近幾年深耕江浙區域,發展較快,規模也做的比較大。
此外,也有從業人士認為,此次針對金谷信托的檢查或許與金谷信托較為依賴三方銷售模式有關,“監管應該對這種三方銷售方式不太支持。”
兩高(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應越向記者提到,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只能通過信托公司直銷或委托商業銀行代銷,三方財富公司或者個人是不允許推銷信托產品的。
“早在2007年,原銀監會頒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便明確提到,信托公司可委托商業銀行推介。此后,銀監會又出臺《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在此提到,嚴格執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機構銷售風險向信托公司傳遞。發現違規推介的,監管部門要暫停其相關業務,對高管嚴格問責。”應越表示。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金谷信托、華鑫信托仍較為依賴三方銷售。且相關產品時常在朋友圈以“央企信托-XX市政信信托”進行推介。
公開資料顯示,金谷信托于1993年4月成立,2007年經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達)參與重組后于2009年重新登記換發新的金融許可證。
公司注冊資本22億元,中國信達和中國婦女活動中心分別持有金谷信托93.75%和6.25%股權。
今年1月,金谷信托官微曾發文稱,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2023年全年,金谷信托實現營業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信托業務收入8.62億元,同比增長24.18%;實現凈利潤3.17億元,同比增長136%,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任務,主要經營指標增長趨勢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公司2023年財富銷售金額超600億元,自主銷售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5月17日,金谷信托官微顯示,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突破2500億元。
但短暫下架后,截止最新,金谷信托APP又重新上架了相關產品,客服表示是調整排期。三方渠道則表示已停,只有直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