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工信部發文對綠色工廠達標提出107個具體要求
5月31日,央視網報道,近日工信息化部發布《國家層面綠色工廠評價標準清單(2024年度)》,涉及鋼鐵、有色金屬、稀土等11個領域、32個行業綠色工廠建設提出了新的細化評價要求。
新發布的綠色工廠評價標準,由《綠色工廠評價通則》以及114項行業性評價要求組成。標準對不同行業工廠綠色化特征屬性進行了更細致的規定,明確了工廠在基礎設施、能源與資源投入、環境排放等不同維度應具備的各項指標要求。針對水泥行業,引入了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超低排放相關指標要求。針對微型計算機制造業,進一步細化了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投入等指標,對綠色工廠的達標提出了107個具體要求。
綠色工廠評價標準體系建設從2018年開始,已經提出了450多項標準計劃,“十四五”期間全部制定完成后,將涵蓋工業29個大類、100個中類、334個小類,基本實現工業領域綠色工廠評價標準全覆蓋。
迎峰度夏保供電,最高負荷預計增1億千瓦
5月31日,《經濟參考報》消息,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用電最高負荷預計同比增超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一定壓力。當前有關部門、企業多措并舉,加快支撐性電源建設投產,提前加大電煤儲備力度,為即將到來的夏季用能高峰做好準備。進入5月電力企業就開始著手囤煤,預計6月采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以國家電投為例,截至5月底,整體電煤庫存1597.5萬噸,可用天數29.8天。“我們現在已儲備25萬噸燃煤,同時確保每日入廠煤3萬噸以上,在6臺機組全開機方式下,可滿足連續20天供應,全力做好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平圩發電負責人稱。
乘聯會:今年4月中國車企占世界汽車份額34%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5月31日發文稱,今年4月,世界汽車銷量達700萬臺,同比增長3%;較2018年4月峰值低10%,處歷年的中位水平。其中中國車企占世界份額的34%。世界范圍看,4月中國汽車市場恢復較強,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中國車企回升效果最為突出,以豐田和起亞為代表的亞洲集團表現仍較差。近兩年國際芯片短缺對中國車市影響較小,反而推動中國汽車出口,搶占國際市場。電動化發展導致部分國際車企逐步走向衰落。
上海:到2027年新增光伏裝機50萬千瓦、儲能應用規模20萬千瓦
5月31日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七部門印發《上海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創新產品擴大應用的專項行動》。其中提到,到2027年累計節能量50萬噸標煤,新增光伏裝機50萬千瓦,儲能應用規模20萬千瓦。推動2萬個存量自用非智能充電樁升級替代。新建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將小散老舊數據中心納入產業限制和淘汰目錄,力爭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
南京:公共場所應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
日前南京發布《南京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其中提出,地鐵站、車站、醫院、商場、農貿市場、文化體育場館、公園等公共交通設施、公共建筑、公共場所,以及住宅小區、單位等應當按照有關標準,規劃和配套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并按照規定同步交付使用。
辜勝阻:要引導金融更好的支持雙碳戰略
5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大會上,全球發展智庫首席專家、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表示,要引導金融更好的支持雙碳戰略,推動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公共投資的引領作用,通過優化投資回報和風險分擔機制,撬動更多的社會和企業資本共同參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特別是要鼓勵支持風險投資和耐心資本等市場化機制,來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中間的融資缺口。
協鑫能科:投建無錫最大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并網
5月31日,《證券日報》消息,協鑫能科(002015.SZ)投建的無錫藍天50MW/100MWh新型儲能電站于日前并網發電。這是蘇南首個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也是無錫市單體容量最大的獨立儲能電站。該項目采用寧德時代314Ah儲能大電芯、低損耗PCS,項目年可充放電量超過4000萬kWh。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一季度發電超520億度
5月31日,央視新聞報道,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今年一季度累計發電超520億度,為中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今年一季度,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和葛洲壩六座巨型水電站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累計發電超過520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超過1500萬噸,可滿足54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國際能源署:加快能源轉型將使能源更便宜
5月31日,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30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題為《可負擔且公平的清潔能源轉型戰略》的報告,稱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可以使能源更便宜,有助于緩解消費者生活成本壓力。
報告指出,在許多情況下,清潔能源技術在其使用周期內的成本競爭力已超過依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傳統燃料的技術。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是最便宜的新能源。目前,消費者能源總支出中約有一半用于購買石油產品,另外三分之一用于購買電力。隨著電動車輛、熱泵和電動馬達在交通、建筑和工業需求中占比增加,電力將取代石油產品,成為終端能源消費體系中的主導能源來源。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稱,數據表明,越快進行清潔能源轉型,政府、企業和家庭的成本效益越高,使能源對更多人更經濟實惠的方法是加快轉型,而非放慢速度。
華電國際在重慶成立新公司,注冊資本7億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華電(重慶)燃機發電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謝權,注冊資本7億元,經營范圍含熱力生產和供應、儲能技術服務、機動車充電銷售、發電技術服務、電氣設備修理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華電國際全資持股。
瑞典能源與工商大臣:瑞典或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
5月31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瑞典能源與工商大臣埃芭·布什表示,如果匈牙利對可能影響該國進口的歐盟制裁予以否決,瑞典或將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埃芭·布什在采訪時表示:“如果制裁方案不能達到其目的,我們打算自行采取行動。這不是最佳選擇,但我們正在考慮這一可能性,進一步限制和制裁來自俄羅斯的進口,尤其是針對液化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