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評論 深海
字節跳動又對游戲“動刀”了。5月31日,字節跳動宣布游戲業務迎來調整,前完美世界游戲業務總裁張云帆將擔任游戲業務,字節跳動還在內部郵件中總結了游戲業務的下一階段的目標,即游戲業務進入第二階段,要更有耐心地做好產品研發和運營,為用戶做好玩的游戲。
字節跳動游戲業務的最新動作,恰好體現了游戲行業當前的發展趨勢。過去,一年上線多款游戲的賽馬機制已經不被認可了,如今的游戲公司開始信奉以質取勝,喊出了“精品化”的口號。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B站、騰訊等公司正在砍掉一些項目。比如,2021年,B站游戲搭建起了六大自研工作室,但到了2023年年底,B站自研游戲工作室只剩下愛可賽思游戲工作室、時之砂游戲工作室。
騰訊CEO馬化騰此前的批評起到了作用,騰訊為了讓“聚焦精品”的策略被貫徹下去,做出了一系列動作,包括將部分游戲的研發周期拉長了6-18個月,天美工作室群裁撤了表現不佳的J2工作室。
在“競品”上,各大游戲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拿出第二個《原神》。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大家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路線,有的公司打出了不錯的牌,有的公司還沒摸到門道,有公司則退出了競爭。
一、字節跳動重新“卷”質量
在關于游戲業務上,字節跳動與騰訊幾乎是世紀大和解。在媒體曝出字節跳動將兩個項目出售給騰訊之際,騰訊旗下熱門手游《王者榮耀》的直播權限也面向抖音直全面權限。而在2019年,抖音曾被法院裁定禁止直播《王者榮耀》。
更早的時候,騰訊旗下多款游戲已恢復在抖音的投流。特別是被騰訊寄予希望的派對手游《元夢之星》,上線首月近4成的廣告素材投給了字節旗下的廣告平臺“穿山甲”,流向騰訊自己的“優量匯”的僅占12%。
騰訊的種種行為說明自身很需要字節的流量。網易、米哈游等公司在推出新游戲時也會積極在抖音買量。但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字節的流量對于其他公司甚至是對于自己來說,都僅僅是錦上添花。
近兩年,業內公司開始卷內容卷質量,騰訊CEO馬化騰就在2023年年會上提到,新生代游戲公司層出不窮,從玩法類到內容類的轉變讓騰訊一時無所適從,并提出內容產品影響力超過渠道。這也成為字節跳動對游戲業務做減法的一個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2019-2022年間,字節在游戲領域投資超22起,涉及19家公司,投資金額約300億元。吸納了這些公司的人才和產品后,朝夕光年一度擴充至3000人,已上線和在研游戲覆蓋幾乎所有游戲類型。用戶較多的包括《航海王熱血航線》《全明星激斗》《仙境傳說RO:新世代的誕生》《鏢人》《火影忍者:巔峰對決》《終結戰場》《靈貓傳》《花亦山心之月》等。
這其中不乏口碑和流水俱佳的小爆款,但都高開低走。
比如,2023年7月上線的《晶核》,根據SensorTower等平臺數據推算,作為朝夕光年傾注大量資源的大作,《晶核》首月流水高達7.7億元,但前三個月約為12.5億人民幣,下滑趨勢明顯。
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的監測數據也顯示。上線第一個月,《晶核》位居App Store游戲暢銷榜前十,但到了今年1月初,其排名已經跌至30名開外。
騰訊和字節有相似的情況。與字節相比,騰訊在游戲上有更強的制作能力,其游戲業務幾乎涵蓋了整個游戲產業,但近幾年也沒有拿出大爆款。反之,米哈游因為上線了《原神》《崩壞:星穹鐵道》這些高質量作品,在國內外大大放異彩。
盡管產品上高開低走,也多次傳出過出售游戲業務的消息,但字節似乎沒有完全放棄游戲業務。
此次接過游戲業務一號位的張云帆,他有在完美世界擔任高管(COO及游戲業務總裁、文學業務CEO)的經歷,也有創業經驗(創辦了多玩游戲網和178游戲網等),可以說是精通游戲的多邊形戰士。讓張云帆接手游戲業務,足以看出字節對游戲業務寄予厚望。
同時,字節也梳理出了游戲業務的新方向,那就是更“接地氣”,從行業規律出發,做好玩的游戲。關于這一點,字節和張云帆雖然都沒明說,但我們能從內部信中找到一絲端倪。字節游戲員工,在談到做好玩的游戲時,曾向張云帆提過這樣一個問題:那你還看DAU嗎?還看利潤嗎?張云帆的答案是,要看,或許也會為此焦慮,但不應該被焦慮扭曲,“好玩的游戲”才是根本,舍本逐末不會有出路。
