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財域
近40億的存款可能要沒了!億利潔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億利)的一則公告又給A股理財增添大瓜。
6月4日晚間,ST億利公告稱,公司存放在億利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簡稱億利財務公司)的39.06億元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風險。
細看此次事件,來得突然,但并非毫無跡象。早已問題多多的財務公司,借錢也要去存款的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的控股股東,不聽勸阻的違規超限....疊加起來,變成了如今ST億利的難以為繼。
01、近40億存款變不良
A股再次上演“理財爆雷”,不過這次卻是自己埋雷自己炸。
根據ST億利的公告,存放在億利財務公司的39.06億元貨幣資金,主要用于向億利集團及其關聯方發放貸款。目前ST億利獲悉相關貸款已被劃分為次級貸款(不良貸款的一種),存款可能收不回來了。
ST億利表示將盡快向相關方核實有關情況,壓降存款規模。
這次的大雷,導火線源自4月30日的一次計提減值。
當日,ST億利披露2023年年報。年報顯示,在2023年,ST億利實現營業收入87.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6.4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1.62%和188.52%。
對于虧損的原因,ST億利透露是因為對存放在億利財務公司的存款進行計提,計提約4.2億元。
消息一出,市場立刻產生激烈反應:存在財務公司的錢居然要計提4.2億?一共存了多少?其他還安全么?
審計機構此時站出來,以對ST億利2023年年報出具保留意見的方式說明了情況:
截止2023年12月31日,ST億利存放在億利財務公司的款項為39.06億元,占ST億利期末貨幣資金總額的90.24%。現在已計提減值準備金額4.2億元。
至于存在財務公司的其他錢,審計機構表示無法獲取充分、適當審計證據判斷億利潔能公司存放在財務公司款項的可收回性及減值準備計提的充分性、準確性,無法確定是否需要對該存放款項及減值金額做出調整,也無法確定應調整金額及對財務報表披露的影響。
同時,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作為ST億利202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對其2023年度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換句話說:存在財務公司的錢,不太好要回來了。
02、明知山有虎,偏偏要存款
ST億利,主要從事現代煤化工產業和以光伏治沙為主導的光氫新能源產業。2000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2015年12月更名為億利潔能股份有限公司。
與億利財務一樣,ST億利同樣是億利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截止2024年3月底,億利集團分別持有ST億利34.24%的股份和億利財務74%的股份,為兩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所以出現如今這種存款取不出的情況,讓人很是困惑。按道理對于億利財務公司的困境,ST億利應該清楚。
因為即便作為旁觀者,億利財務的問題,也早已有跡可循。
2021年7月,因未建立有效流動性管理機制,票據業務審查流于形式、部分承兌或貼現票據無債權債務關系,票據貼現資金直接回流出票人等原因,億利財務被當時的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處罰款190萬元,對王文治、郭平給予警告。
2022年,億利財務又因會計記賬未真實反映業務活動、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監管責令改正、罰款100萬元;王文治、郭平被取消1年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另外兩名責任人則被警告。
到2023年9月,億利財務再次因資產分類不實、高管人員長期缺位,被北京金監局罰款100萬元。
面對財務公司的一再出問題,ST億利的態度卻很簡單:要存錢,要多多存錢,甚至要違規超額去存錢。
根據ST億利在回復問詢函時的說法,2012年至今,其與億利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簽署《金融服務協議》及補充協議的關聯交易議案中明確說明,ST億利在財務公司結算賬戶上各類存款月最高余額(含累計結算利息)合計不超過40億元。
但實際情況卻是:2021年至2022年,ST億利多次存款超限,審計機構多次提醒,ST億利多次承諾降規模,結果還是一超再超。
ST億利在回復詢問函時也承認,在2021年的2月和7至12月期間以及2022年1至4月期間,由于公司管理層對存款超限制度疏于管理、執行不到位,造成公司存放于財務公司的資金屢次超出限額。
對此上交所就此對相關責任人予以監管警示,后續上交所又就存放財務公司屢次超過限額、期間資金占用等事項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
有用么?
2022年底在億利財務存款余額38.93億元,2023年底在億利財務存款余額39.06億元。
還在埋頭增加存款。
03、大舉借債來存錢,ST億利到底圖個啥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般情況下,下屬控股公司手里有錢的情況下,放部分給財務公司純屬正常操作。
不過放在ST億利身上,這就有點二般情況了。
從年報數據來看,2021年至2023年,ST億利的貨幣資金余額為65.3億、43.8億以及39.08億元。存款余額為60.86億、41.1億和39.08億元。
2021到2023年,ST億利在億利財務分別存了51.26億、38.93億、39.06億元。
也就是說,ST億利幾乎將自己所有的錢,都存在了億利財務。而億利財務所吸收的存款中,僅ST億利一家就占到了半壁江山。
有人會說:這有什么,別人有錢想存誰那里就存誰那里,沒準億利財務給的條件也很好。
事實卻并非如此。
同樣從年報不難看出,瘋狂存款的ST億利自身資金其實并不寬裕,貸款規模和財務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2021年至2023年,ST億利借款取得現金分別為23.7億、17.6億和25.4億。加上其他籌措收到的現金28.4億、21.1億及17.2億元,相當于2021至2023年ST億利從外面分別“借”了52.1億、38.6億和42.6億。
這借到的錢,跟存進億利財務的存款數額,還真差不多,有點借錢存款的意思。
可問題是,這借錢的成本,可比在億利財務存款的收益,差了不少。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ST億利的財務成本中,利息支出分別達到5.45億、4.04億及3.54億,而利息收入只有9332萬、2780萬和2895萬元。
寧可頂著高額的融資成本,一年多掏幾個億的利息,也要往億利財務存錢。
這行為,我哭死。
而且目前ST億利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就有17.22億元,短期借款還有近11個億元要償還。本身在利億財務的存款勉強也是能還上,現在雷一炸,啥也不說了。
各位吳彥祖可能要問了:ST億利這是圖啥呢?
最大的嫌疑,怕是為了給大股東輸血。
事實上不少財務公司,都在或多或少受到大股東影響。有媒體統計,僅2023年,全國共有11家財務公司申請解散、破產,其中受大股東經營影響的達到7家。其中部分出問題的財務公司,存在控股股東隨意支取資金,甚至涉嫌票據詐騙。
上交所對于ST億利的這種反常做法同樣存在疑慮。在問詢函中,上交所就要求ST億利,結合歷史存放資金屢次超出限額、存貸雙高等情況,說明公司大額資金存放財務公司是否涉嫌向控股股東等關聯方輸送利益,是否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以及前期貨幣資金等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
在回復中,ST億利詳細說明了財務公司存在的問題,也表達了整改的決心。但是回避了是否向控股股東等關聯方進行利益輸送的核心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ST億利的控股股東億利集團,經營情況并不算好。4月13日,因為合同糾紛,億利集團持有的全部ST億利股權被輪候凍結。
此外,億利集團多次卷入債務糾紛,不僅集團被列為失信執行人,其持有的多家公司股權也先后被司法凍結。
ST億利披露,最近一年,該集團約有 3.8 億元債務逾期,現正推進債務重組。
自身深陷泥潭,控股股東還在背后拉拽,從10.4元/股已跌到0.65元/股的ST億利,自己跳進自己挖的坑,還真不好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