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加碼Maxeon、好棋還是險棋? TCL中環何避“硬著陸”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加碼Maxeon、好棋還是險棋? TCL中環何避“硬著陸”

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文|首條財經 古道

編輯|可樂

風品|李然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5月30日,TCL中環公告稱,公司公布一攬子重組交易計劃,擬通過“定向換債+新可轉債+定增”方式,以不超14.3億元參股美股上市公司Maxeon。計劃完成后,TCL中環持股比從22.39%升到至少50.1%。

躋身控股子公司,意味著Maxeon將納入TCL中環合并報表范圍。意外的是,面對如此重磅大事,市場反應卻頗為冷淡。5月31日TCL中環股價下跌3.75%,6月3日再降1.36%收于10.9元。拉長維度,TCL中環年內跌幅約30%。

影響更大的還是Maxeon,TCL中環發布公告當晚,其美股股價大幅下跌,收盤報收2.03美元,下跌34.73%。美東5月31日再跌7.39%報收1.88美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市值僅1.032億美元,距離54美元高點累跌96%。

值得注意的是,這非TCL中環首次入股Maxeon。其股價跌跌不休,也導致TCL中環損失慘重。據《證券時報》,TCL中環共在該股票上投入現金折合人民幣約25.91億元,持倉成本折合約210.89元/股。前后兩次,TCL中環在Maxeon累計投入超40億元。

不禁疑問,Maxeon究竟有何魔力,讓TCL中環這般決絕?

1、連虧兩季、商譽近14億元 并表一步險棋?

公開資料顯示,Maxeon前身是全球知名光伏企業SunPower的一部分。后者成立于1985年,是IBC電池技術的提出者。

2019年,SunPower將Maxeon拆分上市,前者仍專注美國住宅、商業光伏與儲能系統。后者除將原光伏電池制造業務獨立出來,還得到了SunPower的IBC電池技術,掌握著全球 IBC及疊瓦專利體系。

憑借著IBC電池技術,Maxeon核心業務圍繞太陽能板設計、制造和銷售展開,公司擁有1650項專利。截至2023年6月,其IBC電池產能為1GW,并有500MW規劃產能預計2024年釋放。

隨著光伏業逐步進入N型時代,以TOPCon、HJT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成為企業爭相布局的高地。

光伏業內人士對首財表示,IBC電池既可使用N型,也可使用P型硅片作為襯底,其主要通過結構改變來提高轉換效率。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制造工藝流程復雜,多次使用掩膜、光刻等半導體技術,存在較高技術壁壘、未來蘊涵市場紅利期。其次,生產成本高對產品表面鈍化要求較高,規模量產難度大,成本幾乎為常規電池的兩倍。且尚未產業化,導致其不具備價格競爭力,受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更大。

聚焦Maxeon,2023年10月官網發表聲明稱,將減少全球勞動力約15%。原因為受大客戶發貨量減少、全球DG市場全行業需求放緩影響。

進入2024年5月,Maxeon又迎一波動蕩。

先是5月15日,公司宣布將推遲其2023財年第四季和2024財年第一季財報,導致公司股價當日暴跌26%。

接著16日,荷蘭海牙地方法院發布Maxeon對愛旭股份發起的臨時禁令申請判決結果。愛旭股份不存在Maxeon專利侵權行為,駁回其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Maxeon近年來對中國企業發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訴訟對象包括阿特斯、通威太陽能、愛旭股份等。

種種不確定性,無疑加大了TCL中環的并表風險,上述市場冷遇自然在情理中。

以2023年為例,TCL中環全年營收591億元,同比減少11.74%;凈利34.16億元,同比減少49.90%。其中,第四季凈利虧損達27.72億元。

追其季度大虧主因,即是當年TCL中環按權益法合并確認Maxeon投資虧損3.4億元,導致公司確認資產減值損失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合計對業績帶來16.9億元的負向影響。

即便如此,tcl中環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卻仍表示,公司有信心通過推動Maxeon的資本架構優化、組織變革及運營改善,逐漸走出短期經營困境,發揮其在海外壁壘市場的獨特優勢。

大事難事看定力,能有上述堅持,彰顯了企業的戰略決心。不過,面對市場壓力變化,光有信心仍是不夠的。截至2023年報告期末,TCL中環商譽規模達13.95億元,而2022年僅有2.15億元。

此次大規模加大對Maxeon投資后,未來商譽情況值得關注,一旦不能走出經營困境,后續業績又怎么走不乏一道靈魂考題。

4月26日,TCL中環發布2024年一季報:營收99.33億元,同比下降43.62%;歸母凈利虧損8.8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2.53億元;扣非凈利虧損10.3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2.1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00億元,同比下降71.11%。

連續兩季虧損,背負高額商譽,又并表Maxeon,TCL中環是否下了一招險棋呢?

