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眾所周知,醫療產業受政策影響極大。若抓住機遇,跟緊政策方向,企業發展將事半功倍;但若錯失時機,逆勢而行,企業或將被市場淘汰。
近幾年,在涉及醫療器械行業的相關政策中,供應鏈成為高頻詞。
一方面,多個國家級政策陸續發布,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2024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印發《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提出要提升企業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精準識別上游間接供應風險,預見下游反向傳導市場風險。
之前,國務院辦公廳還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將“提高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其中指出,要制定和實施國家供應鏈安全計劃,建立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提升全球供應鏈風險防控能力。
此外,商務部等8部門也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工作》的通知,以及《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工作規范》。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持續發布供應鏈相關政策,計劃增強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例如,深圳市發布《加快推進供應鏈創新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梳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供應鏈圖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企業集聚深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鏈生態體系,并圍繞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一批領先全國、比肩國際的供應鏈核心企業。
蘇州市發布《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強鏈補鏈三年行動計劃》,期望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產業優勢領域,繼續精耕細作,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外,還有威海市、新鄉市等諸多地方政府也發布了醫療器械產業鏈供應鏈相關政策。
從公開的眾多政策中可以看到,國家高度重視產業供應鏈工作,多次提到要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為什么如此重視產業鏈、供應鏈?是因為大國經濟需要自主可控的供應鏈。目前,國內企業在采購海外芯片、導線、電極、材料等關鍵部件時,可能遭遇芯片停產或海外供應商受巨頭影響而無法供貨的情況。
例如,無雙醫療在研發ICD產品時,就在4年內經歷了5次高壓模塊關鍵裸芯(DIE)停產或供應商停止供貨。幸運的是,如今,無雙醫療高壓模塊的所有關鍵器件幾乎都實現了替換,真正掌握了研發和生產的自主權。不過,上游原輔料、核心零部件、生產設備、分析儀器等其他細分領域仍然存在大量“卡脖子”現象,需要國內企業逐一攻克。
都在加碼發展供應鏈,創新企業該選哪兒?
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的主體是企業,關鍵也在企業。因此,各地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供應鏈,是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的又一次機遇。
不過,機遇并不容易抓住,需要創新企業明確不同城市的優勢產業集群及政策引導方向,并根據自身特點合理選擇,如此可在獲得產業集群優勢的同時,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截至目前,北京、深圳、蘇州、上海、南京、天津、泰州、武漢、威海等城市均已加大力度發展醫療器械供應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在實施路徑上,各地從供應鏈上游、中游、下游分別著手。
首先,引導本地醫療器械產業向上游延伸,補齊上游供應鏈短板。
例如,蘇州要補齊上游原輔料、核心零部件、生產設備、分析儀器等環節;深圳要支持其制造業龍頭企業向供應鏈上游拓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等專業服務;威海市要推動其龍頭企業整合、帶動關聯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推動關鍵材料國產替代;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關于組織開展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一批)工作》,推進生物醫用材料上下游協同創新攻關……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產業鏈基礎條件、面臨的發展形勢有所不同,各地重點突破的上游供應鏈也有所不同。具體到細分領域,蘇州計劃重點發展高端生物試劑、生物原料、培養基、病毒載體、生物反應器、層析樹脂及設備、離心機、過濾器、規模分離純化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醫用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技術或產品。
深圳計劃聚焦突破高端醫學影像設備、新型體外診斷設備、生物醫用材料與植入器械、高性能呼吸機和體外膜肺氧合機、微創外科內窺鏡、醫療機器人等設備的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重點攻關大型醫療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整機設計以及精密加工制造等工藝,突破超聲換能器高性能壓電復合材料、植入骨材料、植入器械原材料等上游原材料的自主研發技術和生產工藝。
這些還未突破的上游供應鏈環節,既是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痛點、政策關注的重點,也是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的機會。對應技術領域企業落地到對應城市,或將事半功倍,獲得更快發展。
其次,培育、招引供應鏈核心企業,打造供應鏈生態體系。
例如,蘇州計劃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高水平醫療機構,發揮行業龍頭效應,帶動全產業鏈發展。鏈主企業是在產業鏈中占據優勢地位、對產業鏈大部分企業的資源和應用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具有產出規模大、創新水平高、核心競爭力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的特點。
在招引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均提出加大招引世界500強、全球行業前100強、國內行業前50強、細分領域前5強企業及上下游關鍵節點配套企業,鼓勵境內外龍頭企業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提升研發、營銷結算、國際貿易等總部核心功能。
在培育方面,威海市支持“鏈主”型企業通過參股、并購、合作等形式垂直整合國內外上下游企業,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上海市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關鍵領域加速培育一批頭部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包括制造型、研發型和銷售型的“鏈主”企業,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從“參與者”轉變為“引領者”。
另外,各地還通過產業鏈招商的方式,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例如,浩然特塑是關懷醫療的上游供應商,在浩然特塑的牽線搭橋下,威海臨港區管委與關懷醫療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于2024年3月簽訂《聚醚砜“膜”材生產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書》。
