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韜略 志澤
短視頻行業有句話叫:“所有生意,都值得在抖音重做一遍。”
從2022年開始,抖音在到店團購市場大舉擴張,原霸主美團節節敗退,外界一度質疑,抖音會不會擊垮美團,進而上位。
但劇本沒有朝抖音期待的方向推進。
本地生活再戰
去年3月24日,美團財報電話會議上,創始人王興被人問起:
“美團如何看待餐飲領域的競爭對手?”
彼時美團四面受敵。“短視頻雙雄”抖音、快手正大力開拓餐飲業務;阿里俞永福執掌的本地生活集團,也整合高德地圖的流量與餓了么的商家資源,對著美團沖鋒。
但王興的回答無比自信:
“其他競爭對手、既有平臺,包括新入場的短視頻平臺,都不具備挑戰美團的實力?!?/p>
雖然美團在本地生活市場的防線牢固,并且組成一道高頻到低頻,低價到高價,相互促進的業務矩陣,但抖音的生猛,還是讓人心里免不了有問號:
美團果真如此堅不可摧嗎?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與王興同出福建龍巖。2008年,王興創業中國版Twitter“飯否”時,張一鳴曾任技術合伙人。后來,王興對張一鳴的評價是“敏銳”:
“一件事的關鍵是什么,他總能比絕大多數人更早看明白。”
在本地生活業務上,張一鳴同樣敏銳。
早在2018年,抖音便測試團購業務,把商家信息塞進短視頻里。晚點LatePost報道顯示,2019年,張一鳴激勵抖音團隊,不要永遠停在信息產品上,要大膽開拓服務業務:“在餐飲、購物、旅游(業務上)Go Deep (深入)?!?/p>
此后,抖音用數年時間,摸索出一套方案:對商家施行0傭金、0抽成的入駐政策,同時要求商家盡量上線“全網最低價”套餐,培育用戶的“省錢”心智,并形成一套和美團不同的流量打法:
美團是把商家和商品信息放到平臺,由消費者主動搜索發起,然后進行交易,而抖音則是用短視頻幫商家把產品推到可能感興趣的用戶面前。
或者說,美團是“人”找“貨”,抖音則是“貨”找“人”。
這一差異下,抖音可為消費者提供已有認知外的消費需求滿足,為商家帶來美團更難滿足的價值:靠內容激發興趣,撬動潛在的新用戶,因而有了跟美團一爭的基礎。
這一基礎,加上抖音的巨大流量和社交傳播威力,就更令其旗開得勝。
在2022年,測試了數年打法后,抖音正式向美團發起了大沖鋒。
先是在APP端,抖音加大了團購商品類內容的流量扶持,讓一大批探店達人出現在抖音用戶的推薦頁。
此外,抖音連續發布面向本地商家的服務平臺、營銷平臺,讓商家動動手指,就能把自家商品放在抖音上推銷。
這一組合拳大獲成功。媒體報道顯示,抖音2021年的本地生活GTV(總交易額)約為100億元,到2022年已達到770億元左右。
美團的到店GTV,則從2021年約3800億元,降至2022年約3600億元。
一增一減下,外界盛傳,抖音即將顛覆美團。
但進入2023年,抖音攻勢有所放緩。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接近2000億元,增速從2022年的超過700%,降至256%。
反觀美團,交銀國際數據顯示,2023年美團到店GTV超過7000億元,同比增速約為100%。
從增速看,抖音仍然更快,但背后有基數小的原因。從市場態勢看,去年本地市場快速復蘇,新增的消費主要涌向了美團,抖音更接近陪跑者。
甚至可以說,抖音開始顯現出打不動美團的跡象了。
從閃擊到鏖戰
為什么抖音初期能壓著美團打,后面卻不行了?
首先是,抖音“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不再。
2020年以來,餐飲行業深受疫情困擾,客流銳減,連鎖品牌擺攤一度盛行:海底撈擺攤賣盒飯,肯德基把早餐餐車推上街。有餐飲品牌創始人喊出:
“當下必須務實,及時行動。為了生存,不丟人!”
