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趙普
編輯丨高巖
終止子公司分拆上市后,曾經的“果鏈”龍頭歌爾股份(002241.SZ)會走向何方?
5月27日晚,歌爾股份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歌爾微”)正式終止創業板上市進程。
圖源:深交所
歌爾股份自2020年11月公布歌爾微分拆上市議案,至今已經過了3年半。歌爾股份解釋稱終止歌爾微上市的原因,是基于目前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為統籌安排歌爾微資本運作規劃。
實際上,在歌爾微宣布終止上市前一年至今,即2023年4月至今年4月,歌爾股份實控人姜斌的兄弟姜龍,就接連卸任歌爾股份、歌爾微及相關子公司的董事、法人,此外還質押或出售持有的相關股權,其具體資金用途并未公開。
姜濱兄弟二人曾共同管理歌爾股份,也都曾登入“胡潤百富榜”。如今在子公司終止上市之際,姜龍的投資去向更引發關注。
歌爾兄弟“造富”
姜濱、姜龍兄弟的創業故事在業內為人熟知,兄弟二人憑借“歌爾”躋身全球富豪榜,哥哥姜濱也一度以家族財富登頂“山東首富”。
據《理財周報》報道,姜濱起初在濰坊市無線電八廠做車間技術員,上世紀90年代初工廠倒閉后,姜濱利用八廠原來的技術,跟幾個同事合伙組建了一家私營企業,主導產品仍然是話筒。
可能當時的姜濱也沒想到,當年幾個人組建的企業,后來竟能發展成總資產超700億元、巔峰時期的總市值更是超過1800億元的“果鏈”龍頭公司。
而比哥哥小8歲的姜龍有著令人矚目的海外留學經歷,他曾獲得美國馬里蘭大學戰略管理專業博士,還取得了中國人民大學管理科學專業碩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士等學位。
2003年姜龍創立了美國歌爾,負責歌爾股份海外市場的開拓與銷售。2004年,姜龍正式加盟歌爾股份,隨后幾年中歷任歌爾股份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執行副總裁、總裁、副董事長等職務,負責全球市場銷售。同時,姜龍還在歌爾股份的重要子公司歌爾微擔任法人、董事等。
在兄弟二人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5月,歌爾股份(曾用名“歌爾聲學”)上市,發行價為18.78元/股。
2010年歌爾股份迎來“高光時刻”,成為了“果鏈”的一員,憑借蘋果公司的訂單,當年歌爾股份營收同比增加134.7%,利潤大增204.72%。
隨后幾年,蘋果手機在全球大賣,歌爾股份也成為國內“果鏈”龍頭企業,公司股價一路上漲,最高時達到58.13元/股,總市值超過1800億元。
姜濱、姜龍的財富值也“水漲船高”,姜濱及其家族也曾多次登上山東首富寶座。
2022年,姜濱、胡雙美夫婦以34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第145位。
姜龍則以95億元財富位列《2022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榜單第663位顯示。
但隨著2022年蘋果“砍單”,歌爾股份業績開始下滑。
歌爾股份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約985.74億元,同比下降6.03%;歸母凈利潤約10.88億元,同比下降37.8%。“砍單”之前的2021年,歌爾股份凈利潤高達42.75億元,相比之下,2023的凈利潤跌幅則高達75%。
圖源:東方財富網
除了業績,歌爾股份的股價也在下滑。截至2024年5月30日,歌爾股份總市值約588.8億元,股價為17.23元/股,相比歷史最高點的58.13元/股,其股價跌幅高達70.36%。
2024年3月2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姜濱、胡雙美以225億元財富位列榜單1132位,位列山東富豪第五。
而在2020年10月20日,姜濱、胡雙美夫婦曾以465億元財富位列《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第93位。
相比之下,四年間,姜濱夫婦的財富縮水約240億元。
終止上市前,兄弟姜龍卸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歌爾股份業績下滑,“歌爾弟弟”姜龍也逐漸淡出了歌爾股份。
2023年4月,姜龍辭去了歌爾股份的副董事長、董事及總裁職務,身份變更為歌爾股份高級顧問。歌爾股份對他的評價是,“在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到了今年4月,天眼查又增加了姜龍不再擔任歌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歌爾智能”)法人的信息。經查詢,歌爾智能為歌爾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
“野馬財經”還發現,在去年卸任多項職務后,姜龍還質押或出售了持有的部分歌爾股權。
2023年6月2日,歌爾股份公告稱,股東姜龍向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計質押6500.0萬股,占總股本1.9%,占其持股總數的25.96%,質押期限為2023年6月1日~2024年6月1日。
歌爾股份2023年6月1日收盤價為19.18元/股計算,按此計算,姜龍此次質押市值價值約12.46億元。
圖源:東方財富網
歌爾股份表示,姜龍質押上述股份“用于個人資金需求”,但并未披露具體用途。據2022年財報顯示,姜龍從歌爾股份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175.5萬元。