據悉,關懷醫療是我國唯一一家對“膜”材料及濾器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的高新技術企業,對血液透析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最后,推進供應鏈向下游延伸,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
例如,蘇州計劃補齊下游醫藥供應鏈、流通商貿大數據平臺、智慧醫療服務平臺等,重點發展依托數字化手段,打通上中下游的現代供應鏈平臺。深圳則是向供應鏈下游延伸遠程診斷、維護檢修、技術培訓、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等服務活動。
此外,各地還大力發展公共平臺建設,促進產業配套,加速補齊供應鏈。其中,蘇州將重點發展醫學轉化、醫廢處置、知識產權保護、CRO/CDMO/CMO等第三方服務平臺;深圳將大力引進、建設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外包服務機構,以及實驗動物服務平臺、檢驗檢測平臺、轉化醫學中心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多維度推進供應鏈創新應用,創新企業向全球市場拓展
除了從上中下游著手,各地還從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全球化等方面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供應鏈。
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24年4月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提出要強化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融資服務,通過應收賬款、票據、倉單和訂單融資等方式促進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具體執行層面,深圳成立了市級產業鏈黨委——中共深圳市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鏈委員會,整合政府職能部門及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醫療器械相關行業協會、產業園區、投資機構、龍頭企業、權威專家等資源,打通產、學、研、醫、資、政、管全鏈條。
成立以來,產業鏈黨委通過開展路演、展覽、產學研圓桌峰會等方式搭建起全鏈條的交流合作平臺。截至目前,產業鏈黨委已幫助零一生命、瑞德林、先健心康、維琪醫藥等企業獲得超1億元投資;還在南山區創新型醫療器械展暨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幫助企業對接20多家投資機構及40余位獨立投資人。
據了解,重慶、武漢、宜昌、合肥、煙臺等市均已發布了創新供應鏈金融工作方案,以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并加速其發展。需要提示的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能夠使小微企業更便捷地借助訂單融資或借貸,但企業也需要注意風控管理,不可迷失在高速擴展的道路上。
在供應鏈數字化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印發的《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提出,要加快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制定有效的供應鏈數字化策略,加強供應鏈管理系統建設,提高供應鏈數字化運用能力。
其中,威海市將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建設,打造集產品交易、物流配送、生產制造、醫療服務、健康服務、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工業互聯網大健康平臺;廈門市將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數字化創新,打造一批數智化應用場景,為全行業提供數智化轉型服務,提升價值鏈和供應鏈效率;重慶巴南區將支持優勢企業延鏈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同步進行數字化改造。
目前,湖北已于2024年4月成功上線了首家省級醫藥供應鏈平臺——湖北九州醫藥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該平臺包含藥械交易服務、產業金融服務、產業要素服務、中藥材綜合服務、工業物料集采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等模塊,集成上游藥械生產企業,下游醫藥、藥店、診所等市場主體信息,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
據悉,在前期試運行期間,湖北省339家二級以上的公立醫療機構在該平臺上按年度預算報送藥品、耗材、設備、服務意向采購金額,總意向金額達498.1億元。上線后,該平臺將低成本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促進創新成果快速傳遞到消費終端,使群眾用藥成本大幅降低,全品類藥品可及性也將顯著提升。
隨著供應鏈數字化建設,創新企業的運營成本將明顯降低,并提升運營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
在供應鏈全球化方面,《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提出企業要有序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共建共享國際物流基礎設施、提高全球供應鏈協調能力。
對于這一點,深圳市梳理了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資源和產業優勢:東南亞的工業加工、組裝能力及農產品,歐美中高端工業中間品、新科技和消費品,中東及非洲的礦產、能源資源等,都屬于優勢供應鏈資源。
在產業轉移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趨勢下,深圳支持供應鏈企業在境外設立采購中心或通過投資并購境外企業等方式,獲取參與全球供應鏈所必須的要素市場資源并建設海外供應鏈體系。
同時,深圳還鼓勵企業增強供應鏈服務出海能力,建議供應鏈服務企業抓住“企業出海”“供應鏈出海”的機遇,跟隨跨國企業、工業中間品、品牌企業在海外設立分銷基地,為專精特新等企業和產品提供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渠道分銷、售后、融資等跨境一體化解決方案。
供應鏈政策,給醫療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這些供應鏈相關政策,給哪些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從幾個案例即可看出。
第一,促進創新企業加速發展,并解決商業化后顧之憂。例如,醫學影像上游一直是政策、市場關注的重點。2024年4月,聯影醫療牽頭攻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基于無線功率傳輸技術的CT滑環研發與應用”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實現“CT設備核心零部件”滑環的國產化。
此外,生物醫用材料、醫療設備的核心部件、醫用電子元器件等上游市場均受到地方政府重點關注。一方面,各地政府通過揭榜掛帥制,直接給予相關企業資金支持,助力創新企業加速發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過牽線搭橋,促進產業鏈企業與創新企業接觸、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韌性的同時,助力創新企業商業化。
另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創新企業還可通過供應鏈金融,以訂單向金融機構融資借貸,減小現金流壓力,快速發展。
第二,推動醫療企業加速出海,構建全球供應鏈。2022年底以來,中國多地政府部門積極組織區域內企業組團出海。其中,威海市商務局于2023年8月聯合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組織13家醫療企業赴泰國參展,達成意向成交額3000余萬元。2022年12月,深圳市商務局組織的“深圳醫療器械展團”和“深圳智能制造展團”順利斬獲8700萬美元意向訂單。
第三,供應鏈數字化將減少相關企業運營管理成本,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近兩年,醫療器械市場越來越卷,產品售價降低倒逼企業進一步縮減成本。此時,盡早應用供應鏈數字化的企業,將更快一步占據市場競爭優勢。
事實上,供應鏈政策帶來的機遇遠不止如此,其他更多機遇還需要各創新企業繼續探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