2、存貨、應收賬款高企 警惕業績“硬著陸”

控股Maxeon,可視為是李東生加碼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而進軍海外的背后,國內光伏市場內卷日益嚴重。據東吳證券統計,2023年度,多晶硅價格跌幅高達68.78%,硅片價格下跌52.97%,電池片價格跌幅55%,組件價格跌幅44.75%。

進入2024年,光伏業降價趨勢仍在延續。如5月26日,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4—2025年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采購開標。采購類型為N型單晶硅雙面光伏、規模10GW。從開標情況看,單瓦投標價最低已探至0.76元。

每瓦跌破0.8元,折射了內卷慘烈程度、落后產能清出程度。中郵證券5月7日研報指出,今年初以來硅料產能進一步釋放,供應過剩局面惡化。目前硅料、硅片等環節基本跌到現金成本線,行業陷入全面虧損狀態。

聚焦TCL中環,看看上述一季度的營利雙降、超8億虧損、自然也難獨善其身。公司表示,虧損主因光伏產品價格同比下降,此外一季度公司繼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02億元。報告期末,公司存貨規模74.81億元,同比下降-5.08%。此外,應收賬款達64.58億元,而2021年末僅有30.85億元。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存貨、應收賬款高企,除了現金流壓力,還需警惕壞賬減值風險,折射出企業市場話語權、綜合競爭力、抗風險力亟待提升。在行業景氣上行期,TCL中環享受到了巨大產業紅利;但多年激進的產能擴張也讓公司積蓄了風險,在景氣下行期遭遇到更大困難。如何行穩致遠、避免硬著陸,考驗企業管理層大智慧。

3、一邊理財、一邊募資 把錢花在刀刃上

隨著行業景氣度的急轉直下,TCL中環擴張策略也開始出現變化。

5月23日晚,公司宣布下修可轉債規模,將不超138億元的可轉債發行總額調整至不超49億元,募投項目規模及金額也同步下調。

其中,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大幅“縮水”,擬投募資由103億元降至19億元,產能規模由25GW減為12.5GW。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方面,擬投募資由35億元降至30億元。

不難發現,TCL中環有意降低一體化布局速度,加強自己在硅片領域的統治力。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認為,面對行業產能過剩壓力,相比一體化企業,非一體化企業或更易遭受周期波動沖擊。產業周期波動的根源,是企業加杠桿與去杠桿行為。沒有杠桿就沒有周期;反之杠桿越大,周期波動幅度越大。

2020年,乘著行業向上“東風”,TCL中環開始頻頻融資。Wind數據顯示,2020年7月,TCL中環增發約2.48億股,融資約50億元。2021年11月再次增發約1.99億股,融資約90億元。加之最新修改的49億元,若成功三次融資合計189億元。

對此,深交所曾向TCL中環下發問詢函,要求其結合營運資金需求、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等,說明本次發行并進行大額融資的必要性等。

看看拋出的大額理財計劃,不算多苛求。2024年5月7日,即一季度發布10天后、上述可轉債規模調整的半月前,TCL中環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100億元的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且上述額度內資金可滾動使用,理財額度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TCL中環表示,主要是為提高自有資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在確保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階段性閑置自有資金的作用。投資品種方面,擬通過銀行、信托、證券等金融機構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初衷無可厚非。考量在于,2023年8月與11月,證監會兩次向市場介紹再融資調整,下一步對再融資募集資金的合理性、必要性從嚴把關。首先第一條便是,嚴格限制破發、破凈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資預案董事會召開前20個交易日、啟動發行前20個交易日內的任一日,不得存在破發或破凈情形。

TCL中環一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每股凈資產為10.04元,2024年4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創下9.57元的三年新低,股價也跌破10.04元凈資產。

疊加連續兩季度的虧損,顯然對TCL中環而言,相比百億規模理財,如何強化業績、展示更多成長性,以穩定住股價更為緊迫。

證券行業相關分析人士對首財表示,高杠桿是光伏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每輪行業變天,淘汰的都是流動性負債規模較大,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從一季報的業績下滑,存貨應收賬款高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降看,TCL中環亟需復盤往期擴張戰略,夯實基本盤,需要查漏補缺的地方很多,這也是外界對其百億理財的質疑所在。對沖周期下行的衍生影響,需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率花出質量。

