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6月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mBridge項目已進入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階段。
mBridge項目即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面向批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由香港金管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國際清算銀行(BIS)創新中心成立,為香港“金融科技2025”策略其中一項措施。
這個走在國際前沿的跨境央行數字貨幣項目進入正式運作倒計時。最簡可行產品(MVP)是指產品的基本版本提供足夠的功能,供早期用戶使用,旨在讓開發者于產品正式投產前,持續收集回饋以不斷提升產品功能。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隨著項目進入MVP階段,團隊將繼續優化平臺各個范疇,并進一步擴大公營和私營機構的參與度。
將正式投入運作
按照香港金管局的說法,mBridge項目的獨特之處在于是國際上第一個由不同央行一起建設的平臺,不同于SWIFT等傳統結算方式。mBridge的核心目標是為建立一個聯接多國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走廊網絡”,以支援多種貨幣及接通各地新或傳統的支付系統。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界面新聞分析指,可以將mBridge看作一個新型的國際貿易清結算系統,其中新型是指利用非中心化的技術和央行數字貨幣技術,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DLT)構建,以實現即時跨境支付和結算。
mBridge項目于2021年啟動。香港金管局方面表示,自2022年完成試行后,4間創始中央銀行機構在各自地區部署了驗證節點,并與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共同制定了一套管治框架和全面的法律框架(包括參與規則),以配合平臺“去中心化”的特點。
同時,4個地區參與項目的商業銀行已通過MVP平臺進行真實交易,為正式推出MVP作好準備。這意味著該項目將正式投入運作。
截至2024年6月,mBridge項目的觀察成員超過26個,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韓國銀行、法國銀行、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
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目前跨境支付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不透明的三方面難題。香港金管局提到,mBridge項目旨在研究如何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和創新方案解決目前跨境支付的痛點。
2019年后,許多國家開啟CBDC研究,包括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等。早期態度較為謹慎的國家也出現轉變,例如美國自2020年后加速CBDC研究,日本也在2023年4月啟動數字日元的試點項目。
其中,mBridge被認為具有較大可行性,可通過整合現有跨境支付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操作,從而促進跨境的CBDC支付。
“mBridge目前主要用于跨境支付。對應傳統的國際清結算系統就是SWIFT、CIPS,這些系統采用的技術和貨幣形態與mBridge是不同的。mBridge的非中心化支付和清結算,理論上其系統投資作為固定投資,不一定比傳統系統小,但是對于支付和清結算業務來說具有實時、一對一、快速高效和記錄不可更改等特點。”鄭磊告訴界面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此前撰文指出,數字貨幣橋是一個全新的系統,點對點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中介。雖然央行之間使用數字貨幣進行交易,但貨幣本身并不過橋,僅做記賬。這種記賬方法非常準確,利用智能合約可以杜絕虛假交易,且比SWIFT更快,只需幾分鐘就能確認交易。
2022年9月,mBridge項目完成國際首例基于真實交易場景的試點測試,進行了為期6個星期的試行,共有來自4個司法管轄區的20家商業銀行參與,累計完成跨境支付和外匯同步交收164筆,結算金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5億元,其中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占比46.6%。
根據實際交易情況統計,貨幣橋平臺處理一筆支付業務最快可于7秒內完成。相比之下,通過代理行處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結算間有3-5天的延遲。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使用貨幣橋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節約近一半成本,與傳統代理行模式相比實現了跨越式的改進。
擴大用戶規模
香港2024至25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mBridge第一階段服務預計可在今年推出,將成為全球其中一個率先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為企業跨境交易進行結算的項目。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路線圖,從試點階段轉向最小化可行性產品后,下個階段將成為一個可正式生產運行的系統。最簡可行產品將為mBridge的逐步商業化鋪平道路。
6月5日,國際清算銀行發布消息指,mBridge項目還解決了金融包容性問題,特別是在代理銀行業務萎縮、造成額外成本和延誤的司法管轄區。批發CBDC安排將不同的司法管轄區連接在一個共同的技術基礎設施中,并允許跨境支付在最終結算時具備即時、低成本和普遍可用的特點。
現階段,香港需要擴大數字貨幣橋項目的用戶規模。香港金管局表示,將邀請公營和私營機構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用例,以幫助開發平臺并展示其所有潛力。
鄭磊提出,mBridge的降本主要涉及系統方面的投資,既然是固定投資,自然是業務規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這個系統應該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項目,初期投資也應不算太大,需要更多央行和旗下的金融機構接入進來,擴大使用范圍和處理數量,通過規模效應減少成本負擔。”
香港另一批發層面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Ensemble”也將在第三季度啟動沙盒,研究和測試代幣化場景,包括代幣化存款、RWA(Real World Asset,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等,在批發層面推動銀行同業結算代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