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業最前線 段楠楠
編輯|蛋總
當前,醫藥板塊的部分上市企業仍面臨著能否持續盈利、擁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考驗。
5月28日,藍帆醫療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一次性使用冠脈血管內沖擊波導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準注冊。
疫情結束后,藍帆醫療與疫情相關的健康防護產品收入開始大幅下滑,藍帆醫療開始加碼心腦血管業務,希望能開辟第二增長曲線。此次子公司相關產品獲得批準注冊,也是公司轉型的成果之一。
雖然藍帆醫療在積極推動企業轉型,但效果并不顯著。繼2022年、2023年虧損之后,2024年一季度藍帆醫療再度虧損近1億元。
公司股價因業績虧損及眾多股東減持而一跌再跌。在諸多不利條件影響下,積極推動企業轉型的藍帆醫療何時能迎來復蘇?
01 連續虧損難翻身
公開資料顯示,藍帆醫療成立于2002年,是藍帆集團旗下醫療子公司。藍帆醫療主要靠PVC手套起家,經過多年發展公司成為國內大型的PVC手套廠商。
2010年,藍帆醫療已經是年營收超6億元,歸母凈利潤超4000萬元的大型醫療器械集團。由于相關指標滿足深交所上市要求,藍帆醫療2010年順利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之便,藍帆醫療加大了PVC手套生產規模,2016年公司已是全球PVC手套龍頭,產能和市場占有率均為行業第一。
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國內PVC手套嚴重短缺,供需失衡導致相關產品價格大漲。2020年,藍帆醫療以PVC手套為核心產品的健康防護業務實現收入67.53億元,同比大增302.39%。
在PVC手套大賣的帶動下,2020年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78.69億元,同比增長126.42%,實現歸母凈利潤17.58億元,同比增長258.66%。若非受商譽減值影響,2020年藍帆醫療經營利潤可達35.01億元。
2021年,由于之前并購的企業業績未達預期,藍帆醫療再次計提了16.98億元的商譽,即便如此,其當年的歸母凈利潤依舊高達11.56億元。
疫情最初兩年,藍帆醫療可謂是掙得盆滿缽滿。
2022年,隨著PVC手套產能的快速釋放,相關產品價格開始大跌,藍帆醫療業績也開始下滑。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藍帆醫療虧損金額分別為3.72億元、5.68億元、9892萬元。
對于公司持續虧損,藍帆醫療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公司防護事業部手套產品平均售價有所下降,導致公司該業務持續虧損,進而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藍帆醫療持續虧損引來交易所關注。5月20日,深交所向藍帆醫療下發了年報問詢函。
針對公司產品售價、銷售費用增加、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做了詳細問詢。截至目前,藍帆醫療仍未就深交所年報問詢函作出回復。根據規定,相關公司需要在收到問詢函10個工作日內,在交易所披露回復公告。
不過,藍帆醫療決定申請延期回復。
6月4日晚間,藍帆醫療發布公告稱,由于問詢函回復涉及內容多、數據量大,且涉及多家中介機構正式出具核查意見,擬于2024年6月12日前完成問詢函的回復工作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02 有息負債超38億元,遭深交所問詢
除產品售價等問題被交易所問詢外,藍帆醫療債務問題也被問詢。在問詢函中,交易所針對公司償債能力及流動性壓力作出問詢。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藍帆醫療有息負債超3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到期償還債務合計超20億元。同期,藍帆醫療貨幣資金僅為12.82億元。
這也意味著,截至2023年底,藍帆醫療現有貨幣資金遠不夠償還未來一年到期的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業持續虧損,近兩年藍帆醫療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并不好。
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藍帆醫療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4.95億元、-7289萬元、-4451萬元。僅從近兩年表現來看,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在惡化。
這也意味著,靠日常經營已經很難彌補公司債務缺口。