4、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向新而生

5月17日,光伏協會召開的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指出,行業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優化光伏制造業管理政策對行業產能建設的指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指標。

“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范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轉變低價中標局面等。”

實際上,5月以來,光伏業重磅消息不斷、引導信號滿滿。如5月29日,據《上海證券報》消息,在引導產能有序發展方面,相關部門或將暫緩新增硅料產能審批,并正考慮引導光伏產業已有產能質量提升的政策工具。

不過上述會議同時也指出,光伏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問題,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由此可見,未來一段時間,光伏業依然面臨較強的清出壓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洗牌重塑中,往期的粗放“裸泳者”將露出原形,真正的優質潛力企業則脫穎而出。

機遇與挑戰并存,更凸顯了良幣效應的價值性。短期看,產能過剩陰云密布、行業不乏洗牌涼意;但長期觀,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仍是一門大生意。尤其海外市場,仍有一定增量空間。

想來,這也是TCL中環、李東生執著押寶、補倉“Maxeon”的邏輯所在,一定意義上也不乏一步好棋。除了加強成本控制,加速淘汰落后產能,TCL也希望通過投資布局來加速全球化進程,個中透出的進取意識、長遠視角、發展張性值得肯定。

只是需注意的是,市場一向詭秘多變,尤其復雜多變的全球貿易格局下,如何實現光伏出海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項慢功夫。面對行業變天、賽道拐點,TCL中環能否拿捏好擴張與風險的平衡術,把好生意真正做好做透,繼而實現從理想到現實的完美一躍,也是企業能否避免業績硬著陸、熬過當下寒冬看到明天彩虹的關鍵。

企業起伏、產業興衰本是常態。李東生曾言“穿越行業周期,破局而立,向新而生”。品嘗了賽道的向上紅利后,苦日子下TCL中環也正見識賽道向下的兇險。

但這,又何嘗不是企業走向偉大的起點呢?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好棋險棋,同樣也只在一個轉身之間。烈火真金、百煉成鋼,會是TCL中環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環股份

150
  • 受緬甸地震影響,TCL中環上調硅片報價
  • TCL中環:公司及子公司目前不涉及固態電池業務及項目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加碼Maxeon、好棋還是險棋? TCL中環何避“硬著陸”

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文|首條財經 古道

編輯|可樂

風品|李然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5月30日,TCL中環公告稱,公司公布一攬子重組交易計劃,擬通過“定向換債+新可轉債+定增”方式,以不超14.3億元參股美股上市公司Maxeon。計劃完成后,TCL中環持股比從22.39%升到至少50.1%。

躋身控股子公司,意味著Maxeon將納入TCL中環合并報表范圍。意外的是,面對如此重磅大事,市場反應卻頗為冷淡。5月31日TCL中環股價下跌3.75%,6月3日再降1.36%收于10.9元。拉長維度,TCL中環年內跌幅約30%。

影響更大的還是Maxeon,TCL中環發布公告當晚,其美股股價大幅下跌,收盤報收2.03美元,下跌34.73%。美東5月31日再跌7.39%報收1.88美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市值僅1.032億美元,距離54美元高點累跌96%。

值得注意的是,這非TCL中環首次入股Maxeon。其股價跌跌不休,也導致TCL中環損失慘重。據《證券時報》,TCL中環共在該股票上投入現金折合人民幣約25.91億元,持倉成本折合約210.89元/股。前后兩次,TCL中環在Maxeon累計投入超40億元。

不禁疑問,Maxeon究竟有何魔力,讓TCL中環這般決絕?

1、連虧兩季、商譽近14億元 并表一步險棋?

公開資料顯示,Maxeon前身是全球知名光伏企業SunPower的一部分。后者成立于1985年,是IBC電池技術的提出者。

2019年,SunPower將Maxeon拆分上市,前者仍專注美國住宅、商業光伏與儲能系統。后者除將原光伏電池制造業務獨立出來,還得到了SunPower的IBC電池技術,掌握著全球 IBC及疊瓦專利體系。

憑借著IBC電池技術,Maxeon核心業務圍繞太陽能板設計、制造和銷售展開,公司擁有1650項專利。截至2023年6月,其IBC電池產能為1GW,并有500MW規劃產能預計2024年釋放。

隨著光伏業逐步進入N型時代,以TOPCon、HJT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成為企業爭相布局的高地。

光伏業內人士對首財表示,IBC電池既可使用N型,也可使用P型硅片作為襯底,其主要通過結構改變來提高轉換效率。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制造工藝流程復雜,多次使用掩膜、光刻等半導體技術,存在較高技術壁壘、未來蘊涵市場紅利期。其次,生產成本高對產品表面鈍化要求較高,規模量產難度大,成本幾乎為常規電池的兩倍。且尚未產業化,導致其不具備價格競爭力,受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更大。

