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6月5日,在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開幕當日,《上海產業能效指南2023》正式發布。
根據上述指南,2022年,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下稱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4789.65萬噸標準煤,相較上年下降325.6萬噸標準煤,萬元產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3%。
上海市能效中心高級工程師申婷婷表示,結合國家及地方標準的最新變化,新版指南調整了44個重點產品能耗行業平均水平、31個產品標桿值指標、87個產品水效指標以及部分重點設備能效指標,還創新性增加了最新國家及上海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和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
新版指南結合上海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在產品能效領域遴選了石化、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的58個重點產品標桿值、87項重點用能產品的限額值、準入值和先進值;重點設備領域匯總了10大類工業設備、521項3級能效值及能效限定值、580項2級能效值及節能評價值、589項1級能效值;產值能效領域匯總了33個大類、128個中類行業的產值能效平均水平以及33個重點園區能效指標。
上海市經信委節能和綜合利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04發布實施以來,《上海產業能效指南》對指導上海產業能效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進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是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近日出臺的《上海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創新產品擴大應用的專項行動》提出,到2027年,上海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規模累計將達2000億元,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
新版能效指南也提出促進設備能效升級,助力制造業整體能效水平提升。
具體來看,上海將排摸重點用能企業主要用能設備運行管理情況和能效水平。同時加快淘汰落后設備,引導企業圍繞設備數字化、生產網絡化、能源低碳化和生產潔凈化實施工藝升級和設備升級改造。加強創新產品在重大工程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以電機為例,作為工農業、航空航天、交通國防等行業不可或缺的核心動力驅動裝備,電機的能耗占工業系統總用電量的75%左右。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姚丙雷表示,目前,低于3級能效(準入水平)存量電機占比約為75%,體量巨大,低效存量電機淘汰任重道遠,設備更新任務艱巨。
姚丙雷分析,電機在實際推廣中主要遇到的問題包括,高效電機中1、2級能效產品的成本高、售價高,設備更新的市場動力不足。電機產品能效提升技術難度加大,存量電機更新改造技術創新難度大。新能效標準下的高效電機推廣措施有待加強。用電成本占比小的企業改造意愿低。
對此,姚丙雷建議,相關部門要通過成本補貼等方式,降低電機銷售價格。通過制定如電機產品淘汰目錄等方式,更新YX3、YE2等本世紀初及之前開發的電機產品。同時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