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達(603660.SH)2024年6月5日發布消息稱,2024年5月14日蘇州科達接受招商證券等機構調研,董秘:張文鈞;證代:曹琦參與接待,并回答了調研機構提出的問題。
調研機構詳情如下:
姜*/招商證券;胡**/象樹資產;高**/運希基金。
調研主要內容:
1、公司研發部門構成及研發投入過高的原因?
答:公司設立創新中心負責公司研發,創新中心下設相關研發事業部、產品線及軟件技術中心等研發部門負責公司研發。
公司所處的視頻應用領域是以技術競爭為核心的,技術研發能否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能否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是決定公司未來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國內相對充分的競爭環境和國際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下,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能夠有效幫助提升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優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如公司推出的基于深度學習的AI技術的KD-GPT大模型,包括多模態大模型、AIGC圖像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等已經初具雛形,為公司將來的業務發展打開了更加廣闊的行業空間。
雖然較高的研發投入與當期利潤等產出情況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對公司短期的經營業績帶來了較大壓力,但是公司通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所取得的技術和產品方面的成果和進展,對公司當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后續的業績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公司2023年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23年度,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億元,雖然還未實現盈利,但與上年同期相比減虧了3.19億元。2023年,公司一方面受到國內宏觀環境的不利影響,下游客戶需求的短期不足使得公司的業務恢復未及預期;另一方面,為確保現金流安全,公司在國內部分行業或區域采取了較為穩健的營銷策略,對應收賬款的規模進行了適度控制,主動放棄了部分可能會帶來應收賬款回款風險的項目。此外,2023年度公司的人員規模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雖然費用仍較為剛性但近幾年已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
3、公司未來業績增長點主要在哪幾個方向?
答:在公司后續業務發展方面,公司將緊跟數字中國建設和國內信創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持續探索音視頻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并不斷推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優化與迭代,著力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業務層面,隨著產品與解決方案跟客戶現有業務的結合更加緊密,特別是大模型和多模態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覆蓋的應用場景在變多;其次,隨著后續智慧城市建設和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推進,以及國內市場信創的深刻影響,公司視頻會議及安防監控后端的優勢將逐步得以體現;在海外市場方面,公司正逐步將海外市場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一帶一路方向,通過與優質合作伙伴聯合開拓海外市場,后續這塊業務值得期待;交通方面,隨著大中城市人口和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各地的交管部門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公司已經推出了智能化電警卡口、行人管控、智慧路口、全域一體化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并持續看好智能交通市場。
4、公司海外業務是否有進一步布局?
答:2023年以來公司緊跟“一帶一路”倡議,依托公司完善的音視頻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政府建設和行業數字化應用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參與海外相關國家的平安城市及信息化建設。2024年,公司將在非洲和南美洲各新增一個分支機構,同時規劃建設海外工廠,進一步加快海外市場的布局。
5、公司的KD-GPT大模型進展如何,是否有實際應用?
答:公司的KD-GPT大模型應用領域具有較明顯的行業屬性,當前主要面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和應急等特定的行業領域。以交通場景為例,公司的KD-GPT大模型利用交通行業數據進行再訓練,以實現交通場景下的異常行為識別能力,通過快速檢測突發事件從而幫助交管部門提高處置效率。目前公司大模型僅在個別現有重點行業客戶先行試用。公司將保持在音視頻領域相關的基礎技術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的持續性投入,進一步提升垂直行業大模型的基礎能力,不斷完善新業態基礎設施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滿足各種數字化應用的實戰需要。
6、公司國產化、技術方面的優勢體現在哪里?
答:公司緊跟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堅決把國產化和自主可控作為主要目標,快速推進元器件、軟硬件產品、服務等國產工作。公司相繼推出了國產化硬終端、軟終端、平臺等,目前已實現視頻會議、視頻監控全系產品的國產化。科達國產化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入選了工信部2022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典型解決方案名單。此外,公司擁有成熟商用的國密視頻會議系列產品和量子網呈視頻會議產品,是國內安防&視訊行業中首批獲得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視訊產品供應商和視頻信息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