聚焦Maxeon,2023年10月官網發表聲明稱,將減少全球勞動力約15%。原因為受大客戶發貨量減少、全球DG市場全行業需求放緩影響。

進入2024年5月,Maxeon又迎一波動蕩。

先是5月15日,公司宣布將推遲其2023財年第四季和2024財年第一季財報,導致公司股價當日暴跌26%。

接著16日,荷蘭海牙地方法院發布Maxeon對愛旭股份發起的臨時禁令申請判決結果。愛旭股份不存在Maxeon專利侵權行為,駁回其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Maxeon近年來對中國企業發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訴訟對象包括阿特斯、通威太陽能、愛旭股份等。

種種不確定性,無疑加大了TCL中環的并表風險,上述市場冷遇自然在情理中。

以2023年為例,TCL中環全年營收591億元,同比減少11.74%;凈利34.16億元,同比減少49.90%。其中,第四季凈利虧損達27.72億元。

追其季度大虧主因,即是當年TCL中環按權益法合并確認Maxeon投資虧損3.4億元,導致公司確認資產減值損失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合計對業績帶來16.9億元的負向影響。

即便如此,tcl中環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卻仍表示,公司有信心通過推動Maxeon的資本架構優化、組織變革及運營改善,逐漸走出短期經營困境,發揮其在海外壁壘市場的獨特優勢。

大事難事看定力,能有上述堅持,彰顯了企業的戰略決心。不過,面對市場壓力變化,光有信心仍是不夠的。截至2023年報告期末,TCL中環商譽規模達13.95億元,而2022年僅有2.15億元。

此次大規模加大對Maxeon投資后,未來商譽情況值得關注,一旦不能走出經營困境,后續業績又怎么走不乏一道靈魂考題。

4月26日,TCL中環發布2024年一季報:營收99.33億元,同比下降43.62%;歸母凈利虧損8.8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2.53億元;扣非凈利虧損10.3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2.1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00億元,同比下降71.11%。

連續兩季虧損,背負高額商譽,又并表Maxeon,TCL中環是否下了一招險棋呢?

2、存貨、應收賬款高企 警惕業績“硬著陸”

控股Maxeon,可視為是李東生加碼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而進軍海外的背后,國內光伏市場內卷日益嚴重。據東吳證券統計,2023年度,多晶硅價格跌幅高達68.78%,硅片價格下跌52.97%,電池片價格跌幅55%,組件價格跌幅44.75%。

進入2024年,光伏業降價趨勢仍在延續。如5月26日,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4—2025年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采購開標。采購類型為N型單晶硅雙面光伏、規模10GW。從開標情況看,單瓦投標價最低已探至0.76元。

每瓦跌破0.8元,折射了內卷慘烈程度、落后產能清出程度。中郵證券5月7日研報指出,今年初以來硅料產能進一步釋放,供應過剩局面惡化。目前硅料、硅片等環節基本跌到現金成本線,行業陷入全面虧損狀態。

聚焦TCL中環,看看上述一季度的營利雙降、超8億虧損、自然也難獨善其身。公司表示,虧損主因光伏產品價格同比下降,此外一季度公司繼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02億元。報告期末,公司存貨規模74.81億元,同比下降-5.08%。此外,應收賬款達64.58億元,而2021年末僅有30.85億元。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存貨、應收賬款高企,除了現金流壓力,還需警惕壞賬減值風險,折射出企業市場話語權、綜合競爭力、抗風險力亟待提升。在行業景氣上行期,TCL中環享受到了巨大產業紅利;但多年激進的產能擴張也讓公司積蓄了風險,在景氣下行期遭遇到更大困難。如何行穩致遠、避免硬著陸,考驗企業管理層大智慧。

3、一邊理財、一邊募資 把錢花在刀刃上

隨著行業景氣度的急轉直下,TCL中環擴張策略也開始出現變化。

5月23日晚,公司宣布下修可轉債規模,將不超138億元的可轉債發行總額調整至不超49億元,募投項目規模及金額也同步下調。

其中,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大幅“縮水”,擬投募資由103億元降至19億元,產能規模由25GW減為12.5GW。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方面,擬投募資由35億元降至30億元。

不難發現,TCL中環有意降低一體化布局速度,加強自己在硅片領域的統治力。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認為,面對行業產能過剩壓力,相比一體化企業,非一體化企業或更易遭受周期波動沖擊。產業周期波動的根源,是企業加杠桿與去杠桿行為。沒有杠桿就沒有周期;反之杠桿越大,周期波動幅度越大。