聯想到字節做業務時喜歡“大力出奇跡”的特點,就不難看出這番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了,這既是字節游戲業務過去幾年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全面發展?專注二次元?大廠各有各的打法
騰訊、網易都在尋求多條腿走路。兩個公司都在公開場合提到產品矩陣上要實現多樣化,同時強調創新。
今年年初,騰訊游戲就宣布啟動“春筍計劃”,增加對新機會、新玩法以及垂類游戲的研發投入,動員內部立項中等體量產品,并將在事業群和集團層級配套相應的激勵。在計劃公布當天的,騰訊方面還表示,要在守住基本盤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賽道。
這個新賽道自然包括當下正火熱的派對游戲。
在游戲開發上,騰訊酷愛追熱點。米哈游的二次元游戲《原神》以及網易的派對游戲《蛋仔派對》成功收割一批游戲愛好者后,騰訊迅速跟進。
除了在《原神》剛上線期間投資大量相關的游戲公司外,不久前,騰訊收編了字節跳動的兩個二次元項目。在派對游戲賽道,則上線《元夢之星》爭搶市場。但和二次元游戲一樣,騰訊的《元夢之星》表現一般,甚至出現了高開低走的情況。
在豪擲14億進行熱啟動后,《元夢之星》短期內收獲了一批用戶,但瘋狂買量過后 ,這款游戲便開始降溫。
七麥數據顯示,上線一個多月以來,《元夢之星》下載量、預估收入等核心數據已在短暫高峰后出現斷崖式下滑。在iOS游戲暢銷榜的排名中,該游戲排名一度下滑至30名開外,而《蛋仔派對》排名則是穩定在10名左右,且長期占據家庭聚會類游戲暢銷榜榜首。
這兩年,騰訊的陳品研發能力似乎也不如從前。今年年初,騰訊CEO馬化騰在自家公司的年會上直言,騰訊的游戲業務“毫無建樹”,似乎是躺在了功勞簿上數錢。雖然像友商一樣推出了新品,但效果不達預期。
雖然這期間,騰訊也上線了《戰區突圍》《金鏟鏟之戰》等DAU數據不錯的游戲,但過去一年間,騰訊仍未拿出足以接班《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游戲的作品。
相比之下,同樣注重產品多元化的網易情況要好一些。除了已經運營了十幾年的《大話西游》《夢幻西游》外,近年來,網易也一直有反饋不錯的游戲上線。比如2015年的《陰陽師》、2018年的《第五人格》、2022年的《蛋仔派對》等。
其中,《蛋仔派對》自 2022年上線以來累計注冊用戶數量已達5億,去年上線的其他游戲也有不俗表現。
2023年,在網易共發行的9款新游中,《超凡先鋒》、《巔峰極速》、《三國誅將錄》、《逆水寒》手游和《全明星街球排隊》5款上線國內。其中三款——《巔峰極速》、《全明星街球排隊》和《逆水寒》手游都成為垂類賽道的頭部爆款。
這一年,網易的游戲業務營收達到816億元,凈收入同比增長9.6%,毛利率提高至69.5%。
不過,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想走全面路線,比如B站。B站CEO陳睿曾在財報會議中提到,無論是代理業務還是自研,B站現階段都會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比如說二次元卡牌這樣的領域。
過去,B站確實通過二次元游戲賺了不少錢。2016年B站營收僅5億元,虧損高達9億。《FGO》上線后,B站游戲收入瞬間提升到20億,經營活動首次出現正向現金流。其付費率一度高達8%,同期大量類傳奇手游都在0.1%附近徘徊。
但如今,二次元游戲競爭堪稱“慘烈”,業內又出現了像米哈游這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研發的《原神》《崩壞》系列持續拉高二次元甚至是整個游戲行業的門檻。B站雖然自帶二次元基因,但直到目前,B站還沒能拿出同等水平的作品,即便是陳睿下場也不行。
2022年底,為落實“自研精品、全球發行”的戰略,陳睿親自負責游戲業務,聽取游戲發行事業部、游戲合作部、游戲創新產品部及一眾自研工作室的匯報。
在陳睿接手該業務后的一年多時間里,B站先后上線了《搖光錄:亂世公主》《斯露德》《依露希爾:星曉》等多款二次元自研游戲,但大都表現平平,在iOS暢銷榜上長期位于百名開外。由于新游戲推出數目減少及若干游戲的營業額減少,B站2023年的業績表現不盡人意。全年移動游戲業務營收為40億元,同比減少20%。
