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莫恩盟
編輯|深海
5月28日,柔宇科技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若干不實言論進行了正面回應。
在這篇長達2600多字的長文中,柔宇科技對包括“核心技術源自國外”、“產線良率低,設備落后,無法量產”、“技術落后,只做嘩眾取寵的樣品”、“上市只為圈錢”、“不惜血本營銷”等在內的傳聞相繼進行了辟謠。
回顧柔宇科技的發展,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曾憑借自身在柔性電子行業所取得的亮眼表現贏得諸多資本的青睞。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柔宇科技還曾試圖叩開納斯達克和科創板的大門。但直到現在,柔宇科技仍舊未能實現自己的上市夢。
盡管柔宇科技此番用一篇長達2600多字的長文來回擊市場上的諸多傳聞,但這仍難掩柔宇科技當下所面臨的窘況。近些年來,柔宇科技的估值一路走低,其掌舵者劉自鴻的財富也急劇縮水。與此同時,由于資金鏈斷裂,類似欠薪等負面消息也開始頻頻出現在柔宇科技的身邊。
另據天眼查顯示,目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26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總金額超30億元。此外,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存在50多條股權凍結信息,而其以被告身份卷入的司法糾紛多達81起。
柔宇科技發文回應五大質疑
5月28日,柔宇科技通過官方公眾號“柔宇”發布一篇題為《關于柔宇歷史若干不實言論的澄清》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柔宇對外界關心的諸多話題進行了澄清。
柔宇科技首先回應的話題,便是“核心技術源自國外,不是自主原創”的言論。柔宇科技稱,其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開發基于混合氧化物(非硅材料)高分辨率柔性屏量產技術的公司,也是迄今業內唯一擁有該技術路線成功量產經驗的公司。
在柔宇科技看來,柔宇的技術路線在成功量產之前被業內普遍認為難以成功。正是創始人劉自鴻在十二年前經綜合研判后,才確立了公司的核心技術戰略方向。
基于該技術路線,柔宇于2018年成為世界上首個發布消費級折疊屏手機產品的公司,并在業內率先實現量產出貨。而在此之前,國內外市場上尚無任何該類產品存在,也無相關研發量產經驗可參考,柔宇成功實現了“想到造”。
對于“產線良率低,設備落后,無法量產”的言論,柔宇科技則辯稱,位于深圳龍崗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量產線一期投資約10億美金,由柔宇自主設計,采用的是基于該創新技術路線上業內先進的柔性屏量產設備,并于2018年6月成功點亮投產,隨后進入量產爬坡,并為多行業客戶及柔派手機出貨供應了相應的量產柔性屏。
為了進一步回擊外界對自身技術實力的質疑,柔宇還拿機構測試的結果予以佐證。據柔宇科技介紹,2022年,有關政府部門委托國家專業咨詢機構對柔宇產線良率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證明其在柔性屏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就產線良率,柔宇表示,同行業的部分企業除生產柔性折疊屏外,還同時運行OLED玻璃屏和OLED固曲屏的產線,但柔宇的產線工藝只生產難度最高的全柔性折疊屏,因此不能將柔宇的產線良率平均數與同行的其它企業進行簡單對比。
今年5月,界面新聞曾在報道中提到,多位柔宇離職人士向其證實,柔宇向外界宣傳的LV、空客、蘋果、中智衛安合作,最后都因各種原因沒有量產出貨。柔宇聲稱“供不應求”的柔派手機,真實銷量也只有幾萬臺,并且退貨率遠高于同行。
面對“技術落后,所以沒有大客戶,只做嘩眾取寵的樣品”的評價,柔宇科技分別列舉了其手機、柔性顯示屏創新應用等產品進行說明。據柔宇科技介紹,公司推出的柔派折疊屏手機未及時與下游手機品牌客戶合作屬企業戰略選擇,而非技術問題。
柔宇科技還透露,2020年公司其實已獲得國內某知名手機品牌的折疊屏訂單需求,后因商務條件原因未繼續推進。
此后,柔宇與知名品牌VERTU達成合作并提供VERTU兩代折疊屏手機的ODM/OEM服務,均采用柔宇折疊屏技術及軟硬件設計。2022年柔宇進一步與某國際知名消費電子品牌啟動折疊屏合作測試并獲得認可進入其供應鏈管理平臺。
柔宇科技還補充稱,除了手機市場,其還在積極開拓其他行業創新應用,此前相繼和空客、LV、中車、瀘州老窖等品牌進行過合作。但公司同一些新興行業的合作,與傳統顯示面板企業市場戰略有所不同。
在柔宇科技看來,新興行業的柔性顯示屏創新應用規模雖暫時不如手機應用規模,初期訂單量相對有限,但行業應用潛力巨大,需要一定培育期,這與技術路線無關。
除了前述提到的這些,柔宇科技還被“不惜血本營銷”的傳聞所困擾。而之所以傳出這樣的言論,或是因為柔宇此前曾在深圳機場顯眼位置展示有一顆高約5米的全柔性屏大樹“柔樹”。還有消息稱,柔宇每個月需為柔樹支付超過十萬元的費用。
對此,柔宇科技解釋稱,其在深圳機場的柔樹產品展示是深圳市政府和市工信局在2019年從全市優秀代表性科創企業中選拔出來的創新產品展示項目。前三年多都是市政府和深圳機場免費提供的場地展示,第四年最后幾個月才象征性收取少量成本費用(有簽署合同為證)。
一頭“獨角獸”的隕落