另一邊,多地餐飲協會呼吁外賣平臺降低傭金(平臺抽成)。云南省餐飲和美食行業協會指出,98%的本地餐飲企業面臨低營收,乃至無營收困境。重慶四大餐飲協會聯名致函美團:
請盡快紓困餐飲行業。
如此重要的時間點,王興卻將精力撲在社區團購上。2020年,因大力建設社區團購,美團新業務虧損額從上一年的67億擴大至109億,王興則在財報會議上大談社區團購價值:
“這是美團五年一遇,甚至十年一遇的機會。大家看看淘寶、京東的歷史,就會認同我的話。”
餐飲行業追逐客流的強烈愿望,因此被抖音敏銳捕捉。
對商家來說,入駐抖音的決策幾乎不需要思考。一邊是客流銳減,現金流告急;一邊是免傭入駐的國民級超級流量池,就算是扎進去碰運氣,也比坐以待斃好。
但2023年以來,隨著防疫管控政策放開,本地商家的正??土髟趶吞K,驅動商家追逐抖音流量的“源動力”減弱了。
外部因素減弱的同時,抖音的弱點也開始在其更進一步的進攻中日益顯露。
抖音依賴被動的消費場景,靠內容激發用戶的好奇心,吸引消費。去年,美團和抖音各自玩了一場咖啡營銷,可以很好地看出抖音對美團的優勢。
去年5月,美團發布上??Х任幕澔顒?,咖啡品牌Peet's、Tims分別在其平臺獨家上線了新品橙子風味冷萃、綠豆椰乳冷萃,但兩款產品都未引起過多討論。
4個月后,瑞幸咖啡與貴州茅臺聯名發布新品醬香拿鐵,產品一經發布,立即在全網爆紅,上線首日便銷量突破542萬杯,銷售額破億元,刷新瑞幸咖啡單品紀錄。
而其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抖音。
早在9月1日,瑞幸咖啡便在抖音為新品營銷造勢,發售當天,產品首發選在抖音直播。次日復盤,抖音團購在4個小時里,為醬香拿鐵貢獻了1000萬銷售額,在預熱到上市的4天里,為瑞幸抖音官方賬號漲粉100萬。
這背后是抖音恐怖的爆款能力,只要商品本身有噱頭,借助達人探店、達人直播、品牌視頻及自播等一系列手段,抖音就能將它打造成“神”,且衍生效應強,一傳十,十傳百。
但為什么抖音打美團,最成功的突破口是飲品?
答案顯而易見,飲品客單價低,決策成本低,給人的新鮮感強,它與短視頻最有“緣分”。
但消費者的新鮮感總會過去。
一旦回到正餐場景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依然要回歸到主動選擇,在自己的意向內挑選一個好的門店去消費,這就回歸到美團的優勢上來了。
獨霸國內餐飲市場多年,用戶早已形成“吃喝玩樂上美團”的習慣。
目前,抖音也在做美團式的主動貨架場景,不過仍在起步階段,商家數量仍顯著不及美團,消費者的習慣培養也是一座有待翻越的大山。
外部的助力弱了,自身的進攻打到了美團的銅墻鐵壁之上,這讓抖音的進攻效應顯著地弱了下來。而就在這個時候,“睡獅”美團也蘇醒了。
抖音入局團購的早期,美團也不是沒看到抖音這些動作,但在相當長時間內,它對抖音的入侵都是不以為然。
2022年,美團更對抖音得出“威脅可控”的調研結論,原因是美團認為,抖音只能做酒旅、預制菜一類的邊緣品類,“啃不動”美團的核心商家。
這相當于進一步給了抖音機會。2022年下半年開始,抖音攻勢迅速壯大,越來越多的知名餐飲連鎖品牌,也開始帶著廣告預算奔向抖音。
但從去年開始,反應過來的美團開始修筑“長城”,并且大力布局直播內容,反攻抖音的進擊。今年4月,美團更是任命高級副總裁王莆中為本地商業CEO,統一管理到店、到家事業群和基礎研發平臺三大業務。
王莆中曾是百度外賣干將,后被王興挖來管理外賣事業部。此次統一戰線,王莆中仿效阿里88VIP的超級會員模式,準備將外賣“神會員”覆蓋至到店業務。
意圖十分明顯,加固業務防線,與抖音“搶人”。
市場顯然也開始更加相信王興的話,即其他平臺難以挑戰美團。在抖音增速放緩,美團重新回到高增長的趨勢之下,今年美團股價快速回暖,并在2月5日至6月6日大漲近80%,“收復”市值超3000億港幣。