2020年,乘著行業向上“東風”,TCL中環開始頻頻融資。Wind數據顯示,2020年7月,TCL中環增發約2.48億股,融資約50億元。2021年11月再次增發約1.99億股,融資約90億元。加之最新修改的49億元,若成功三次融資合計189億元。

對此,深交所曾向TCL中環下發問詢函,要求其結合營運資金需求、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等,說明本次發行并進行大額融資的必要性等。

看看拋出的大額理財計劃,不算多苛求。2024年5月7日,即一季度發布10天后、上述可轉債規模調整的半月前,TCL中環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100億元的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且上述額度內資金可滾動使用,理財額度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TCL中環表示,主要是為提高自有資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在確保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階段性閑置自有資金的作用。投資品種方面,擬通過銀行、信托、證券等金融機構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初衷無可厚非。考量在于,2023年8月與11月,證監會兩次向市場介紹再融資調整,下一步對再融資募集資金的合理性、必要性從嚴把關。首先第一條便是,嚴格限制破發、破凈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資預案董事會召開前20個交易日、啟動發行前20個交易日內的任一日,不得存在破發或破凈情形。

TCL中環一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每股凈資產為10.04元,2024年4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創下9.57元的三年新低,股價也跌破10.04元凈資產。

疊加連續兩季度的虧損,顯然對TCL中環而言,相比百億規模理財,如何強化業績、展示更多成長性,以穩定住股價更為緊迫。

證券行業相關分析人士對首財表示,高杠桿是光伏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每輪行業變天,淘汰的都是流動性負債規模較大,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從一季報的業績下滑,存貨應收賬款高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降看,TCL中環亟需復盤往期擴張戰略,夯實基本盤,需要查漏補缺的地方很多,這也是外界對其百億理財的質疑所在。對沖周期下行的衍生影響,需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率花出質量。

4、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向新而生

5月17日,光伏協會召開的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指出,行業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優化光伏制造業管理政策對行業產能建設的指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指標。

“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范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轉變低價中標局面等。”

實際上,5月以來,光伏業重磅消息不斷、引導信號滿滿。如5月29日,據《上海證券報》消息,在引導產能有序發展方面,相關部門或將暫緩新增硅料產能審批,并正考慮引導光伏產業已有產能質量提升的政策工具。

不過上述會議同時也指出,光伏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問題,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由此可見,未來一段時間,光伏業依然面臨較強的清出壓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洗牌重塑中,往期的粗放“裸泳者”將露出原形,真正的優質潛力企業則脫穎而出。

機遇與挑戰并存,更凸顯了良幣效應的價值性。短期看,產能過剩陰云密布、行業不乏洗牌涼意;但長期觀,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仍是一門大生意。尤其海外市場,仍有一定增量空間。

想來,這也是TCL中環、李東生執著押寶、補倉“Maxeon”的邏輯所在,一定意義上也不乏一步好棋。除了加強成本控制,加速淘汰落后產能,TCL也希望通過投資布局來加速全球化進程,個中透出的進取意識、長遠視角、發展張性值得肯定。

只是需注意的是,市場一向詭秘多變,尤其復雜多變的全球貿易格局下,如何實現光伏出海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項慢功夫。面對行業變天、賽道拐點,TCL中環能否拿捏好擴張與風險的平衡術,把好生意真正做好做透,繼而實現從理想到現實的完美一躍,也是企業能否避免業績硬著陸、熬過當下寒冬看到明天彩虹的關鍵。

企業起伏、產業興衰本是常態。李東生曾言“穿越行業周期,破局而立,向新而生”。品嘗了賽道的向上紅利后,苦日子下TCL中環也正見識賽道向下的兇險。

但這,又何嘗不是企業走向偉大的起點呢?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好棋險棋,同樣也只在一個轉身之間。烈火真金、百煉成鋼,會是TCL中環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渝北区| 康乐县| 施甸县| 保德县| 临泽县| 巴南区| 遵义市| 庆安县| 平顶山市| 恩平市| 康保县| 白山市| 兴仁县| 如皋市| 高碑店市| 伊金霍洛旗| 酒泉市| 阿克苏市| 柘荣县| 瓦房店市| 当阳市| 延吉市| 长丰县| 古交市| 璧山县| 白山市| 比如县| 安丘市| 东宁县| 图木舒克市| 崇明县| 紫阳县| 新化县| 建水县| 普宁市| 望奎县| 万安县| 五台县| 于田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