2024年一季度,藍帆醫療收到了心腦血管事業部增資款,讓公司貨幣資金由2023年底的12.82億元增長至19.43億元,償債壓力小了許多。
高額的債務讓公司付出了較高的代價,2020年至2023年,公司利息支出分別為1.9億元、1.33億元、1.30億元、1.82億元。
面對即將到期龐大的債務,藍帆醫療如何應對,投資者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或許等藍帆醫療回復交易所問詢函時,我們能從其中窺視一二。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藍帆醫療的債務主要來源于前幾年的連續擴張。2020年疫情爆發,市場對PVC手套需求大增,公司自此走向了對外擴張之路。
2020年6月,藍帆醫療宣布擬投資建設“300億支/年健康防護(丁腈)手套項目”,擬投資總額高達33.87億元。
2020年12月,藍帆醫療再次宣布擬投資24.5億元投資建設“200億支/年高端健康防護丁腈手套項目”。
由于對外擴張,2020年及2021年藍帆醫療投資性現金流流出金額分別為36.43億元、24.93億元。
與之而來的是公司固定資產也在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藍帆醫療的固定資產金額為22.11億元,2022年增長至50億元。
2020年及2021年,公司經營利潤較為豐厚,因此并未大規模向銀行機構融資借款,公司負債規模并未擴大。
然而,隨著疫情結束,前幾年大規模擴張導致不良后果開始顯現——國內對于PVC手套需求及相關產品價格在下滑,產能利用率也出現下滑,公司以PVC手套為主的健康防護業務出現虧損。
此外,龐大的固定資產也讓藍帆醫療面臨折舊風險。
有意思的是,2023年藍帆醫療并未對龐大的固定資產進行折舊,此舉引來交易所問詢,交易所要求藍帆醫療披露固定資產具體情況。
對于藍帆醫療而言,前幾年業務景氣時,沒有將賺到的現金用來償還債務,而是用來投資擴產。如今PVC手套風口已去,擴產的項目無法為公司帶來利潤,原有的債務也讓藍帆醫療陷入困境當中。
03 實控人曾套現超7.6億,二股東清倉減持
創業最前線發現,前兩年借助業績爆發的東風,藍帆醫療股價實現了大爆發。
2019年,公司股價一直在每股12元左右徘徊,2020年7月,股價最高漲至35.72元/股,漲幅接近300%。(編者按:由于藍帆醫療進行過分紅,故統一采用復權后價格。)
然而,隨著投資者偏好的變化及公司業績下滑,藍帆醫療股價一路下跌。
2021年至今,藍帆醫療每年股價都在下跌。截至2024年6月4日,藍帆醫療股價報收4.94元/股,較巔峰期下跌超86%,股價甚至跌回了2013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價高位時,公司控股股東及第二大股東便陸續減持了公司股份。
2020年11月,藍帆醫療公告,實際控制人李振平及其控制的藍帆投資合計減持了公司3587.44萬股,累計套現資金超7.6億元。
2022年3月,此前藍帆醫療持股接近10%的第二大股東北京信聿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北京信聿”)減持了藍帆醫療2681.53萬股,累計套現資金超3.93億元。
此后,北京信聿更是一路減持藍帆醫療股權,截至2024年3月31日,北京信聿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行列,幾乎是清倉減持。
雖說公司股價下跌不完全是因為公司股東的巨額減持,但如此大規模地減持總歸會給公司股價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持續下跌的股價,今年2月,公司實控人李振平耗資1220.10萬元增持了藍帆醫療257.21萬股。不過與其之前超7.6億元的減持金額相比,僅1000多萬元的增持,略顯“保守”了。
對于經營業績持續虧損的藍帆醫療而言,想要挽救大跌超86%的股價,僅靠實控人1000多元的增持,顯然很難完成。
唯有推動業績復蘇,才能讓藍帆醫療重新獲得市場認可,其試圖通過加碼心腦血管業務讓自己走出困境。
2023年底,藍帆醫療通過內部重組將藍帆柏盛調整為公司心腦血管事業部的母公司;今年3月底,藍帆柏盛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9億元的增資擴股。
目前來看,效果并不顯著。2023年,藍帆醫療心腦血管產品收入為9.81億元,僅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為19.90%,此外該業務依舊在虧損當中。
據悉,藍帆醫療心腦血管主要產品為冠脈支架。此前,冠脈支架被國家納入集采,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下跌。
2019年,藍帆醫療以冠脈支架為代表的產品收入還有17.37億元,毛利率高達77.76%。2023年則下跌至9.81億元,毛利率下降至62.23%。
對于藍帆醫療而言,目前的處境無疑較為困難:積極擴張的PVC手套遭遇價格下滑,且目前仍看不到行業拐點,第二大業務心腦血管業務又遭遇集采,仍在虧損當中。
此外,公司短期又要償還大量的到期債務。在諸多困境之下,公司股價也難以提振。如何挽救當下困難的局面,考驗著公司管理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