善打“游擊戰”的抖音
抖音打不動美團了,其根源還在抖音自己。這里面的原因可以概括為:
其一,抖音無法,也從未全力進攻美團的基本盤。
王興講得很清楚,美團有全球最大的即時配送網絡,線下配送優勢極強。去年美團產生了219億筆即時配送訂單,背后是一個由海量運力、商戶、用戶構成,城高池深的線上線下帝國。
反觀抖音,其戰略靈活,戰術動作也多,但幾乎不打正面戰爭,據晚點LatePost報道,美團內部甚至因此給抖音起了一個綽號:
游牧民族。
外賣是美團核心基本盤,也是決定用戶長期留存的關鍵所在,要不要死磕外賣,要做多大規模,抖音至今也未傳遞出清晰信號,也顯示出對美團護城河的敬畏甚至恐懼。
早在2021年7月,抖音便在一線城市上線心動外賣,但很快下線。2022年下半年,心動外賣再度重啟,到去年年中,抖音又大砍外賣服務商。
戰略變動背后,抖音也出現人事的頻繁變動。
2020年至今,抖音多次更換生活服務業務負責人。
對字節跳動來說,內部輪崗制是培養跨部門管理人才,破除職業倦怠感的一個重要手段。還有一層意思是,輪崗可以避免內部腐敗,所謂“滾石不生苔”。
但抖音本地生活業務負責人幾乎一年一換,這對其戰略延續性的影響是偏向負面的。
其二,抖音在用副業打美團的主業。
2020年初,字節跳動商業化部門做出一個戰略判斷:抖音必須轉型交易型平臺。
背景是,國內網絡廣告大盤增速有限了。
中國互聯網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同比增速為24.17%,到2019年僅為18.21%,而據騰訊《一線》報道,2019年字節跳動廣告收入占比高達85.7%,所以它必須尋找新的增長。
但這也面臨一個問題,新的增長依然要建立在抖音的流量之上,而若對流量開發過度,則可能導致抖音本身的地位削弱,尤其在視頻號的激烈競爭下,它就更要警惕得不償失:
用流量拉動了電商、本地生活,但卻喪失在短視頻競爭的優勢。
晚點LatePost就曾報道,抖音集團原CEO張楠曾經批評各業務部門,伸手要流量要得過分。抖音曾在內部做過測試,只要抖音的電商內容占比超過8%,主站的用戶留存與使用時長就會下降。
如此一來,電商、本地生活這些,依然只能算是抖音的副業,而非基本盤。
換句話說,抖音的電商交易類內容太多,主業廣告就危險了,但面對美團這樣強大的對手,抖音就算全力以赴也難有勝算,何況是副業打主業。
其三,抖音欠缺對C端的吸引和撼動。
這幾年,中國的電商與本地生活都發生了流量型新巨頭,與貨架型老巨頭的戰爭。但戰略、戰術和戰況完全不同:
拼多多打淘寶,是直接主業打主業,硬碰硬,戰略是死磕C端,戰術包括最激進的價格戰百億補貼,最算計人性的砍一刀,最激進的售后政策僅退款等等,刀刀是殺招,刺刀見紅。
但抖音打美團,不但副業打主業,而且總想走捷徑,處處“留后路”,從初期低調起步,到用免傭金、高流量吸引商家,再用流量激勵“探店大軍”,打造爆款。
抖音生活服務的使命叫“激發新生活,助力好生意”,打來打去,重點似乎都在B端。
如果抖音下決心與美團決戰,就該像拼多多一樣大力補貼消費者,顛覆美團的價格體系;全力建設外賣團隊,瞄著美團最核心的C端業務猛打。
但抖音團購至今也未拿出有明顯聲量的補貼活動。據晚點LatePost報道,去年六月,抖音外賣還放棄了千億GMV目標,且不再以GMV為考核指標。
究其原因,還是基本盤不同。
拼多多與淘寶的競爭,是要命的戰爭,抖音做本地生活,更像是順帶著做。
從這個角度看,抖音在本地生活,注定不會有太大的前途,而在視頻號對其核心優勢不斷發起挑戰的當下,抖音恐怕也不會拼了老命跟美團打了。
參考資料
[1]《本地生活新變局:抖音的激進目標與美團的靜悄悄》晚點LatePost
[2]《抖音內幕:時間熔爐的誕生》 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