三、艱難轉型,燒錢的精品化之路
既然大家都想做出第二個《原神》,那我們不妨拿米哈游做教材,來看一下大家的精品化戰略,做得如何。
游戲作為互聯網的經典商業模式之一,衡量其成果的首要標準就是賺錢能力,通過一系列精品游戲,米哈游展現了令人羨慕的賺錢能力。
根據應用情報平臺Sensor Tower發布的《2023中國手游出海年度盤點》顯示,在2023年中國手游發行商海外收入榜中,米哈游繼續排名第一位,《原神》仍是米哈游旗下收入最高的手游。與此同時,米哈游在2023年推出《崩壞:星穹鐵道》,為米哈游貢獻了近40%的海外總收入,并成為2023年收入增長最高的出海手游,是繼《原神》之后的又一全球爆款。
米哈游憑借兩款精品游戲穩居出海手游發行商收入冠軍寶座的現象,讓其他游戲公司認識到,多生孩子不一定好打架。近兩年,B站、騰訊、網易等大廠都在放棄堆量戰術,表示在精品自研上發力、能夠長效運營的產品。
然而,做精品游戲并不容易。從《原神》開發公司米哈游聯合創始人劉偉此前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開發精品游戲要比其他游戲耗費更多資金和精力。
米哈游方面稱,《原神》的研發團隊從當初預想的100多人更多擴充至最終的400多人,遠超行業30到150人的平均水平,網易的《逆水寒》手游的研發團隊也高達700人。與此同時,《原神》歷時近4年的研發周期同樣遠超行業內18個月的平均水平。
B站方面也曾提到,下一批自研游戲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推出,這期間很容易出現“新產品荒”現象。
燒錢也是個難題。《原神》2017年立項,首期研發成本達到1億美元。不僅如此,米哈游CEO蔡浩宇在一次演講中說,《原神》上線后每年還要再花2億美元繼續研發運營。《逆水寒》手游的前期研發成本約為8億元。
這意味著,大廠發力精品自研需要承擔高昂的成本以及漫長的研發周期,最終能否做出第二個《原神》也是未知數。
陳睿就曾表示,目前游戲市場已進入標準的存量競爭階段,新產品只有做到最好或做出明顯的差異化,才有機會勝出。網易在宣傳《代號:無限大》《射雕》《燕云十六聲》等新游戲時,都強調了與同類型游戲存在差異性。
盡管困難重重,但有野心的企業還是想奮力一搏。
不久前,B站宣布成立新的一級部門——自研游戲發行部,負責人是先后擔任過米哈游《崩壞3》國服產品運營負責人、《原神》全球產品運營負責人的陳彤蓬。對于自研游戲發行部的成立,B站稱“旨在為公司內的游戲研發團隊提供支持、推進‘研運一體’的組織工作方式,并推動游戲自研業務的發展”。
不過,相比網易、騰訊,B站并沒有雄厚的資金。為了堅定執行公司提出的‘精品自研,全球發行’的游戲業務戰略,B站只能“拆東墻,補西墻”。在自研方面,砍掉了部分項目,把資源集中在了更有市場競爭力的項目上。
不差錢的公司已經有所行動。去年3月,騰訊旗下工作室Splash Damage(《戰爭機器:戰術小隊》)官方宣布將與國外兩位游戲內容創作者合作開發一款3A級開放世界生存游戲,項目名為“Project Astrid”。網易也在去年年內完成了新作品《燕云十六聲》的PC測試。
另一方面,為了尋找新的增量,網易、騰訊、B站以及米哈游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騰訊方面在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將從三方面展開:一是現有投資公司發布新作;二是向海外市場推出國內游戲工作室研發的游戲;三是積極收購新的游戲工作室。網易也在海外設立了工作室。
不過,海外市場也不像從前那么好做了。
據開源證券研報,2021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突破180億美元,已經超過本土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的一半。但到了2022-2023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也呈現頹勢,金額分別為173.46億美元、163.66億美元,同比長-3.70%、-5.65%。
此前陳睿說過,只有精品游戲,才能夠成為長線運營的游戲,才能提供更好的ROI。但精品游戲的中標率并不大,誰會做出下一個《原神》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