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國內鋰電池生產商蜂巢能源出海計劃受阻。
多家外媒近日報道稱,蜂巢能源已暫停在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勞赫哈默(Lauchhammer)建設一座電池工廠的計劃。
截至發稿,蜂巢能源未就該工廠建設暫停一事向界面新聞作出回應。
Electrive援引蜂巢能源披露的信息稱,工廠建設暫停是由于其面臨國際懲罰性關稅的威脅,以及長期且不均的補貼分配造成的市場扭曲。歐盟關于撤銷內燃機禁令的討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去年3月,歐盟理事會批準一項法規,決定從2035年起禁售新內燃機汽車。但德國表示反對,圍繞“內燃機禁令”的討論由此展開。內燃機車以內燃機作為原動力,主要以柴油、汽油等作為燃料。之后德國和歐盟達成協議,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內燃機車有望在2035年后繼續銷售。
此外,蜂巢能源一個重要客戶項目被取消,也是勞赫哈默工廠暫停的原因之一。日經新聞引述德國媒體的消息稱,該客戶為寶馬集團。蜂巢能源在去年10月成為了寶馬集團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6月6日,蜂巢能源回應界面新聞稱,上述重要客戶項目被取消的消息不實。
勞赫哈默工廠的建設計劃于2022年9月對外宣布,蜂巢能源曾預計其將在2025年投產。該工廠主要從事電芯生產。電芯是電池最小的能量單元,一個電池包通常包括數個電池模組,一個電池模組則由多個電芯組成。
勞赫哈默工廠此前是全球風電巨頭維斯塔斯(Vestas)的風力渦輪機制造工廠,蜂巢能源計劃對該工廠進行升級改造,滿足電池生產所需。
根據蜂巢能源此前的規劃,勞赫哈默工廠生產的電芯,將在該公司位于德國的另一座電池工廠進行組裝并搭載整車。這座工廠位于薩爾州霍伊斯韋勒(Heusweiler),是一座模組PACK工廠。
2022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選定在薩爾州建設兩座電池工廠,總投資20億歐元。其中,電芯模組工廠將于2023年底建成投產,模組和電池包工廠最早可在2022年中投產。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道,蜂巢能源目前正在推進薩爾州尤伯赫恩(Ueberherrn)電芯工廠的建設。不過由于該項目面臨訴訟,其對于是否能建成表示懷疑。
蜂巢能源還提及,位于薩爾州霍伊斯韋勒工廠計劃于今年7月1日投運,用于將電芯組裝為模組和電池包。
根據Electrive的報道,蜂巢能源還提出,將專注于使用標準化電池及其系統的業務領域,比如商用車的牽引電池、固定式儲能系統及其電池單元,以及在非汽車領域的應用,這些領域更容易擴展且實施速度更快。
據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今年前4個月,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車量為4.02 GWh,排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第六位。
蜂巢能源的前身為長城汽車(601633.SH)在2016年成立的動力電池事業部。2018年,蜂巢能源脫離長城汽車,開始獨立運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目前仍為蜂巢能源的實際控制人。
在歐洲市場電動汽車增長放緩和政策不確定性的雙重壓力下,長城汽車也計劃于8月底關閉在德國慕尼黑的歐洲總部,歐洲業務將會移交國內部門負責。
長城汽車是蜂巢能源最為重要的動力電池客戶,蜂巢能源同時向合眾新能源、Stellantis集團等汽車廠商供應動力電池。
盡管歐洲生產基地布局遇阻,但蜂巢能源在東南亞地區的建廠計劃仍在正常推進。今年2月,蜂巢能源位于泰國的電池工廠正式投產,將搭載于長城汽車和合眾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在泰國上市。
蜂巢能源曾在2022年11月提交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申請,計劃募資150億元,但于去年12月撤回了此項申請。
蜂巢能源當時稱,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東的最大利益為重,決定撤回上市申請,并考慮啟動其他融資方案。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蜂巢能源截至2022年尚未實現盈利,該年度其營收為99.7億元,凈虧損22.5億元。
撤回IPO后,蜂巢能源在今年1月實施減人控費、業務瘦身等多項舉措,以應對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價格內卷、競爭激烈等形勢變化。
界面新聞從蜂巢能源獲悉,此舉是該公司“高質量發展變革年”調整的一部分。此前網上有傳聞稱,某知名電池能源廠開啟大規模裁員,前身是某北方車企動力電池事業部。外界猜測為蜂巢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