柔宇科技的誕生,可以追溯至2012年。彼時,被外界譽為“天才少年”的劉自鴻從美國回國創業,和他的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公司創立之后,柔宇科技開始在美國硅谷、中國深圳和香港同步啟動運營。
成立僅僅第二年,柔宇科技便發布了超薄柔性顯示背板。緊接著,柔宇科技又在2014年發布了全球最薄僅0.01毫米厚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并成功開發出柔性電子新型產品。2015年7月,柔宇科技啟動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傳感器量產線。
2017年,柔宇科技發布首款可搭載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的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機原型FlexPhone。而柔宇科技的柔樹、柔衣等柔性屏系列產品,還曾登上2019年央視春晚、廣東央視春晚、深圳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
憑借在柔性電子行業所取得的成績,柔宇科技在劉自鴻等創始團隊的帶領下受到了越來越多資本的注意。天眼查顯示,自成立以來,柔宇科技累計獲得過多輪融資。
早在2012年,柔宇科技便完成了價值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深創投、松禾資本為其提供鼎力支持。次年,柔宇科技又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除了深創投、松禾資本兩位老相識外,IDG資本也對柔宇科技進行了押寶。
等到2015年進行的C輪融資,柔宇科技的融資規模已經飆升至11億人民幣。除了老投資方,包括中信資本、基石資本等在內的新金主也參與了柔宇科技的融資。
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柔宇科技又接連獲得諸多資本的青睞。2020年5月,有媒體披露了柔宇科技F輪融資已于上年第四季度完成的消息。據悉,柔宇科技的F輪融資金額達3億美元。本輪融資完成后,柔宇科技的估值為60億美元。
而在資本爭相押寶的同時,柔宇科技已然成長為了一頭備受矚目的獨角獸。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全球獨角獸榜》中,柔宇科技以300億元的價值高居榜單第57名的位次。2020年,柔宇科技再度以300億元的價值登榜。
得益于柔宇科技在資本市場所受到的認可,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也成為了各種富豪榜的座上賓。2020年,劉自鴻以145 億元的財富位列《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的位次。
不過,自2021年起,柔宇科技的估值便開始下滑。而身為柔宇科技掌舵者的劉自鴻,其財富也隨之縮水。在2021年發布的《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柔宇科技的價值降至260億元,同年劉自鴻在《胡潤百富榜》上的財富降至110億元。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中,柔宇科技的價值已縮水至67元。此后,胡潤研究院公布的《全球獨角獸榜》中已經尋不到柔宇科技的身影,而劉自鴻的名字也從《胡潤百富榜》中消失。
柔宇科技前途未卜
在與資本打交道的過程中,柔宇科技其實也曾動過上市的念頭。早在2019年,柔宇科技就曾計劃向納斯達克發起沖刺。不過,柔宇科技赴美上市的計劃最終沒能成行。
2020年11月,柔宇科技完成上市輔導工作,準備轉戰A股。同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書,準備沖刺科創板。
據柔宇科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其原本擬募集資金144.34億元。若按照發行方案中“擬發行新股占比不超過25%”的比例計算,柔宇科技本次發行后的估值將達到577億元。
不過,柔宇科技的上市之路最終沒能畫上圓滿的句號。2021年2月,上交所通過一紙公告,宣布了終止對柔宇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消息。就在一天之前,柔宇科技和其保薦人中信證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
在被問及撤回上市申請的原因時,柔宇科技內部人士向e公司表示,基于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經研究后決定,暫緩此次科創板上市申請。
而隨著柔宇科技遞交的招股書,其真實的財務數據也得以揭開神秘面紗。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別錄得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的營收,合計5.17億元,但同期柔宇科技的累計凈虧損卻高達31.95億元。
在此次發布的長文中,柔宇科技對“上市只為圈錢,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動破產”的言論進行了回應。柔宇稱,作為行業中少有的創業公司,其前期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和風險投資,歷史總投資額在行業中最少。