到了2023 年 10 月,姜龍以2327.38萬元的價格向歌爾股份出售了自己持有的約1.85%歌爾微股權,企業預警通顯示,這1.85%股權是姜龍直接持有的歌爾微全部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售歌爾微股權之前,姜龍就卸任了在歌爾微的多項職務。
早在2022年10月,歌爾微已經通過了深交所對其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條件的審議,只等下一步提交注冊。
但在2023年4月,也就是從歌爾股份辭職的同月,姜龍卻在歌爾微過會后卸任卸任了歌爾微的法人、董事長,改由總經理宋青林擔任。此后,宋青林成為歌爾微公司運營的實際決策人。
此外,姜龍還相繼卸任了歌爾微旗下多家全資子公司的執行董事或監事等職務。企業預警通顯示,歌爾微旗下目前共有8家全資子公司,姜龍不在其高管名單中。
歌爾微全資子公司 來源:企業預警通
公開資料顯示,歌爾微源自歌爾股份在2004年組建的MEMS研發團隊,2017年設立為全資子公司,主營微電子相關業務,為歌爾股份的MEMS麥克風、MEMS傳感器、微系統模組等相關產品進行設計、制造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無線耳機、可穿戴產品、汽車電子等領域。
在歌爾股份、歌爾微辭職后的姜龍,在2023年10月以1.65億元投資了歌爾丹拿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歌爾丹拿”),持股比例約25.74%。財報顯示,歌爾股份與該公司曾有股權轉讓交易,并向其提供勞務服務。
媒體報道顯示,歌爾丹拿早在2021年就與比亞迪簽訂了戰略合作。報道稱,歌爾丹拿的主打音響 “丹拿”是全球Hi-Fi汽車音響品牌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另有車主發視頻表示,比亞迪海豹、漢EV等車型,使用的正是“丹拿”音響。
“消失”的歌爾微“財報”
在姜龍辭任歌爾微之后,這家曾經被計劃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也從“重要”子公司的名單中消失了。
在2019年~2022年,歌爾微都是以“重要非全資子公司”的身份出現在歌爾股份財報中,但在歌爾股份2023年財報中,“重要非全資子公司”一欄信息為空,不再披露歌爾微的財務信息。
來源:歌爾股份財報
歌爾股份表示,子公司歌爾微2022年和2023年度業績未達標,未達到2020年股權期權激勵計劃的行權期未達行權條件,歌爾微已將對應的股權期權進行注銷。
財報顯示,歌爾股份為推進歌爾微上市支付的上市費用合計約1542.79萬元,其在2021年~2023年分別為898.37萬元、426.39萬元、218.03萬元。
來源:歌爾股份財報
除了已經支付的上千萬上市費用,歌爾微上市過程中還吸引了20多億元的戰略投資。
在尚未引入戰略投資人之前,歌爾微的股權結構很簡單,歌爾股份、姜龍、宋青林分別持有歌爾股份95.88%、2.06%和2.06%股份。
其中,姜龍為歌爾微法人、董事長;姜濱和胡雙美夫婦為歌爾微的實控人;宋青林任董事及總經理。
歌爾股份在2021 年 3 月審議通過的《關于控股子公司引入外部投資者暨關聯交易的議案》顯示,共有15 個外部投資者向歌爾微合計增資約21.5億元,合計持有歌爾微約10.41%的股權。
企業預警通顯示,目前歌爾微共有18位股東,其中姜龍持有約1.85%股份,但歌爾股份去年10月表示要收購姜龍持有的該股份,完成交易后,歌爾股份在歌爾微的持股比例將由 85.90%變更為 87.75%,仍是第一大股東。
除了歌爾股份、歌爾集團、姜龍、宋青林外,歌爾微其他14位股東中還有不少國資背景的投資人。
歌爾微當時擬上市募集資金約32億元,有金融機構預測歌爾微發行價大約在40元/股左右,發行后總市值約265億元。
這些戰略投資人選擇投資歌爾微和其宣傳的行業領先地位不無關系,但歌爾微在2020年啟動上市后,其業績并未出現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 2022年歌爾微總資產51.93億元(2019年約17.7億元),總負債約10.22億元,營收31.25億元,凈利潤約3.26億元。
對比來看,歌爾微總資產在在2019年~2022年出現較大增長,但總營收和凈利潤卻變化不大,其中2020年~2022的凈利潤連續下降,2022年總營收還低于2020年。
而2023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歌爾微的營業收入為12.32億元,同比下滑15.775%;歸母凈利潤為0.9億元,同比下滑38.39%。
來源:歌爾股份2023年半年度財報
歌爾股份曾引用國際調研機構YoleDéveloppement研報數據表示,歌爾微位列2019年全球MEMS企業收入排名中第9位,是當年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企業。
頭頂“中國第一MEMS傳感器企業”光環的歌爾微,曾在歌爾股份成為“果鏈龍頭”的那些年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如今被按下上市“終止鍵”,“歌爾弟弟”姜龍也從中抽身轉投汽車供應鏈公司,這是否代表了“歌爾兄弟”的未來方向?
在2023年財報中,歌爾股份在提到的“拓展新的業務方向和業務機會”時表示,會繼續積極關注和跟進在汽車電子、微顯示等領域內的新業務方向和機會。歌爾股份會在汽車領域有所突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