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中公教育(002607.SZ)在二級市場遭遇信任危機,股價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經歷兩日一字板跌停后,中公教育6月6日開盤繼續下跌2.26%。截至發稿,該公司的股價已達歷史最低的1.73元,距高峰期的每股43.58元縮水96%。其最新市值為106.70億元,較高峰期的2688億元已蒸發超96%。
對于中公教育近日的股價暴跌,市場上流傳著“大股東爆倉”“欠費跑路”等傳聞,有投資者懷疑是該公司大股東質押的股票爆倉所致。
6月5日,中公教育對界面新聞回應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各事業部、各分公司的經營和教學活動都在正常推進中。目前控股股東和一致行動人的股票質押情況是安全可控的,未發生風險,控股股東同質權人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中公教育前一日也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對上述傳聞予以否認,并表示從2021年以來,面對內外部各種變化影響,公司及管理層都是“積極努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在中公教育看來,二級市場股價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環境、行業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對于股價短期內出現的非理性下跌,該公司稱“將積極研究維護股價穩定的相關政策和工具,如有具體措施將適時推出并及時披露。”
公告交易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和魯忠芳、王振東三位大股東是減持主力,共質押10.82億股,共持股14.92億股。


其中,李永新持有的股權從2019年的11.31億股減少到最新的9.44億股,持股比例為15.31%;王振東持有股權從9.62億股減少到4.62億股,持股比例7.5%;李永新母親魯忠芳從2019年持有的25.51億股,占總股本的41.36%,目前只剩下約8468萬股,持股比例僅占1.37%。
魯忠芳曾在2022年有兩次大規模減持,分別以每股4.698元和4.37元轉讓,轉讓價款(含稅)則為15.96億元、13.48億元,一共套現近30億元。
股價連續下跌前一周,中公教育還終止了上市以來的首份股權激勵計劃。
按照該公司今年1月下發的2024年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有260名核心骨干人員將共獲得4000萬股公司A股股票,約占中公教育股本總額的0.65%,授予價格為1.98元/股,約為當時二級市場價格的五折。
激勵計劃對公司層面的業績考核目標為2024年、202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能達到40億元、46億元。中公教育認為,高業績指標體現了核心骨干及管理團隊對公司長期規劃以及未來兩年營收持續高增長的信心。
然而,在激勵計劃公告后,受市場因素影響,中公教育股價發生較大波動。該公司在終止實施的公告中表示,繼續實施激勵計劃難以達到激勵目的和激勵效果,故決定終止實施本次激勵計劃,與之相關的配套文件一并終止。
該公司表示,激勵計劃尚未實施限制性股票的實際權益登記,不會對其股權結構、財務狀況、發展戰略、經營規劃產生影響,不產生相關股份支付費用,不存在損害股東利益的情形。后續將結合資本市場情況,適時推出符合長期穩定發展的新激勵方案。
事實上,通過縮衣節食,中公教育的最新業績有所好轉,已從去年凈虧損2.09億元,同比減虧80.98%,到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8200萬元,同比增長24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1.45億元,去年同期為-4.94億元。
中公教育在日前公告中透露,從今年4月、5月的情況來看,公司經營處于穩步改善過程中。
由于中公教育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一路走低,引發市場擔憂,在5月22日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當被問及“能否給股東一點信心”時,董事長李永新提到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整合全國直營網絡,對新增就業需求進行更有力的承接,提升產品競爭力,以拓寬市場份額。
二是財務管控上將延續“穩健”風格,通過營業收入、可動用現金管理、審慎投資來維持收支相對平衡的狀態,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努力提升銷售實現造血,提高盈利能力。
三是將進一步恢復與擴大授信融資額度,密切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及時實現融資放款,補充公司運營正常資金需求,努力降低融資成本。
今年4月30日,中公教育在披露一季報的同時也發布了另一份公告,即該公司將向金融機構申請總額度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的貸款額度,用于推進職業教育產品服務升級改造。
中公教育表示,這幾年在監管政策方面有一些變化和調整,從最新政策來看,公司在營業收入規模、利潤改善情況等各項財務類數據指標,遠未觸及監管新規和風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