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周星馳還沒有開通抖音和 TikTok 賬號,他經常更新的,還是推特和 Instagram。
抖音短劇《金豬玉葉》上線前一天,周星馳在推特上更新了一條,言辭中透露著姿態謙卑:「9527 劇場第一個短劇《金豬玉葉》明天上線了,感謝監制易小星與導演馬史全力創制,從《萬萬沒想到》開始,小弟作為易小星影迷今天可算圓夢,《金豬玉葉》高手如云,各有風采,曾幾何時,小弟空有一身武藝,卻苦無發揮機緣,希望 9527 劇場能成為創作人發揮所長之地。」
這段話傳播有限,沒提抖音的名字,但「小弟」周星馳點名了兩個事實:一個是易小星作為主創的核心人物,在這部作品中的作用可能遠超于周星馳本身;二是周星馳作為短劇的出品人之一,更看重的是九五二七劇場能給創作人提供一個發揮的空間,而不只是打造自己的內容那么簡單。
也就是說,功成不必在我。
打著周星馳的旗號,數據不能太差。從提前半年就官宣雙方的合作,到如今定義成「首部公路題材的抖音精品短劇」,《金豬玉葉》上線24 小時超過2000 萬播放量,首集點贊量超過70 萬,留言超 3萬條,全網熱搜20 多個,各方面的數據都透露出了抖音制造精品短劇的能力。
抖音與周星馳合作的短劇,本質上是各取所需。
短劇市場整體水漲船高,「微短劇分級備案」6 月正式開始實行,在微短劇監管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抖音需要給行業拿出標桿性的作品,找到電商廣告投放的新范式。除此之外,吸納更多名家名導進入短劇市場,把經典影視IP 的生命力在抖音內的短劇生態中重新煥發出來,帶動商業化廣告循環。
而對一代流行文化符號周星馳來說,如今他在忙著 IP 變現。
入局 Web 3,發行名為「Nobody」的 NFT 作品;與 Netflix 聯手打造動畫《美猴王》,口碑反響平平;與愛奇藝合作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預計今年三季度播出;這些都與抖音的九五二七劇場一樣,是對過去情懷的一種消費,更是一種IP 生意。
抖音需要優質 IP 打造標桿樣本,周星馳需要 IP 變現不斷嘗新,各取所需、各為所用。至于結果是否皆大歡喜?則不是一件短時間就能見效的事情。
01 「含星量」惹爭議
既然短劇《金豬玉葉》最大的標簽是周星馳,普通觀眾們自然期待在短劇中見到周星馳本人。
但自從 2008 年主演《長江七號》之后,周星馳一直以導演而不是演員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這也成為了《金豬玉葉》口碑負面的重要原因。很多觀眾沒有在短劇中看到周星馳,直接打了差評。
《金豬玉葉》播出后,監制易小星也看到了這種誤解,他能理解老粉絲們想看到周星馳出演的心情,因為他也很想,但是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想做的事情不一樣,「星爺在這個短劇中,隱藏在幕后嚴格把握了品質和風格,這就是他現階段想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周星馳不會在短劇中露臉。
短劇《金豬玉葉》先導片中,有一個 15 秒的片段,周星馳以一個背影的姿態出現。夏若妍飾演的美女律師葉小萊,到訪周星馳辦公室,表示有一宗情感詐騙案需要處理,詢問周星馳是否是受害人周先生時,星爺竟表示自己為被告,然后展開桌上一堆受害人的照片,當場嚇壞了葉小萊。
《金豬玉葉》不見周星馳,但處處都是周星馳的影子。
「底層小人物敘事」一直都是周星馳電影敘事的重要元素,如今在短劇《金豬玉葉》中,草根主播、被上司針對的實習生,本質上都符合周氏喜劇的典型人物設置。而向周星馳電影致敬的元素也是在短劇中比比皆是,比如男主角扮演殺豬佬,形象與《國產凌凌漆》的周星馳如出一轍,《喜劇之王》的電影海報也出現在男主角房間中。
