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將于6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舉辦,預計展出面積3.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總數近千家。
界面新聞提前探訪了上海部分參展企業,這些聚焦商用密碼、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正加速形成生態圈,并擴展海外市場,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保障網絡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經濟的關健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密碼正加速向數字經濟社會的各領域滲透融合。
中國商用密碼產業起步于1990年代,經過30余年發展,已形成涵蓋密碼芯片、密碼板卡、密碼系統等較為完整的商用密碼產品供給休系,在區域上逐步形成華北、華東、華南“三足鼎立”的產業集群。
賽迪研究院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商用密碼產業總體規模持續增長,產業規模實破520億,同比增速超25%。正是在這一年,上交會首次設立了商用密碼專區。
界面新聞獲悉,今年上海數十家企業將組團亮相上交會商用密碼展,重點展示抗量子計算密碼、密碼技術與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零信任體系等新技術方向的融合創新和示范應用場景,量子密碼應用中心也將在大會期間成立。
商用密碼認證產品數量整體上揚的同時,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區域增速最快。在G60商用密碼產業基地總經理胡永表看來,上海區塊鏈、大模型等技術走在全國前列,產業基礎好,科研人才集聚,多為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且與國際接軌。
G60商用密碼產業基地,正是要充分發揮上海優勢,成為全國商用密碼應用示范區、產業集聚區和創新策源地。基地落地大半年以來,產業鏈上下游入駐企業達57家,包括格爾軟件(603232.SH)、智巡密碼、觀源科技、亞數信息、信長城、浪潮、三未信安等,不乏各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根據相關報道,到2026年,基地內商用密碼產業和關聯協同產業規模計劃達50億元以上。IDC預測,我國商用密碼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前后年達到1000億。
隨著量子計算的快速發展,已有的密碼體系將面臨嚴峻挑戰,世界主要大國在抗量子密碼領域已進入關鍵博弈階段。本屆上交會,格爾軟件將發布中國首個基于抗量子密碼的全量子一體化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解決方案。

格爾軟件董辦主任祝峰透露,今年公司立項項目數有所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15%左右。但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很多業內公司估值比起2019年的巔峰期縮水2/3甚至更低,企業難免遇到立項難、回款慢等問題,對資金鏈造成影響。對此,企業正積極參與抗量子密碼國標和行業標準制定,加大數據安全領域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加速產品化落地。
祝峰同時認為,出海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需要多家企業通力合作,通過各自技術特點的碰撞形成新的方向,不斷擴展行業邊界。
智巡密碼(上海)檢測有限公司,專注于常用密碼相關檢測,承擔著國家商用密碼檢測(上海)中心的培育建設任務。此次展會,智巡將展示“巡狩”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工具。
智巡總經理郭箏表示,該工具的基礎架構不依賴于特定的操作系統平臺,能兼容不同軟硬件技術環境。同時形成了規范的通用知識庫,為商用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提供了基礎支撐。
郭箏表示,檢測處在產業鏈中下游,這兩年,他明顯感覺到商用密碼產品尤其創新產品變多了,持續多年的“放管服”改革也降低了企業門檻,為產業發展打開了天花板。
除了商業密碼,本屆上交會數字技術展區還將展出大模型與服務機器人行業的最新技術。位于上海徐匯西岸的依圖科技,將展示其于去年底發布的智能安防領域首個多模態大模型——依圖天問。
依圖科技總裁段愛國表示,“天問”統一了視覺和語言模型,在視頻語義搜索、萬物搜索、AI智能體編排等方面表現出色,已服務國內超50家客戶,涉及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內容審核、智慧園區等項目。

段愛國介紹,“天問”大模型具有會思考、可對話、能進化等特點。這一架構不僅提升了模型的理解和處理復雜數據的能力,還為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他預測大模型的應用將逐步走向基于數據和算力驅動的智慧運營,這能將城市管理的性價比提到最高。
段愛國坦言,目前依圖科技海外業務占比超過1/3,集中在亞太、中東、中亞、非洲等,未來還會加大在拉美地區的投入。當前行業投資面對的挑戰變多了,但競爭態勢整體趨于緩和。一方面得益于企業在行業內“扎得足夠深”,;另一方面是大模型技術的通用性以及不斷進化的技術架構,讓企業從熟悉的行業或場景遷移去新的行業或場景時成本指數級下降,大模型為企業拓展新的行業和場景提供了機遇。
作為我國技術貿易的重要平臺,上交會自2013年首屆舉辦以來,累計展出面積超過31.5萬平方米,吸引超過8000家境內外企業和交易服務機構參展參會。
本屆上交會以“數鏈時代,綠動未來”為主題,設置主題館、能源低碳技術、數字技術、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生態及服務等五個展區,匯聚了來自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及全國19個省區市的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