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5月30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聯合交通銀行共同發布全國首份《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報告(2024)》。
具體來看,《報告》分為現狀成效篇、問題挑戰篇、創新實踐篇、國際趨勢篇和戰略應對篇五個篇章。其中,現狀成效篇反映了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成效日益顯著。
在綠色金融戰略規劃方面,93%的銀行已制定并顯示出高度重視與執行力;組織架構方面,82%的銀行建立專門的綠色金融委員會或部門,85%制定監督檢查及獎懲機制;在綠色運營方面,84%的銀行采取至少一項綠色運營舉措,15%的銀行在ESG風險管理方面取得成效;另外有27%的銀行簽署相關國際綠色金融倡議。
從金融產品及服務角度來看,94%的銀行已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綠色普惠金融和綠色科技金融業務分別有85%和64%的銀行參與;20%和10%的銀行開始探索綠色債券和碳金融業務。
問題挑戰篇揭示了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挑戰日趨明顯。報告提到,當前區域內仍然存在綠色金融標準不統一、綠色金融監管政策口徑不一致,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障礙和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將成為制約長遠發展的重要挑戰。
創新實踐篇展現了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實踐不斷創新。區域內銀行業不斷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業務模式探索,拓寬綠色金融服務的種類和覆蓋范圍,促進地區實體經濟發展,滿足綠色融資需求,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國際趨勢篇表明了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持續加速。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加快構建以ESG投融資體系、轉型金融、碳金融為代表的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強化政策激勵、完善基礎支持體系,綠色金融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戰略應對篇提出了對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戰略的應對思考。頂層設計層面,既要立足國內實體經濟產業發展切實需求,也要積極借鑒國際最新實踐,探索對標國際主流標準;發展思路層面,要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市場定價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具體措施層面,要進一步提升“五大支柱”發展質量。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綠色融資余額合計15666.15億元,較年初增長9.58%。其中,綠色信貸余額15191.96億元,較年初增長10.04%;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投資余額178.41億元,較年初增長9.15%,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