《金豬玉葉》已經上線兩集,整個短劇故事走向以網絡詐騙為背景,圍繞實習律師葉小萊與主播朱浩合作揭露「殺豬盤」詐騙案件,挽救親人的同時找尋個人職業道路,整體風格屬于冒險,同時融合了喜劇和情感等多種類型。
作為出品人,周星馳肯定是參與了《金豬玉葉》,只不過參與的程度有多少?「含星量」只能通過別人的口中得知一二。
比如在劇本討論上,周星馳清楚每一次劇本的改動。在拍攝期,他和易小星輝每天電話交流;拍攝完成后,每一集的粗剪版本周星馳都看過,「他也明確對演員有要求,對表演十分關注,會專門了解新人演員,稱贊某些片段詮釋的很好;他還參與了后期剪輯環節給與意見指導,會關注節奏進度、笑點設置,希望把內容做得更極致。」
這些含糊的表述只能證明,周星馳的角色只是出品人而已,他是《金豬玉葉》的靈魂人物,但替他把關的是易小星。
早在今年年初,抖音就已經官宣了這一短劇合作,標題強調是「抖音聯合周星馳」,二者「推出短劇廠牌九五二七劇場」。而到了 6 月,《金豬玉葉》上線前的一個細微差別是,抖音官方宣傳的標題,沒有再帶上「周星馳」三個字。
降低觀眾對短劇中「含星量」的期待,做好預期管理,本應就是影視宣發的重點之一。而跟《金豬玉葉》一樣能衡量「含星量」的作品,就是今年第三季度上映的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
愛奇藝早已官宣,周星馳是節目的發起人,將與羅永浩、楊笠、周奇墨等一道出現在這檔 S+ 級別的喜劇節目中。至于周星馳是否會出現在節目中,以何種方式出現,以及如何做好觀眾的預期管理,《金豬玉葉》可能已經給了愛奇藝前車之鑒。
02 暑期檔,不再是電影院專屬
暑期檔,歷來是傳統影視行業的必爭之地。
原因是,其跨度時間長(6—8 月)、供給內容豐富,此前諸多中國電影票房記錄就是在暑期檔創造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檔期則是春節檔,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國年輕影視觀眾消費的重要市場。
從《金豬玉葉》的更新日歷看,其一周更新四集,端午節加量,在 6 月 21 日正式完結第一季。
而第二季同樣也是 12 集作品,大概率也將在暑期檔播出,因為第一季跟第二季同時出現在了 2024 年 4 月北京重點網絡微短劇拍攝備案公示劇目信息中,申報機構都是北京拍拍看看科技有限公司,這是抖音旗下曾經推出社交產品「多閃」的運營公司。
2024年暑期檔電影院的重磅作品可能不多,但手機里抖音的暑期檔可能糧草充足。
就在頂著周星馳名號的《金豬玉葉》播出第三天,打著李若彤旗號的抖音短劇《午后玫瑰》也官宣了開機,李若彤擔任監制和主演,這部作品也將在暑期檔上映,「這是李若彤時隔10 年再次出演現代劇,也是她首次拍攝短劇」。
與周星馳發起的「九五二七劇場」如出一轍,李若彤這部短劇屬于抖音精品劇場中的「玫瑰故事劇場」,《午后玫瑰》也是這個劇場的第一部作品。這個劇場關注兩性情感與成長主題,聚焦探討現代親密關系、女性自我成長以及親情友情等當下熱議話題。
可以說,「九五二七劇場」與「玫瑰故事劇場」成為抖音擁抱今年暑期檔最熱的兩大廠牌,它們都是抖音短劇走向精品化的新風向標。
過去三年間,短劇市場經歷過野蠻發展的初始階段,作品創造過暴利的神話,也制造了良莠不齊的局面。一方面是為了獲取流量不惜觸碰暴力、庸俗等底線內容;另外一方面是,快速的發展出現了高度同質化的內容,套路雷同手法單一,這讓短劇市場的觀眾很容易審美疲勞。
而要打開短劇行業的想象空間,必然要制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因為品牌定制短劇是廣告商業化的最好載體之一。
此前最出圈的短劇作品來自咪蒙,而收益最大的是韓束等品牌方。在抖音平臺內,定制短劇已經成為品牌廣告進行商業化推廣的有效渠道,在通過與咪蒙合作自制短劇之后,韓束成為去年抖音內平臺美妝護膚行業銷量榜第一的品牌,遠遠超越了歐萊雅和花西子。
有第三方數據測算,韓束在咪蒙團隊總計定制了 5 部短劇共 80 集,按照每集 55.8 萬元的報價計算,韓束只用了 4500 萬元投入就拿到了超 33 億元銷售額和 50 億+流量。