相比部分同行千億甚至數千億級別的投資,柔宇通過艱辛高效的技術創新和開源節流,用了不足同行十分之一的資金,實現了多個業內領先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成果。
對待企業上市問題,柔宇自詡其一直秉持著高度負責的態度。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暴發,公司主動撤回了納斯達克上市的機會,后又因科創板相關政策的調整,公司再次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柔宇強調,無論申請上市與否,公司始終在竭盡全力尋求更好的發展,負責任地面對所有挑戰和困難,從未躺平或主動申請破產。
事實上,柔宇所處的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賽道上的玩家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維持公司的運轉。但登陸資本市場的愿望破滅后,朝柔宇科技襲來的卻是更多不好的消息。2021年12月,由于資金緊張,柔宇科技欠薪問題全面爆發。
在此次發布的長文中,柔宇還透露,近兩年,數位投資股東和創始人劉自鴻個人多次主動借款合計兩億多元給公司,用于解決員工薪資和維持產線基本運行等問題。
今年3月末,柔宇科技被申請破產審查的消息在網絡上擴散開來。天眼查顯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為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
公司申請破產的消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后,柔宇科技隨即發表一篇聲明進行回應。柔宇科技在聲明中表示,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近期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
盡管柔宇科技在聲明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公司將基于客觀事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處理好相關事宜,但柔宇科技當下還存在不少棘手的問題。
4月23日,柔宇科技破產審查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聽證會。據界面新聞獲悉的一份聽證會文件顯示,柔宇科技目前負債超47億,拖欠工資薪金就超6000萬元,加上此前承諾的期權,共拖欠薪酬1.6億元。
另據天眼查顯示,目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6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總金額高達30.33億元。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9月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與此同時,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還存在53條股權凍結信息,其持有的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價值不等的股權被法院凍結。
截至目前,與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司法糾紛達80多起,其中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被告的案件占比超過九成,這些案件涉及買賣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等案由。
值得一提的是,身為柔宇科技獨立董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劉姝威,還曾為柔宇科技發聲。2022年4月,劉姝威發表題為《拯救柔宇》的文章。
劉姝威在文章中指出,柔宇科技亟待解決的困難,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所以柔宇科技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創造充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時,公司已經出現資金短缺,導致柔性屏產線無法正常運轉,無法完成法國空中客車等產品訂單,也無法進行持續的研發工作。
在她看來,柔宇科技三位創始人雖然掌握國際領先的柔性技術,但在開拓市場、創造充足經營性現金流量、保障公司持續運營等方面卻缺乏足夠的經驗。劉姝威希望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幫助柔宇科技引進戰略投資者,以便開拓我國柔性技術的應用市場。
存在諸多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的柔宇科技,接下來將何去何從?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