而如今,精品短劇勢必會在短劇行業的投入水漲船高。有消息顯示,《金豬玉葉》第二季招商已經在今年 2 月售出,售價 800 萬。雖然《金豬玉葉》第一季還看不到品牌植入的痕跡,但隨著抖音短劇暑期檔的繼續,精品短劇的商業化效果,必然會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短劇的本質,不是影視作品,而是有故事性的短視頻內容。對抖音來說,短劇是承載品牌廣告和商業化變現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對廣告客戶來說,這是品質更高的投流廣告,可以觸達到新鮮而廣泛的人群,探索流量價值的洼地。
此前《賈玲與韓寒:春節檔幕后的資本局中局》中已經提到,抖音沒有參與出品任何2024 年春節檔電影作品,而是集中精力布局短劇市場,未來重要電影檔期的觀影人群,勢必會被火熱的抖音短劇分流。
而未來的暑期檔和春節檔,或將是抖音精品短劇的大爆發時刻,不再是電影院的專屬。
03 周星馳消費自己
2019 年春節檔的《新喜劇之王》,曾遭遇口碑和票房的滑鐵盧,周星馳被質疑賣情懷、炒冷飯,此后周星馳再也沒有電影新作問世,而此后一連串的操作更讓人直呼,周星馳在消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要在電影院等到周星馳,可能還需要很久。早已經制作完成的《美人魚 2》,因為演員問題一直無緣上映大銀幕,而周星馳官宣的新片《功夫女足》,算是 23 年前《少林足球》的續作,預計將在今年開拍,最新的消息還在選角中。
而讓周星馳在社交媒體上樂此不疲的,還是他的 Web3.0 事業。
2022 年,元宇宙的概念走向泡沫,周星馳卻依然樂此不疲。他首次開通社交媒體,注冊了 Instagram,并發布了一條招募 Web3.0 員工的廣告:「在漆黑中找尋鮮明出眾的 Web3 人才。」同時注明,他會親自選人。
周星馳對擁抱新事物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Nobody」就是他個人品牌的最好證明。今年 2 月,初創公司 Moonbox 推出了首套名為「Nobody」的 NFT(區塊鏈上的一種加密代幣)作品,發售之后,上線了 Nobody App,持有者將可以通過 Nobody App 與這些角色聊天,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背景故事。
此外,還將有專屬功能給持有者創造對 Nobody NFT 角色進行二次創作的空間,這本質上是對《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和《美人魚》周星馳電影 IP 的一種消費變現。
毫無意外的是,NFT 項目剛推出時火爆一時;但不到兩個月就跌破了發行價格,如今已經是冷門交易產品。
這種依托明星概念的 NFT 產品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此前周杰倫、余文樂等人都參與過明星跨界的 NFT 項目,幾乎都是以一地雞毛收場。本質上,這只是利用明星效益對NFT 工具的加持,不是用來投資的,而是展現明星流量的價值而已。
用周星馳參與 Web3.0 的邏輯,再來看周星馳參與抖音短劇「九五二七劇場」和愛奇藝《喜劇之王單口季》這樣的節目,就很容易明白,周星馳并不排斥通過自己的口碑和流量進行價值變現,只是這些領域不會觸碰到他親力親為的電影領域而已。
周星馳個人 IP 的多樣化變現還在路上,不斷跨界嘗新不同領域,本質都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用。至于結果,或許并不是周星馳最在意的,可能會像他的NFT 項目一樣,都將褪去周星馳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